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7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41篇
综合类   381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98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让轻型电动车上机动车道,无疑是赶羊入虎群,更是让他们去“自杀”。而把轻型电动车从标准上定义成机动车,等于让中国普通国民大规模地“集体自杀”。中国人口虽然多,但有计划生育政策,没必要以这样恶梦般的方式减少人口。制定这种政策的人就是搞大规模变相谋杀的“恐怖分子”。——电动车业内人士如是说。  相似文献   
92.
在光能生产潜力计算的基础上,经过温度、降水、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等自然因素的订正,分析了温州市的土地生产潜力、粮食生产潜力。通过对温州市历年来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析,采用产潜比增长速度法预测了2000年和2010年的粮食产量,并据此计算了2000年、2010年和潜在最大的人口承载量,指出温州市建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
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横贯全境,烟波浩淼,渔歌唱晚,大自然赋予了合川市一个得天独厚、安居乐业的天然环境。合川市江河多、航程长,全市有大小河流99条,总长1990km,通航里程320km。河道如织,船舶自然如过江之鲫。全市共有各类船舶1700艘,水运企业8家,客运船队15支。以船为生、因船而兴的沿江人口多,码头也就自然多。全市沿江居住人口涉及镇街30个,约有50余万人,有各类码头l73个,渡口73个,习惯性上船点86个。  相似文献   
94.
温家宝总理说:“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要记住的。”“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对待安全生产工作,不论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尤其应该持有“举轻若重”的态度。“举轻若重”,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小事当作大事来抓,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细节,从基础性工作着手,注重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决策者来说,关注安全生产工作的细节,并不是要去落实每一个细节,而是关注细节的落实保障。首先…  相似文献   
95.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集聚和疏散是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最直观和最集中的体现,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采用了人口集聚度分级评价的方法,依据人口集聚度的不同,将各个地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人口集聚区,并对其分别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格局、自然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局、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经济发展格局和城市化格局,对中国的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归纳,并进一步对相应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不平衡日益加剧,并呈现沿海、沿江、沿线集聚的态势的基本结论,并对我国人口分布集疏格局的形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然因素奠定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而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城市化成为人口集聚的动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96.
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内涵与表现,其协调性关系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协调耦合度模型和重心法分析1999年至2011年浙江省城市化过程中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性与空间均衡性,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全省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得到持续提高,由0.54上升至0.76,从中协调耦合等级发展为较协调耦合等级,各市协调耦合度及其等级都获得相应提高,但"北高南低,南北分化"的空间差异特征依然显著;2以2005年为界,前半期全省及省内各市协调耦合度增速较快,但2005年之后显著放缓,说明促进各要素协调非农化的难度在上升;3地区不平衡未得到有效控制,西北部人口非农化速度领先、东北部产业非农化较快、中南部土地非农化超前,阻碍了综合协调耦合度的提高;4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与公共服务水平,就业结构和土地资源禀赋等是影响产业、人口与土地协调非农化的重要因素。今后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性的提高将依赖于各要素非农化相互作用和地区平衡性的改善。东北部地区需着重推进产业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西北部地区提高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覆盖面,促进进城农民工市民化;中南部巩固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非农就业,改善公共服务,同时优化土地利用管理,控制城市低效蔓延。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城市安全文化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辉 《安全》2002,23(1):4-6
随着改革与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的发展与其工业化,知识化紧密相关.其中:城市工业化水平主要依赖于科技化水平,知识化水平取决于城市人口的具有较高素质的文化水平.城市扩大化和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是: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诞生,职业品种增加,教育与再教育机会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因此城市环境与安全任务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