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90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动态模拟2022—2031年乡村绿色发展路径对总体经济、农业部门与农户的直接影响效应,对工业服务业、城市居民与资源环境(碳排放水平)的多元外溢效应以及补偿机制对各部门、各主体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从直接影响来看,乡村绿色发展对总体经济、农业部门的碳排放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2)从外溢效应来看,乡村绿色发展整体上对工业和服务业的碳排放与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同样显现为正相关关系,而农业绿色创新对工业部门的碳排放与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为负相关。(3)从外溢补偿机制的影响效应来看,对农户绿色消费行为实施消费侧外溢补偿机制较为有效,能够全面提升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和减少其碳排放;对农业绿色创新实施外溢补偿机制将引致创新资源的市场扭曲;而绿色能源供给侧引入外溢补偿机制则能进一步提升其结构性减排效应,但不利于总体经济和工业部门的增长。  相似文献   
82.
为从根本上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破解“三农”问题和“乡村病”难题,“城乡融合”理念被提出,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县域为单元,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基于“人—地—业”体系探究2000—2018年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吉林省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中部与西部优于东部,并形成了以市区为核心的“以一带多”发展格局。(2)研究期内人口与产业融合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产业融合在3个维度中上升幅度最大。(3)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是“产业主导、多元协同发展”机制下人口、土地、产业共同促进的结果,多因子协同交互作用会进一步影响城乡融合发展。(4)实现人口双向自由流动、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三产融合发展是推进“人—地—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83.
乡村振兴背景下受旅游要素驱动,传统村落乡村特性出现主动或被动地解构、重构,乡村性作为表征该类村落存在的核心要义,其强化、弱化会加速村落振兴、衰亡。为此亟需对其展开综合探究,积极引导其良性延续、传承,助力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可持续。本文以湖南省西部地区典型传统村落为例,基于共同体理论,根据乡村振兴总要求从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4个层面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性共同体重塑理论框架,以此推动各乡村性要素系统重塑。结果表明:(1)共同体视角下,旅游型传统村落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乡村要素在乡土空间孕育衍生,随着村落发展不断变革衍化又反馈于乡村性建设,其中生态是基础,经济是支撑,文化是核心,社会是基底,共同推动村落开发和乡村性保护传承。(2)因自然资源、人文禀赋及旅游资本介入程度不一,该类地区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要素对乡村性重塑的作用强度和方向均不同,致使乡村性表征及演化过程差异显著。(3)以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为标杆衡量乡村性发展程度,结合区域特性这一核心竞争力,从现状问题、保护对策和建设目标等方面构建旅游型传统村落乡村性重塑实践过程,形成传统村落乡村性保护传承和旅游可持续的一般规律认识。  相似文献   
84.
文章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系统梳理了乡村生态振兴研究的热点主题,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和关键词分析工具,对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乡村生态振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核心研究议题包括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与治理研究、农村生态环境补偿与绿色发展研究、乡村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乡村环境治理研究等。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学术交流、完善合作谱系,拓宽学术视野、建立议题关联,立足中国情景、凝练本土理论。  相似文献   
85.
丁洁 《四川环境》2021,40(3):205-208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制度基础.新形势下深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既是夯实农业生产力基础的需要,也是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需要.当前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入扩展阶段,以第一批试点总结经验,分析带动试点全面推进是关键.通过分析第一批试点典型区域实施耕地轮作休耕的经验做法,总结出耕地轮作休耕计划必须因...  相似文献   
86.
日本与我国在历史上同属传统的东亚小农经济国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具有共通性。日本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随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适应,政府也数次推动乡村振兴。对比研究中日两国农村环境管理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虽然两国在农村环境管理上有相似性,但也有较大不同,我国不能完全照搬日本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必须走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特色道路,循序渐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在开展农村环保工作的具体举措上,日本也有较多可借鉴之处:一是以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保障农村环境管理;二是以精准的财政补贴支撑农村环境管理;三是以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服务农村环境管理;四是以规范的行业和市场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环境管理;五是以亲民务实的环境宣传教育助力农村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87.
王显荣 《四川环境》2022,41(2):161-164
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则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必要环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环境问题得到了巨大改善,但仍有问题亟待解决.以G镇为研究对象,探究该镇地理特点与环境卫生现状,对该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路径,包括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加强...  相似文献   
88.
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了2008—2019年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总结了各市(州)的发展类型,并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①四川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攀枝花乡村振兴发展缓慢,成都、阿坝州、宜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心。②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呈耦合协调发展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以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为主,呈东南低、北部高的空间格局。③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数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等是影响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9.
天地人和     
我一直向往乡村宁静的生活,对乡村的一切事务充满了好奇,可惜只去过几次农家游,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因为刚为公司做完了一个大工程,整整苦干了近一年,老板答应给我放一个月长假,正好可以了此心愿。于是我托朋友在乡村租了套民房,据说乡村的房子冬暖夏凉,在这炎炎夏日,正是避暑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90.
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指出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认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机制理论研究不足是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制约瓶颈.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剖析了婺源县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婺源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给出了几点战略性思考.研究的意义在于,能给今后学界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导向,以期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