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87篇
综合类   177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农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深化改革的关键路径,亟待探索农业生产转型与其环境效应的耦合关系与机制,从而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空间尺度,对农业生产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的过程、格局、机理与优化调控开展了广泛探讨。为系统梳理该方面研究的相关进展,识别出相应的研究不足,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系统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识别、测度与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态势,从关键要素的视角解析了农业生产转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生产转型与农业生态效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总结。研究指出:未来农业生产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应加强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解读二者的互馈关系,并关注二者互馈响应的区域异质性,深化基于土地系统科学视角的耕地利用转型的环境影响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对中国特色“小农”生产方式转型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微观机理探析。  相似文献   
122.
促进农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深化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而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前提。文章阐释了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系,进而探究了相应行动策略与演化路径。研究认为,基于战略管理理论视域,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内涵体系应是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引领、涵盖三层级功能结构的递进发展,而促进相关供需主体的稳定合作均衡是其关键行动策略,据此构筑了上级政府、地方政府、农村居民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运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①三方主体的成本、收益和损失变化均会影响各自策略选择,进而构成差异性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演化路径。②三方演化稳定策略受到各方初始参与意愿的影响,其中上级政府的积极推进对地方政府和农村居民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而农村居民积极参与能倒逼地方政府采取严格执行策略。③地方政府追求乡村振兴和城乡共同富裕等长远目标的内驱力是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向可持续方向演化的关键。④上级政府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政策、地方政府严格执行政策以及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是现阶段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最优状态;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化,上级政府作为宏观推动方的作用应逐渐淡化,而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中的元治理功能,同时激发农村居民及乡村其他微观主体的自主积极参与将是未来理想的策略选择。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府际合作体系、推动供需衔接和精准化管理、激发地方政府内生动力以及发挥乡村多主体参与作用等相关政策建议。文章为厘清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下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思路和策略路径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3.
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以农业特征为主,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特征的综合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景观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特色和完整性,充分挖掘乡村景观的生态和文化旅游价值,使其形成高效、完整并具有传统特色的多功能的乡村地域,是21世纪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首先界定了乡村景观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了我国乡村景观的主要特征;然后探讨了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乡村景观规划是未来我国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最后系统地讨论了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4.
德国90%的生活污水由下水道系统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处理,其余Ic%的生活污水则由于散布偏远乡村及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只能分散就地处理。因此,德国乡村散布着为数众多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用以处理家庭、小旅馆等排出的生活污水。在有76O万人口的LowerSaxony州,90%的生活污水在污水处理厂处理,95万乡村居民使用约25万套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大多数用的是腐化池)处理生活污水。德国乡村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最大处理能力可达8m3/d,如果按人均生活污水量IOOL/d~150L/d计算,这种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最多可处理5…  相似文献   
125.
深刻解读耕地利用转型内涵,基于乡村振兴与耕地利用转型的系统逻辑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标准差椭圆(SDE)等方法,对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淮海经济区耕地利用转型效度进行评测,据此揭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格局及转型路径。结果表明:(1)15年间淮海经济区耕地利用转型呈现整体上升、区域均衡的时空格局。(2)耕地利用转型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南北差异显著。空间转型集聚程度逐渐减弱,功能转型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又趋于平缓的态势。(3)耕地利用转型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以徐州市为区域重心,在南北方向上持续收缩、东西方向上不断平移,导致转型空间形态呈C状分布;系统要素的交流耦合渐进增长且上升通道具有收缩趋势,最终形成“分散—聚拢—分散—聚拢”重叠形态的转型路径。建议研究区未来发展重点聚焦转型发展内源动力的协调融合,引导耕地利用转型由“C形”扩散转向“O形”收敛的圈层式包容增长格局,并不断提升耕地多功能融合增益的共享程度,将地理系统的均衡机制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现实效能。  相似文献   
126.
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许多城市周边都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但有些地区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忽视旅游规划与生态环境,导致出现众多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对乡村旅游开发常出现的固体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植被破坏、人文景观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规划时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并以安徽省蒙城县坛城镇乡村旅游规划为实例进行探讨,以期望为中国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27.
基于1 km×1 km格网,论文综合运用景观指数、分散度、核密度、空间耦合关联等方法,研究河西走廊山丹县1998—2015年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绿洲乡村聚落与水土资源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乡村聚落用地总面积扩张较快、空间分散化趋势明显,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增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乡村聚落景观指数在1998—2008年间相比2008—2015年间变化剧烈,后期逐渐趋于稳定;2)3个年份乡村聚落核密度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干道路、渠系等线状地物沿线密集,外围区域稀疏,并以线状地物为中心向外呈阶梯状递减;3)1998—2008年乡村聚落分散度呈增加趋势,2008年后趋于稳定,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由相对集中走向零星分散,聚落“散、空、乱”现象普遍;4)乡村聚落与耕地和渠系空间分布关系密切,存在显著的“耕地指向性”和“渠系指向性”;K指数1998年以“人多地少型”为主,2008和2015年转向“人少地多型”和“人地协调型”;L指数总体表现为“渠系偏多型”和“聚落-渠系协调型”。水土资源是约束和限制绿洲人口和聚落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水-土系统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存性和共生性。  相似文献   
128.
基于生态系统对宝鸡传统乡村旅游新模式进行了探究。首先通过分析宝鸡部分传统乡村旅游的现状,对宝鸡传统乡村旅游现状进行了介绍。提出宝鸡开展民俗旅游的一些不足之处;其次说明基于生态系统理念,对宝鸡传统乡村旅游和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然后提出观光主题公园与乡村民俗旅游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更能充分开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项目,促进乡村环境和乡村经济的双重发展,使宝鸡传统乡村旅游新模式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9.
我国发展沼气已有多年,在不断摸索中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国家对农业不断投入,减少农业排放,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沼气使农民用上清洁能源,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减少传染病等发生,并把畜牧业和种植业联系起来,发挥着低碳、环保、生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0.
乡村夜景     
在这里,有儿时记忆里各种各样虫子的浅吟低唱,它们也许早已相互约定,每逢晚上,都要合奏一曲,以抒发自己心中对造物主的感激之情,青蛙和虫子都憋足了劲儿,使劲地叫着,仿佛谁也不甘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