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0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安全科学   1234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572篇
综合类   1667篇
基础理论   161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101篇
社会与环境   170篇
灾害及防治   21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01.
长江-洪泽湖段突发跨界污染风险交流信息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当前环境风险交流存在问题基础上,将信息图谱引入到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交流中.参考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图谱制定步骤,结合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管理特点与要求,构建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利益相关方构架体系.编制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利益相关方问题清单框架,对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利益相关方问题计算权重,按权重大小进行排序分类.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洪泽湖段为研究区域,绘制风险交流信息图谱,利用ArcGIS制作信息图谱单元图以及单元表实现对海量信息资料的挖掘、提炼与表达,不仅满足了利益相关方对于信息的迫切需求,提高了环境风险交流效率,保证了突发跨界环境污染应急处理处置措施的有力实施.同时也为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提供了预见性、准确的关键信息与支持信息,为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决策提供辅助信息工具.  相似文献   
702.
制药废水处理生物技术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药废水处理生物技术有效性的研究结果表明,XZEH公司原有处理方法的出水COD不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其原因是缺少28%的曝气反应池体积.如果应用工程菌株Xhhh和Ebis信息软件的双重优化技术,可使生物负荷效率提高128%,所需曝气池体积可降低51%.对于提高制药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有效性和实现达标排放具有技术潜力.  相似文献   
703.
地震现场数据共享标准化研究及其标准起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标准化被普遍认为是保证信息更有效处理、交换、管理以及消除技术壁垒的最有效手段.信息共享标准是为规范信息共享的行为而制订的,是实现信息共享的"软"环境.通过对地震现场信息共享标准化研究,概述了这一标准制定的过程、总体内容框架安排的一些考虑以及存在问题,讨论了地震现场信息共享标准分类与编码体系、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数据字典及数据质量控制等与信息共享标准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04.
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现状及加强安全减灾信息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5.
本文通过查阅有关中国气象经济的资料与文献,初步了解我国气象经济的发展状况,即公益性气象经济效果显著,而盈利性气象经济发展缓慢。同时认为阻碍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体制问题、市场潜力开发问题、气象服务层次问题、外埠气象机构的冲击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实际,作者提出转变观念、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提高业务水平等发展建议,并指出现阶段我国气象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每个气象人都应该时刻准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706.
环境管理是近年来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重污染性行业,涉及旅游行业的研究较少。本次研究以国内大型旅游集团为研究对象,根据企业的环境披露信息分析其环境政策、实践及策略。研究选取2012年中国旅游集团20强作为样本,相关环境信息主要从集团官方网站、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在线新闻报道中获取。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旅游集团的环境策略可分为外部导向积极型、内部导向积极型、聚焦型、机会型和反应型五种。尽管大多数旅游集团都获得过环保奖励或生态标签认证,但仅有少数企业实施积极的环境策略。国有企业中半数企业采取内部导向或外部导向积极型策略,而另外半数主要采取机会型策略;非国有企业中1/3左右的企业采取聚焦型或外部导向积极型策略,而2/3左右的企业对环境管理表现出相对消极的态度。总的来说,旅游集团的环境实践内容体现了宏观政策和行业特色,顾客环保教育、节能减排、支持环保组织以及推广环保产品较为普遍;尽管环境实践涉及范围比较广,但整体投入水平还不够高。  相似文献   
707.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简单支付模型研究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情景下经济目标、环境目标以及福利目标对于REDD+机制收益分配的影响。按照政策制定者知道的代理人机会成本的信息,本文设定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种情景。政策制定者在两种情景中对于总毁林和潜在造林面积的分布、代理人总收益以及各代理人的毁林或潜在造林面积都拥有完全信息。为了研究不同的政策目标对REDD+机制效果的影响,本文设定三种政策目标:经济目标、环境目标以及福利目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云南生态固碳造林项目的入户调查数据,对三种政策目标的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仿真研究分析了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三种政策目标对于代理人受益、政策制定者收益以及减少毁林或增加造林总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完全信息情景下,政策制定者只能按照相同的补偿标准支付给所有代理人,因而三种政策目标的产出完全相同。对于经济目标的政策制定者而言,完全信息并不会带来森林面积的增加,但会导致REDD+剩余从代理人转移至政策制定者。相反,对于环境目标政策制定者而言,完全信息会导致森林面积增加而减少代理人的收益。对于福利目标政策制定者,完全信息并不会导致总体福利有所差别,且收益仍归代理人所有,而减少毁林或增加造林的面积大于等于不完全信息。  相似文献   
708.
本文考虑了一个拥有两种不同成本的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所有者对高成本资源储量信息公布如何进行决策的问题,即如果现在尚未开采、且开采成本较高的不可再生资源储量发生变化时,资源所有者是否会隐瞒信息。依据传统的Hotelling模型,高成本的资源会在低成本的资源开采完毕之后才会投入使用,而即使是未来才会开采的资源的储量也会影响现有的资源的市场价格;通过隐瞒或是宣布未来资源新的储量信息,资源所有者可以获得或失去现有的收益,但同时失去或得到未来的收益。资源所有者必须通过权衡两者的得失来决定最优的资源储量的新信息的宣布时间。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不考虑保密成本的情况下,如果高成本的资源储量变大,资源所有者会把信息隐瞒到最后才宣布;如果储量变小,那么资源所有者会立即宣布。本文还分析了这一结果似乎与现实中实际情况不符的原因,包括:(1)资源所有者可能本身不是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这会导致它们做出符合短期利益的行为。(2)保密本身也需要成本,当保密成本够大时,资源所有者就没有动机去保密了。  相似文献   
709.
综合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及ESDA-GIS多种方法,在充分考虑传统经济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尝试引入经济发展生态成本指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成本的空间匹配及演化模式。研究表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低聚集特征明显,空间极化现象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生态成本空间集聚现象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且呈现出高高集聚减少、低低集聚增多的现象,生态成本消耗有所改善;2001~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成本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差异化空间格局,呈现出由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低生态成本过渡到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生态成本,进而发展到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低生态成本的空间匹配模式的阶段性特征;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生态成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仍在大部分城市中存在,经济与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710.
在当前强调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背景下,产业有序转移必须以有利于或者加强环境保护为基本目标。环境规制差异造成了不同经济地域之间污染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调整,强化了高污染产业进行生产区位选择的动机,以规避来自政府的环境监管。环境治理成本的不同是高污染企业区际转移的重要驱动因素,企业环境寻求策略推动了污染密集型生产由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向环境规制松弛地区的转移。企业污染密集型生产的区际转移受到环境要素产品生产比较优势的明显影响,这些环境要素产品与区际环境规制差异、企业市场内部化战略以及污染密集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密切关联。借鉴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可以明晰企业环境寻求策略下污染密集型生产转移的内在机制。一方面,环境成本差异决定了非环境友好产品生产转移的意愿,高强度的环境规制使得企业生产的边际环境治理成本和平均环境治理成本提高,污染密集型生产外迁的动力加强,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对环境规制强度更加敏感。污染密集型生产承接地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形成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有力对冲,遏制环境恶化趋势。另一方面,合理的区际环境政策差异能在产业有序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设定区际环境规制级差与碳信征信系统建设,加强分类监管与行业节能减排,建立拟承接生产项目的效率筛选机制,提高区域市场开放程度、降低产业优惠政策所形成隐性市场保护等环境监管手段是保证欠发达地区通过产业承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