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6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27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5篇 |
废物处理 | 75篇 |
环保管理 | 166篇 |
综合类 | 1309篇 |
基础理论 | 624篇 |
污染及防治 | 187篇 |
评价与监测 | 896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118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222篇 |
2013年 | 204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197篇 |
2010年 | 141篇 |
2009年 | 160篇 |
2008年 | 133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105篇 |
2005年 | 85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31.
建立了基质固相分散-ASE提取-GC/M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和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对方法的线性、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及土壤质控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种有机氯农药和16种多环芳烃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 5~0.999 8,方法检出限为0.39~1.57μg/kg,空白加标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实际土壤样品加标回收率为60.6%~125%,土壤质控样品结果均在范围内。该方法能够满足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和16种多环芳烃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32.
2016年8月1日—2017年7月31日在上海市崇明岛森林公园空气质量观测站进行了为期1年的大气气体污染物、PM2.5水溶性成分在线监测。各项常规大气污染物在该站浓度均较低,但污染物极值较高,说明崇明地区仍有显著的区域污染现象。PM2.5中硝酸根平均浓度(10. 0μg/m^3)高于硫酸根(6. 8μg/m^3),2种成分均在冬季出现最高值。崇明地区PM2.5污染中污染物区域传输是主要贡献因子,但夏季硫酸根二次生成较为明显。风速风向及后向气流轨迹分析表明,南通工业区及城区是崇明地区PM2.5二次无机成分气态前体物的重要贡献来源,而来自山东中部、江苏北部及长三角苏锡常地区的污染传输过程亦对硫酸根、硝酸根浓度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833.
热脱附-GC/MS法测定垃圾填埋场周围空气中氯代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脱附-冷阱捕集-GC/MS法测定垃圾填埋场周围空气中24种氯代烃,通过试验优化并确定热脱附质谱的最佳处理条件。方法在5.00 mg/L~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24种氯代烃的方法检出限为0.060μg/m~3~0.200μg/m~3,测定下限为0.240μg/m~3~0.800μg/m~3。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1.8%~110%,6次测定结果的RSD均5%。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为0.112 mg/m~3~0.412 mg/m~3,表明离垃圾填埋场最近的居民区环境中氯代烃为未检出或痕量分布,对生命体危害极低。 相似文献
834.
土壤气相抽提法去除红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气相抽提技术(SVE)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土壤治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不饱和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本实验以我国南方典型土壤红壤(粘性较大的土壤)为实验土样,选用最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苯作为污染物,采用一维土柱通风模拟SVE过程,研究了通风流量、土壤含水率以及间歇操作对苯污染红壤去污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土柱垂向气相中苯浓度变化趋势一致,通风初期浓度迅速降低后进入长时间的拖尾阶段,拖尾阶段初期进行间歇操作可降低能耗达到较经济的治理效果.通风流量与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净化时间和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两者均存在最佳值.当通风流量为600 mL/min,含水率为17.2%时本实验净化时间降低为36 h,去除率为99.9%,达到了最佳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835.
以活性炭吸附环境空气中的正丁醇,2%异丙醇的二硫化碳溶液洗脱,用DB-WAX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方法分离度较好,分析灵敏度高,当采样15 L时,检测限为0.002 mg/m^3,满足环境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836.
离子对流动相离子色谱法紫外检测蔬菜中百草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对试剂作流动相,离子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蔬菜中残留的百草枯,在流速为0.25mL/min,淋洗液为10%(体积分数)乙腈和0.05mol/L七氟丁酸的混合液时能够快速稳定出峰,且与其他干扰离子充分分离,百草枯的检测下限为5.1μ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现性.对青菜样品中百草枯进行测定,回收率在86.5%~93.8%,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37.
838.
以环氧树脂基聚合物膜为萃取相,在电场作用下富集目标物,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硝基苯污染物的测定.考察了电压大小、萃取时间、洗脱时间、离子强度和溶液pH值对电增强萃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基聚合物膜的萃取量与膜上所施加的控制电位相关,阴极极化时,膜对硝基苯的萃取量增大;在阳极极化时,膜萃取量减小.在电压为-0.3kV,硝基苯溶液pH=4的条件下,萃取20min,得到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5μg·mL-1,在0.05~3.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决系数为0.9929,变异系数小于5%.用上述方法分析鱼塘水,硝基苯3种不同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79.8%~108.2%.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用于环境水样品中的硝基苯去除又可用于检测. 相似文献
839.
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机物含量占20%~80%,部分有机物除具有较强的毒性外,还具有较强吸湿性,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因此,为充分研究细颗粒物中一元羧酸的来源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于2020年在秦皇岛市区(海港区站点)和工业园区(昌黎站点)采集细颗粒物,经预处理的样品用三氟化硼-甲醇(BF3-CH3OH)衍生化试剂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PM2.5中的一元羧酸进行测定,一共检测到17种一元羧酸(碳数分布在10~24之间).结果表明:①PM2.5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呈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征,且工业园区(昌黎站点)PM2.5浓度为21.40~112.41 μg/m3,高于市区(海港区站点为9.01~104.88 μg/m3).②两个采样点一元羧酸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不明显,海港区站点、昌黎站点一元羧酸的年均浓度分别为873.91、895.22 ng/m3.③两个站点碳数小于22的一元羧酸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偶数碳优势,海港区站点、昌黎站点浓度最高的一元羧酸均为棕榈酸(C16),年均浓度分别为512.86、514.34 ng/m3;其次是硬脂酸(C18),年均浓度分别为270.06、268.17 ng/m3.两站点各季节C16和C18分别占一元羧酸总浓度的48.83%~66.40%和22.81%~36.96%.一元羧酸的碳优势指数(CPI)与植物贡献的一元羧酸(碳数≥ 22)总浓度呈负相关.④根据碳数分布规律、∑C ≥ 22/∑C < 22(碳数大于等于22的一元羧酸与碳数小于22的一元羧酸浓度的比值)、C18/C16(硬脂酸和棕榈酸浓度的比值)、CPI值以及C18:1/C18(油酸与硬脂酸浓度的比值)来初步判断一元羧酸的来源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发现秦皇岛市两个站点夏季大气氧化性最强(市区大气氧化性较工业园区强),春、秋两季大气氧化性较弱,尤其是工业园区春季大气氧化性最弱,其一元羧酸主要来自本地源;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道路扬尘以及肉类烹饪是大气PM2.5中一元羧酸的主要来源;植物源对一元羧酸浓度的贡献较小.研究显示,秦皇岛市两个站点一元羧酸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并不显著,燃煤、机动车排放、道路扬尘及肉类烹饪对一元羧酸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40.
对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6特定项目中的四氯苯、二硝基苯、六氯苯、2,4,6-三硝基甲苯和百菌清等有机物的分析方法GB/T 5750.8-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指标>及GB/T 5750.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农药指标>进行了试验优化.在样品预处理和色谱分析方法上实现了统一,减少了有毒有害有机试剂的消耗和二次污染,并且在10min内获得了组分间良好的分离,缩短了分析周期,为相关环境监测分析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