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250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21.
222.
通过实地调查和制图分析,研究1983~2013年南洞庭湖区万子湖湿地和鱼类生境景观变化及其人为驱动,结果表明:湿地洲滩面积由1.410×104 hm2增加到2.135×104 hm2,敞水面面积由1.363×104 hm2减少到0.631×104 hm2;芦苇洲减少,但林地由0.056×104 hm2增加到0.728×104 hm2并扩展到保护区核心区;新增泥围21个、网围10个,引淤、沥水排水设施长度增加了201.71km。人为干扰对景观变化有极大影响,其中引种意大利杨及芦苇改变了地形和群落结构,挤占了自然演替条件下应有的草洲景观空间,使鱼类产卵、索饵的适宜生境减少;泥围作为有害渔法,与网围都处于建设发展阶段,占据了草洲、洼地等鱼类产卵、索饵的适宜生境;引淤渠建设使大面积湖泊快速淤积成洲,将水生生态景观转变为大多数时间干露的以陆相生态景观为主的水陆相生态景观,鱼类生境被压缩,并对南洞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继续发挥促淤作用。  相似文献   
223.
汞在大气-植被-土壤界面间的迁移转化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稳定汞同位素添加技术为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而如何产生低浓度、稳定、连续且经济可行的单一汞同位素大气(xxx Hg0)是试验研究的难点与关键。本试验旨在设计、创建微环境单一汞同位素富集大气的发生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低成本,可以连续产生低浓度、稳定性强、可控性高、利用效率高的同位素汞蒸气(xxx Hg0)特性,还兼有轻便灵巧、安装便捷、可移动性强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24.
添加缓释碳源生态基质提高河水C/N值可增强脱氮效果。考察了不同添加比例对河水脱氮效果和COD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基质中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总氮去除效果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考虑到前期释碳量高易引起二次污染,控制添加比例为15%,装置对氨氮、硝态氮、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36%、75.22%、64.09%;出水ρ(COD)平均为28.18 mg/L。高通量分析结果显示假单胞菌(Pseudomonas)随着添加比例增加而增加,与脱氮效果一致,这可能与该菌属中包含硝化菌有关;缓释碳源添加比例为15%时,该组微生物多样性最大。可见,控制缓释碳源生态基质添加比例对脱氮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5.
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长期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008年4月,2009年5月、8月,2011年5月、9月以及2012年9月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数据,描述渤海湾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的变化规律,探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近60年来,渤海湾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多为营埋栖生活的小型双壳类和蟹类,而近几年则以小型双壳类为绝对优势种.其中,干扰耐受种凸壳肌蛤(Musculus senhousei)在渤海湾迅速增值并成为绝对优势种,影响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胶州湾、莱州湾、辽东湾及渤海湾的主要优势种较为相似,变化规律皆为个体较大、生命周期较长的双壳类、虾蟹类逐步被个体更小、生命周期更短的干扰耐受种代替,说明4个海湾的底栖生态环境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渤海湾优势种的变化可能与海湾本身的底质状况、人为干扰(如围海造陆工程的实施)、过量的陆源排污以及食物链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26.
《环境》2012,(7):1-1
今天的世界,已经没有新的大陆和绿洲可被发现,保护资源环境、实现永续发展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展望未来,我们期待一个绿色繁荣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贫困和愚昧,没有歧视和压迫,没有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和人为破坏,而是达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友好的平衡和谐,让现代文明成果惠及全人类、泽被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227.
论我国目前次生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环境资源问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令人担忧,笔者结合我国的历史与现实国情从政府行为、经济技术、市场、社会等方面对目前我国的次生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28.
吴庆洲  龙可汉 《灾害学》1992,7(4):23-28
本文回顾了我国近40a洪涝灾害的概况,从中探索引起洪涝灾害的原因,论述了建立防御洪涝灾害综合体制的必要性,及这一体系的特点和组成,最后提出防御洪涝灾害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29.
230.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秸秆、生物炭和纳米碳3种碳源添加对盐碱耕地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并分析土壤化学性质与固碳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碳源添加均降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多样性,其中生物炭和纳米碳添加的土壤固碳细菌的Chao1指数、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及系统多样性值均高于秸秆添加的.3种碳源添加均降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的物种丰度,其中纳米碳添加的物种丰度大于秸秆和生物炭添加的.在群落组成方面及相对丰度上,3种碳源添加后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均在纳米碳添加后相对丰度最高,分别为90.38%、57.79%.群落组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秸秆和纳米碳添加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受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及有效磷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壤pH值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化学性质.综合来看,在盐碱耕地中添加秸秆、生物炭或纳米碳,都抑制了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物种丰度,但纳米碳能够增加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