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0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122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2007年12月10日,北京迎来了11年来最晚的第一场雪。当市民们已经为冬季取暖做好准备之时,那些正在大大小小工地上忙碌着的农民工的取暖问题,却常常被忽视。他们也在企盼,忙碌了一天之后,能够在温暖的住处得到舒适的休息。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从自身出发,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的口号,而规范建筑工地宿舍采暖。无疑是北京向农民工表达人文关怀的又一大举措。但据记者观察,很多时候这些人文关怀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相似文献   
82.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和力是教师在言教、身教过程中体现出来并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和信赖感。教师有亲和力,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就高,教师的言行就会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生活;学生就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积极响应,主动思考,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没有亲和力,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对立、疏远等负面情绪及不合作态度,阻碍教学的有效开展。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上能更好地体现这一点。  相似文献   
83.
以《故乡的桂花雨》一文的教学为例,谈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性,以使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渗透和发扬。  相似文献   
84.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而语文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肩负着为学生打"精神底子"的重要任务。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学生的人格教育,才能引发学生对真理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们拥有辨别真善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5.
高中美术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目前高考指挥棒的形势下发挥高中美术教育应有的价值,在教育过程中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呢?笔者根据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此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86.
安阳市七中把"和谐育人"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加以强化,在学校人文制度管理、打造高效课堂模式、构建书香校园等方面融入"和谐"的理念,以此推动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作为全国和谐教学重点实验学校,安阳市七中实现了人与管理制度、人与课堂教学、人与校园环境之间的和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秀,逐渐成为豫北地区一所特色鲜明的窗口学校。  相似文献   
87.
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实践训练及环境熏陶等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内在品质。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高职院校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8.
2010年10月28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称《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支架性法律,其中关于工伤保险的规定为工伤保险制度勾勒出了总体框架;而2010年底颁布的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作为工伤保险的专门法规,对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  相似文献   
89.
生态文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化建设对深化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公众的环境伦理观念,体现人文道德精神,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环保人员素质。本文就这些问题,阐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90.
探讨了近3000年来长江中游西部洪水灾害发展的人文因素。古代(3000—700aBP)人口较少,多择地势高的岗地居住,只有少数沿江城市需要堤防保护;长江干流洪水可多处分道散流,所携带泥沙导致云梦泽解体消亡。自宋代开始,低地筑垸围湖,与水争地,但九穴十三口畅通,洪水灾害不严重。明代(700—450a B P)几乎完全堵塞了荆江北流的穴口,荆北大堤联成一体,但堤防薄弱,出现过30次决口成灾。清代以来,随着人口激增,与水争地矛盾加剧,堤防加高培厚,使荆江河道洪水位大幅度上升,溃堤和溃坝洪水灾害较明代成倍出现。同时,历代的“舍南保北”政策迫使长江干流大洪水中过半水量与泥沙向南泄入洞庭湖,曾使洞庭湖面积扩至6000km^2,以后洞庭湖迅速淤积萎缩。1949至1985年间,人口又一次迅速增长,进一步加强围湖垦殖,大量通江湖泊面积萎缩。除1954和1998年那样人所共知的严重洪水灾害外,内涝渍水灾害也非常严重,人类与洪水的矛盾达到了顶点。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三峡大坝的修建,极大地改变了长江中游的水文情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农村人口压力减轻,而21世纪初期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当前相当一段时间长江中游洪水灾害大为缓和。应抓住时机,总结经验,在人地和谐的现代水科学技术理念指导下,制定21世纪前半期,特别是2020年前的长江水利和水资源发展规划,促使人与洪水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