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5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466篇
安全科学   130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214篇
综合类   1331篇
基础理论   200篇
污染及防治   335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结合2012年5—10月对上海市区2个典型城市人工水体藻华过程叶绿素、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变化,及其与水质指标的关系,研究FV/FM用作城市人工水体藻华监控预警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曲阳公园、黄兴公园的FV/FM分别在0.57~0.71和0.58~0.63之间;人工模拟昼夜日照和温度变化培养曲阳公园藻华的水藻得到,藻类生长适应期FV/FM<0.60,对数期FV/FM>0.60,FV/FM与藻类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仅反映藻类所处生长阶段。分析FV/FM和叶绿素a与浊度、COD、TN、TP的相关性得到,FV/FM能兼顾藻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理环境和生长特性,综合反映了藻华在城市人工水体形成相关的物理、化学、生长特性等因素,对研究水体FV/FM=0.63可作为预警水体藻华发生的阈值。研究成果为城市人工水体藻华暴发的监控、预警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02.
2种改良土壤渗滤系统对降雨径流中氮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改良土壤渗滤系统对降雨径流中不同形态氮(NH+4-N,NO-3-N,NO-2-N,TN)的去除效果及径流中氮负荷对氮去除率的影响,实验分别以聚氨酯泡沫和人工草皮为改良材料,以降雨径流中的氮为处理对象进行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泡沫土壤渗滤系统及草皮土壤渗滤系统对TN,NH+4-N均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并表现出良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65%和71.07%,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10%和99.09%。2种渗滤系统对NO-3-N去除效果均较差,表现为-420.07%和-171.66%的负去除率。聚氨酯泡沫土壤渗滤系统对NO-2-N的平均去除率为87.29%,高于草皮土壤渗滤系统53.77%的平均去除率。总体上,聚氨酯泡沫土壤渗滤系统对径流中氮的去除效果优于草皮土壤渗滤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3.
2009年3月~2010年4月采用干漏斗法和手捡法对南京方山生态公园针阔混交林、茶园、农田等3种典型人工植被生境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进行初步调查。共采得土壤动物样本3 164个,27个类群隶属于5门12纲23目。结果表明:近孔寡毛目(Plesiopora)、弹尾纲(Collembola)和蜱螨目(Acarina)为常年优势类群;双翅目(Diptera)、同翅目(Hom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等足目(Isopoda)、后孔寡毛目(Opisthopora)和鞘翅目(Coleoptera)则为常年常见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量的季节消长规律分别是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不同植被生境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总数依次为茶园>混交林>农田;不同季节、不同人工植被类型以及不同季节和不同人工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具有较大变化,不同类群之间个体数量差异显著。多样性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类群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在夏季时最高;茶园和混交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农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特征均表现为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土壤动物的类群垂直分布差异明显,类群数随土层向下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904.
昆虫在自然界中占据着多样性更高、空间尺度更小的生境,对生境的变化也更敏感,开展昆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对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中我们选用庐山风景区不同人工草坪进行研究,对它们昆虫群落及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随机取样调查,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昆虫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实验共收集了昆虫11目,472头,以直翅目和鳞翅目占优势,其个体数分别占捕获昆虫总个体数的5324%和2278%。CCA分析表明:昆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高达100%,提示环境因子变化影响昆虫的分布,从研究结果看,践踏强度、样地大小、植被类型都对昆虫群落的分布影响很大。为该区域昆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人工草坪的设置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5.
人工灌丛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碳循环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开展人工灌丛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研究对于合理评估人工灌丛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人工长柄扁桃灌丛生态系统净CO2交换量(NEE)进行测定,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  相似文献   
906.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BP双隐含层神经网络水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同时采用双隐含层来提高网络精度,选取DO、IMn、COD、BOD5和NH3-N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一个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BP双隐含层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2012年黄河水系下河沿断面的各月监测数据进行水质评价,同时与BP神经网络、模糊层次评价方法作比较。结果表明: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BP双隐含层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时,均方误差小,多次运行的结果始终一致,评价结果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07.
进水方式对序批式人工湿地处理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陈飞  张乐  杨志  刘轶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1):3873-3876
序批式人工湿地具有较高的脱氮效能,研究考察了序批式人工湿地间歇和连续2种进水方式对其处理效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进水方式对TN去除效能影响显著,对COD、NH4+-N去除影响不显著。在水温18~25℃,负荷38 gCOD/(m2.d)条件下,采用"进水10 min-反应12 h-排水10 min-排空闲置4 h"的间歇进水方式时,可使进水COD、NH4+-N和TN分别为306、65和73 mg/L的生活污水,出水分别为45、7和19 mg/L,去除率分别为85%、89%和74%,与"进水反应12 h-排水10 min-排空闲置4 h"的连续进水方式相比,COD和T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4%和32%。  相似文献   
908.
植物床-沟壕系统的藻类捕获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实验验证植物床.沟壕系统的藻类捕获功能。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拦截和捕获源水藻类。在水力梯度驱动下,约35%源水进入高位小沟流经植物床内部根孔结构而汇至低位小沟。低位小沟内叶绿素a(Chl-a)浓度显著低于高位小沟(P=0.0239),其降低比例为11.1%。以植物床.沟壕系统为结构形式的根孔净化区其出水Chl-a浓度较源水整体下降了27.0%。估算该片根孔净化区捕获藻类鲜生物量约122kg/d。石臼漾湿地共含根孔净化区11片,按供水25万t/d计,估算捕获藻类鲜生物量约1100kg/d。  相似文献   
909.
将粗糙集和人工鱼群优化-神经网络算法引入水电机组故障诊断中,利用人工鱼群优化算法中聚类的特点改进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并对水电机组故障的检测信息进行约简,提取对故障分类起主要作用的信息,并用BP神经网络对粗糙集处理后的故障信息进行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神经网络的输入信息空间维数,简化了神经网络结构,有效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10.
绩效减排有助于发挥减排工程潜力,为水污染减排提供更大空间.结合人工湿地特点,以水污染物减排为主要目标,从减排治污、资源利用、经济和管理指标选择了12个评估指标,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了确定和判断,构建了人工湿地减排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人工湿地减排绩效.通过科学分析人工湿地的减排绩效,优化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