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653篇
安全科学   259篇
废物处理   118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1465篇
基础理论   362篇
污染及防治   269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741.
《微机防误装置解锁钥匙使用登记卡》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42.
The method of enriching PCP( pentachlorophenol ) from aquatic environment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was studied.Sever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coveries of PCP, including sample pH, eluting solvent, eluting volume and flow rate of water sample, were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array design(OAD). The optimized results were sample pH 4; eluting solvent, 100% methanol; eluting solvent volume, 2 ml and flow rate of water sample, 4 ml/min.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SPE and 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 method. The recoveries of PCP were in the range of 87.6%-133.6% and 79%-120.3% for SPE and LLE, respectively. Important advantages of the SPE compared with the LLE include the short extraction time and reduced consumption of organic solvents. SPE can replace LLE for isolating and concentrating PCP from water samples.  相似文献   
743.
陆勇泽  朱明超  李娜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2):5664-5672
针对厌氧生物技术处理氯酚废水驯化周期长和纳米零价铁易团聚的问题,采用压滤法制备纳米零价铁改性聚偏氟乙烯膜(nZVI@PVDF),并将其与厌氧生物体系耦合处理氯酚废水,通过序批实验探究nZVI@PVDF对耦合体系脱氯、水解酸化、产甲烷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48h内,包含3种不同nZVI负载量(0.075,0.15,0.3g)的nZVI@PVDF膜耦合体系的2-氯酚(2-CP)去除率分别为99%、97.6%和91.8%,而未添加nZVI@PVDF的对照组仅为62.7%;72h内耦合体系的COD去除率分别为88.2%、89.1%、89.4%,而对照组COD去除率为63.6%;耦合体系的顶空甲烷占比分别为25.16%、25.98%、26.80%,而对照组仅为16.82%.投加产甲烷抑制剂的条件下,nZVI@PVDF刺激了脂肪酸的生成.nZVI@PVDF促进了氯酚的脱氯、脂肪酸和甲烷的生成.  相似文献   
744.
铁元素对有机物厌氧降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皓  陈玲  赵建夫  张红  孙娜 《四川环境》2005,24(6):14-16
不同价态的铁元素氧化还原性不同,对有机物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也不同。以邻氟苯酚和硝基苯为目标污染物,投铁量为20~100mg/L的条件下,单质铁能加速硝基苯的厌氧降解,对2-氟酚降解的影响则很小;二价铁和三价铁对两种物质都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投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745.
溶解有机物(DOM)普遍存在于地表水源中,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驱物.本研究考察了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浙江东部某水源水中DOM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运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分析了两种氧化剂在不同的浓度梯度下对水样进行预氧化后,水样DOM的荧光光谱特性、荧光特征参数和荧光组分等的变化情况,及氯化后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水源水水样DOM的来源主要为陆源与内源混合且具有一定的腐殖质化程度,Mn(Ⅶ)和Fe(Ⅵ)预氧化不仅对荧光DOM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对腐殖质类DOM也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在DBPs的生成势方面,Mn(Ⅶ)预氧化对三氯甲烷(TCM)生成势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对二氯乙腈(DCAN)的生成势具有一定的减弱作用.而Fe(Ⅵ)预氧化对三氯丙酮(1,1,1-TCP)、溴氯乙腈(BCAN)、二溴乙腈(DBAN)和DCAN的生成势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二氯一溴甲烷(DCBM)、二溴一氯甲烷(DBCM)和三溴甲烷(TBM)生成势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研究结果推动了水源水氧化消毒工艺的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  相似文献   
746.
刘薇  崔青  全燮  马梅  陈硕 《生态毒理学报》2006,1(2):155-159
采用SOS/umu测试研究了五氯酚水溶液在光电催化反应过程中的遗传毒性变化及降解产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1535/pSK1002的细胞毒性,并与五氯酚在直接光解、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降解产物进行了比较.五氯酚光电催化降解过程中降解产物对测试菌种的细胞毒性逐渐降低,产物经代谢活化的细胞毒性低于直接光解、光催化降解五氯酚的产物.五氯酚经光电催化降解15 ̄45分钟的产物经代谢活化测试结果呈阳性,在60 ̄120分钟的降解产物呈阴性,说明五氯酚的光电催化降解过程中生成了间接遗传毒性物质,但该类物质能够在光电催化过程中被去除.而五氯酚经直接光解、光催化处理120分钟的产物均具有遗传毒性风险.本研究结果表明光电催化技术的环境安全性优于直接光解、光催化技术.此外,SOS/umu测试作为一种简单、灵敏的遗传毒性物质检测方法,适合于评价光电催化技术的遗传毒性特征,可以作为评价该技术环境安全性的生态毒理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47.
五氯苯酚(PCP)是一种曾被广泛使用的木材防腐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目前已经造成了世界范围内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以生物曝气池原生动物群落为靶生物对五氯苯酚进行了12小时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此原生动物群落急性中毒的最大无致死和最小全致死浓度范围是0.4 ̄40mg·L-1,半数致死浓度为2.40mg·L-1.在PCP染毒条件下,原生动物群落结构表现出简单化趋势,随着PCP浓度的增加,原生动物种类越来越少.肉足类原生动物对PCP耐受能力最差,鞭毛类稍强,纤毛类耐受能力最好,且PCP浓度越大,其耐受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748.
研究了鄱阳湖湿地枯水期多种环境介质中五氯酚(PCP)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鄱阳湖湿地枯水期水、沉积物及灰化苔草样品中均能测出PCP。水样中PCP最高为吴城镇赣江北(0.887ng/L),最低是湖口渡口(0.116ng/L),平均值为(0.330±0.091)ng/L。沉积物样品中PCP最高为吴城镇赣江北(62.1ng/kg),最低是湖口渡口(8.9ng/kg),平均值为(23.4±6.6)ng/kg。灰化苔草样品中PCP最高为吴城镇赣江北(132.2ng/kg),最低是都昌矶山(22.6ng/kg),平均值为(55.5±13.9)ng/kg。与国内外其他区域测出的PCP相比,鄱阳湖湿地枯水期的PCP较低。(2)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估算,鄱阳湖湿地枯水期水中PCP的风险商均在0.001以下,表明其生态风险较低。(3)沉积物样品pH与PCP呈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49.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含硫、高含氯、高含磷的废液,不合理的处置,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和动植物的健康。综述了高含硫、高含氯、高含磷3类废液的处理技术现状。对于同时高含硫、含氯、含磷的混合废液处理作了初步探索。最后对高含硫、高含氯、高含磷废液及同时高含硫、含氯、含磷的混合废液处理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50.
陈玉强  张胜寒 《化工环保》2018,38(2):185-190
采用高分子除氯剂吸附水中的氯离子,考察了除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竞争离子等对氯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除氯剂投加量增加,氯离子去除率不断提高;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化学吸附可能是氯离子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Elovich模型表明除氯剂表面吸附的氯离子存在非均相扩散的吸附-脱附过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结合热力学计算表明该过程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熵增的化学吸附过程,温度越高自发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