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459篇
安全科学   975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449篇
综合类   1975篇
基础理论   236篇
污染及防治   127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276篇
灾害及防治   156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61.
在评价的33项规划任务中,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脱硝电价、高耗能行业惩罚性电价、绿色采购等14项规划任务进展良好;绿色信贷、环保债券、生态补偿机制等8项规划任务进展较好;消费税改革、重金属排污收费等10项规划任务进展较小或者进展一般,需要加快推进,早日突破。  相似文献   
162.
以炼钢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钢渣为碳捕获剂,进行了钢渣湿法捕获烟气CO2工艺的实验研究。通过分析钢渣的组成成份及反应机理,研究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及反应产物等主要参数对钢渣湿法碳捕获状况的影响。实验证明,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适当的操作,可使钢渣湿法碳捕获效率达60%以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3.
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探讨其形成机制是控制酸雨污染的重要研究基础.本研究基于遥感监测的降水发生前后的致酸前体物大气SO2和NO2柱浓度数据,利用气流轨迹方法探讨了辽宁省大连和丹东2007年典型场次酸雨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卫星遥感影像与气流轨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表达酸雨前体物的来源、传输模式及降雨对致酸前体物的清除效果,为科学、合理地判断酸雨沉降机制提供了更加直观、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4.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多哈气候会议的谈判热点和成果,特别介绍涵盖2013至2020年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要点;展望了计划于2015年达成新的有法律效力的全面的国际气候协议。  相似文献   
165.
基于农垦系统工农业生产水资源紧张而水需求与污水排放量大和集中的特点,结合黑龙江垦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运营的客观实际,采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方法,在论证垦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基础上,剖析了垦区污水处理政策体系残缺不全的状况,并架构了一套同农垦系统污水处理回用项目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66.
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行动及管理机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包括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典型联防联控及管理机制运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存在基础研究不足、缺乏实际行动、缺少相应的政策法律支撑以及部门之间协调不足的问题。为此在对联防联控行动和管理机制深度思考基础上,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办法,促使其能够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7.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在流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四川省金沙江支流硕曲河为案例,提出了该流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的框架构想与思路,对四川甘孜州流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8.
讨论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并对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和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9.
鼎湖山秋季大气细粒子及其二次无机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刘子锐  王跃思  刘全  刘鲁宁  张德强 《环境科学》2011,32(11):3160-3166
利用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分析仪(TEOM)及大气细粒子快速捕集及其化学成分自动在线分析系统(RCFP-IC)于2008年10~11月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定位站进行了大气细粒子(PM2.5)及其二次无机组分(SO42-、NH 4+和NO 3-)与相关污染气体组分的同步观测与分析,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HYSPLIT轨...  相似文献   
170.
辛宏斌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9):170-172,176
太阳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由于欧美各国市场需求的增大,中国光伏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目前中国光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等难题,而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一种基于市场的灵活履约机制,在中国光伏产业中引入清洁发展机制,不但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可大大缓解因资金和技术所带来的问题,并带来一系列环境和社会效益。其次,以锦州市一座10 MW光伏并网电站为例,计算了其年减排量,并对发电收益和CDM项目收益进行了比较及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