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8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695篇
安全科学   975篇
废物处理   108篇
环保管理   1529篇
综合类   4875篇
基础理论   636篇
污染及防治   513篇
评价与监测   137篇
社会与环境   284篇
灾害及防治   13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631篇
  2013年   424篇
  2012年   522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1.
施肥及种植作物对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生态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梅  侯彦林  皮广洁 《生态环境》2004,13(4):560-564
以中性紫色土为材料,通过向土壤添加氯化汞的模拟培养试验、施肥试验以及作物栽培试验,研究了汞对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和重要微生物生理群繁育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添加HgCl2,总体上抑制了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氨化细菌的繁育,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纤维素降解菌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被汞刺激增长,在另一定质量分数段则被汞抑制。施肥和栽种作物削弱了汞对微生物的毒害,使土壤微生物生态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说明利用农业措施修复汞污染的土壤是可行的。栽种作物时,汞对微生物的抑制效应受到掩蔽,作物产量和植株体内汞含量是汞污染程度的良好指标。以微生物和植物对汞污染的反应,基本一致的HgCl2危害质量分数指标是5mg.kg^-1。  相似文献   
912.
表面活性剂洗脱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周  何小路 《生态环境》2004,13(4):666-669
多氯联苯(PCBs)为一类在环境中广泛分布且难以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表面活性剂亲油和亲水的两亲特性.将多氯联苯从土壤中洗脱出来,从而修复受污染土壤是当前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表面活性剂溶液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洗脱作用主要是:(1)表面活性剂通过减小液一固之间的表面张力,将阻塞在土壤孔隙中的多氯联苯分散到溶液中来;(2)表面活性剂通过形成胶束,促使多氯联苯从土壤中重新分配到疏水的胶束核中。洗脱效果与表面活性剂种类、性质、质量浓度及土壤成份有关,通常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效果较好,对多氯联苯的洗脱可达86%。含多氯联苯洗脱液可利用生物降解、紫外光照射及焚烧等方法进行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913.
武汉莲花湖是典型的富营养化城市浅水湖泊.通过对其进行16mo的监测后发现,治理后的小莲花湖比大莲花湖水质有明显改善.监测期间小莲花湖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明显高于大莲花湖,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Margalef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大莲花湖.将大、小莲花湖的10种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密度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后,发现总磷、温度、总氮、叶绿素a、氨离子是对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因子.图8表3参20.  相似文献   
914.
基于开发需求的安徽沿江地区生态经济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压力、状态和人类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经济分区指标体系,结合经济开发需求的评价结果,以县(市、城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的方法,根据自上而下的专家定性评估,遵循空间邻近性原则,将安徽沿江地区划分为7个生态经济类型,即:合肥污染防治与城镇生态优化区、巢滁湖泊湿地保护与平原生态农业区、马芜铜宣工业污染防治与城镇生态优化区、宣南生态农业与水土保持区、安庆平原农业与湿地生态保护区、池州森林保育与生态农业区以及皖西水源保护与森林保育区.  相似文献   
915.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超兰  汪小勇  姜文  廖荣胜  黄锋 《生态环境》2007,16(5):1436-1440
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施用的有机氯农药,由于其性质极其稳定,在土壤至今仍有残留。植物修复有机农药污染土壤并不多见,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项研究对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 Lan.)、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作为供试植物,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质量分数为1.09 mg.kg-1的污染土壤中种植3个月,研究了种植不同植物条件下土壤中HCH的消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种植植物大大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的活性,并且微生物的数量和酶的活性与土壤中HCH的消解密切相关。试验结束后,不同处理中HCH及其4种异构体的总含量降低幅度为43.87%~65.79%,其中种植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的处理中HCH消解较快,对HCH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较好。可见,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可行的环境友好的修复六六六污染土壤的技术。  相似文献   
916.
丘陵红壤开发的水土资源保护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针对目前丘陵红壤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探明季节性干旱成因和发生规律、水资源合理调蓄利用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红壤丘陵区抗御季节性干旱的水分管理对策和主要措施;通过不同经营模式的水土资源动态观测、分析,提出了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值应≤200 t·km-2·a-1、相应的降水径流系数<0.25 等水土资源协调发展的关键技术指标,并在丘陵红壤坡地上建立了土壤侵蚀模数<100 t·km-2·a-1 的“土壤-水分-生物”资源互利型的高效利用模式。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心,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了茶叶、苎麻、果业、庭园高效生态农业等四大科技先导型的产业化规模经营体系,为我国红壤丘陵区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提供实用模式与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917.
丹麦瑞典自然保护管理考察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18.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根际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许超  夏北成 《生态环境》2007,16(1):216-222
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类重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三致性”、难降解性,在土壤环境中不断积累,严重危害着土壤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修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研究的焦点。根际修复是利用植物-微生物和根际环境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复合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之一。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在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根际修复的效果、根际修复机理和根际修复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系统的综述,并分别分析了单作体系、混作体系、多进程根际修复系统和接种植物生长促进菌根际修复系统对土壤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指出根际环境对PAHs的修复主要有3种机制:根系直接吸收和代谢PAHs;植物根系释放酶和分泌物去除PAHs,增加根际微生物数量,提高其活性,强化微生物群体降解PAHs。并讨论了影响根际修复PAHs的环境因素如植物、土壤类型、PAHs理化性质、菌根真菌以及表面活性剂等。植物-表面活性剂结合的根际修复技术、PAHs胁迫下根际的动态调节过程、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并结合植物根分泌物的特异性筛选高效修复植物以及植物富集的PAHs代谢产物进行跟踪与风险评价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919.
应用工厂废弃物—铁屑做原料,探讨不同铁屑投加量对修复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程度汞污染土壤的能力,并与修复水体汞污染作了对比;另外,首次将淋滤法与国际上新兴的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PRB技术结合,研究其修复土壤汞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废铁屑可很快去除水体中的汞,去除率可达93%;在铁屑存在下,能一定程度预防和修复土壤汞污染,在相同水体汞污染程度条件下,时间是影响土壤汞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在CaCl2淋洗液作用下的模拟PRB实验中,土壤有效汞含量降低,同时淋洗液中汞质量浓度低于1μg·L-1。因此,用废铁屑能有效预防和修复土壤汞污染,且将淋滤法与PRB技术联用,与将铁屑直接撒入土壤中相比效果好得多,且不会引起后续的水体二次污染,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值得深入研究的土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20.
小陇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陇山林区位于秦岭西端,甘肃省东南部,是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对维护黄河、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费用法等对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均总价值为40.236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为2.204亿元,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大气组分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病虫害防治、休闲娱乐等生态功能价值为38.032亿元,直接经济价值与生态功能价值的比值为1∶ 17.26.在发展当地经济的过程中,必须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优先认识到该地区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从而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