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42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20篇 |
废物处理 | 66篇 |
环保管理 | 1214篇 |
综合类 | 1581篇 |
基础理论 | 123篇 |
污染及防治 | 52篇 |
评价与监测 | 52篇 |
社会与环境 | 272篇 |
灾害及防治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219篇 |
2013年 | 150篇 |
2012年 | 202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69篇 |
2008年 | 224篇 |
2007年 | 195篇 |
2006年 | 189篇 |
2005年 | 176篇 |
2004年 | 151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65篇 |
2001年 | 141篇 |
2000年 | 193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108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可持续旅游是 80年代中期以后提出的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新思想。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拓展深化 ,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并作为跨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本文从可持续旅游的由来和对可持续旅游内涵实质的界定角度出发 ,结合可持续旅游实现途径的探讨 ,以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对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为景区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战略性构想 ,以期能对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李振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3):67-69
黑龙江省肇东市南靠省城哈尔滨,北接油域大庆,位于松嫩平原南部,1914年建县,1986年晋为县级市,是一座交通发达的新兴城市。面对这座年轻城市,如何在加速开发的同时不蹈复辙,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动荡、风气败坏等“发展病”,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路子,是我们一直关心与思考的问题。1990年3月,在一些社会学家倡议帮助下,经黑龙江省委批准,我市建立了东北三省唯一一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实验区,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993年7月份,国家批准我们建 相似文献
84.
85.
86.
开发大西部,再造秀美山川,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广西作为大西部的一个省区,在参与大开发方面已作好了相应的规划,其中第一个规划就是做好水的文章,目的是要发展水利事业,根除水患,加快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这一规划无疑是切合实际的,但从记者最近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广西实施《水法》情况检查中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要实施这一规划,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首先,广西境内水污染状况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广西2000年监测的30条河流的64个监测断面中,四类超标水质的河流有8条20个断面,占总数的32%… 相似文献
87.
黑龙江省药用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众所周知,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全国人大通过了许多法律,例如:环境保护法,水资源法,矿产保护法,森林法,节约能源法等等,但涉及植物资源,特别是药用植物资源方面,至今没有法律或条例出台。本刊主编周光敏同志从1992年至1997年先后5次参加全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会议,众多植物学专家学者都一直呼吁国家能尽快制定一套“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法”。下面刊载的这篇由王良信等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揭示:一些人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大量采伐一种潜在药用价值极高的“怀槐,甚至连胸径仅12厘米的林木也大量砍伐并高价收购…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工业项目日渐增多。许多项目的开发均以区域开发形式进行。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工业区开发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文章阐述了区域 (主要针对工业区 )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的重点 ,针对目前部分报告书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部分章节编写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9.
90.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地的精神内核,探究乡村旅游地文化胁迫现象并据此提出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是有效推动乡村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工作。选择典型乡村旅游地江苏省东山镇进行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结合多种空间计量和数理统计方法揭示其文化胁迫演化特征及动力机制,进而提出乡村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模式。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地自然景观、聚落景观、生产生活、人际交往和精神仪式文化胁迫演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整体表现出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效应,且当前随着旅游开发程度的提升这一特征趋于明显;当地居民个体层面的差异及乡村整体层面的旅游产业弊端、社区发展和人口变化均对乡村文化产生影响,两个层面的胁迫因素通过阻滞力和调整力,持续驱动乡村文化系统发生嬗变并实现阶段式发展;提出修复与保育、活化与参与、公平与导引、自主与创新、身体与仪式五大乡村旅游地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可为乡村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实践参考,为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