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89篇 |
免费 | 165篇 |
国内免费 | 35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44篇 |
废物处理 | 68篇 |
环保管理 | 267篇 |
综合类 | 1510篇 |
基础理论 | 163篇 |
污染及防治 | 133篇 |
评价与监测 | 49篇 |
社会与环境 | 68篇 |
灾害及防治 | 1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105篇 |
2014年 | 368篇 |
2013年 | 186篇 |
2012年 | 212篇 |
2011年 | 235篇 |
2010年 | 180篇 |
2009年 | 189篇 |
2008年 | 314篇 |
2007年 | 293篇 |
2006年 | 223篇 |
2005年 | 271篇 |
2004年 | 140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isinfection processes in the effective removal of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and gen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Junsik Oh Dennis Espineli Salcedo Carl Angelo Medriano Sungpyo Kim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4,26(6):1238-1242
This study compared three different disinfection processes(chlorination, E-beam, and ozone) and the efficacy of three oxidants(H2O2, S2O-8, and peroxymonosulfate(MPS)) in removing 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ARB)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 in a synthetic wastewater. More than30 mg/L of chlorine was needed to remove over 90% of ARB and ARG. For the E-beam method, only1 dose(kGy) was needed to remove ARB and ARG, and ozone could reduce ARB and ARG by more than 90% even at 3 mg/L ozone concentration. In the ozone process, CT values(concentration × time)were compared for ozone alone and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catalysts based on the 2-log removal of ARB and ARG. Ozone treatment yielded a value of 31 and 33(mg·min)/L for ARB and ARGs resp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ozone with persulfate yielded 15.9 and 18.5(mg·min)/L while ozone with monopersulfate yielded a value of 12 and 14.5(mg·min)/L. This implies that the addition of these catalysts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contact time to achieve a 2-log removal, thus enhancing the process in terms of its kinetics. 相似文献
982.
二次气溶胶的核化过程涉及分子杂乱运动和碰撞,在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作用下,大气环境系统中产生分子聚合,形成分子团、胚胎和核.基于此建立二次气溶胶核化和生长模型,并且采用颗粒群平衡模拟和多重蒙特卡洛方法,对雾天气下水汽均质同分子核化及H2O-H2SO4均质异分子核化的过程开展热力学和动力学数值研究. 结果表明:在水汽均质核化过程中,当水汽过饱和比从2增至10时,水汽的成核速率增加约73个数量级,形成临界胚胎所需的分子数降低了97.3%. 而对于H2O-H2SO4均质异分子核化过程,在环境温度271.15 K,气态H2SO4分子数浓度为5×107cm-3条件下,当RH(相对湿度)由80%增至100%时,二次气溶胶成核速率增加1.4倍;在气态H2SO4分子数浓度较高、RH较大时,核化形成的临界胚胎粒径较小. 经过均质核化生长后,二次气溶胶粒径处于1.5~3.5 nm. 相似文献
983.
氮素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模型表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氮沉降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准确地定量表达氮素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预测未来全球碳循环变化的关键环节。论文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多个知名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中氮素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物分配等碳循环过程的数学表达方法,分析了不同碳循环过程中模型表达方法的不确定性及其原因。指出未来模型的发展需在加强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能反映氮饱和现象、能显式表达氮素与光合速率关系的光合作用过程算法,发展能显式表达氮素与植物体根、茎和叶呼吸速率关系的维持呼吸算法以及发展显式表达氮素对同化物分配过程影响的动态同化物分配方案。指出当今大部分主流模型在模拟氮素对光合作用影响时没有考虑氮饱和现象,因此利用模型预测未来陆地生态系统对氮素增加的响应时可能会高估氮沉降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综述可为准确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氮相互作用和发展碳氮耦合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4.
985.
986.
987.
清洁汽油生产过程中的蒸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昕勤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5,28(3):10-13
汽油中的硫会增加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限制汽油中的硫含量。加氢技术虽然能够显著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但却存在着烯烃饱和而导致辛烷值损失和氢耗高的问题。将汽油切割成不同的馏分段,根据其各自的组成特点选择不同的脱硫工艺,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针对汽油中硫和烯烃的分布特点,对不同汽油切割方案及蒸馏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88.
目的为模拟海洋工程与水下科考装备电池的真实使用情况,进行随机电流放电下的锂离子电池老化实验,通过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进行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从数据驱动方法中选取具备不确定性表达能力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选定核函数后通过训练数据来优化超参数建立预测模型。用随机应用下的电池充放电循环实验数据验证预测结果。结果与SE核函数相比,基于Matern核函数的模型预测效果更优。训练数据越多,预测起始点越大,模型预测绝对误差越小、MAPE与RMSE值更低。对两种不同实验温度、不同随机电流放电模式下的三组电池,模型预测绝对误差大多在40 cycle内,MAPE与RMSE值分别低于0.06、0.09,均能实现准确剩余寿命预测。结论对于随机应用下的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具备高精度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989.
盐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硝化过程中N2O产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好氧SBR反应器,考察盐度在0、5、10 g·L-1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全程硝化过程中N2O产生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污水中盐度增加,N2O产生量呈递增趋势.在3个盐度下(0、5、10 g·L-1),溶解态N2O产生量分别为1.21、8.99、24.81 mg·m-3,释放态N2O产生量分别为0.95、3.46、16.45 mg·m-3.在盐度为5 g·L-1和10g·L-1条件下,N2O释放速率分别为0 g·L-1时的3.6倍和17.4倍.在3种盐度条件下无论是溶解态N2O还是释放态N2O产生量在硝化过程的变化趋势均是先上升后下降,且溶解态N2O产生量大于释放态产量.另外当盐度浓度较低时(低于5 g·L-1),对NH+4-N去除效果影响较小,NH+4-N的去除率与盐度为0 g·L-1时基本相同,均在98%以上;但当盐度升至10 g·L-1后,NH+4-N的去除率降到了70%.因此,污水中盐度增加不仅影响NH+4-N的去除效率,而且增加N2O产生量.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