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30篇 |
免费 | 212篇 |
国内免费 | 10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34篇 |
废物处理 | 46篇 |
环保管理 | 572篇 |
综合类 | 1667篇 |
基础理论 | 161篇 |
污染及防治 | 81篇 |
评价与监测 | 101篇 |
社会与环境 | 170篇 |
灾害及防治 | 2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179篇 |
2014年 | 553篇 |
2013年 | 239篇 |
2012年 | 345篇 |
2011年 | 291篇 |
2010年 | 226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264篇 |
2007年 | 213篇 |
2006年 | 189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1.
本文考虑了一个拥有两种不同成本的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所有者对高成本资源储量信息公布如何进行决策的问题,即如果现在尚未开采、且开采成本较高的不可再生资源储量发生变化时,资源所有者是否会隐瞒信息。依据传统的Hotelling模型,高成本的资源会在低成本的资源开采完毕之后才会投入使用,而即使是未来才会开采的资源的储量也会影响现有的资源的市场价格;通过隐瞒或是宣布未来资源新的储量信息,资源所有者可以获得或失去现有的收益,但同时失去或得到未来的收益。资源所有者必须通过权衡两者的得失来决定最优的资源储量的新信息的宣布时间。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不考虑保密成本的情况下,如果高成本的资源储量变大,资源所有者会把信息隐瞒到最后才宣布;如果储量变小,那么资源所有者会立即宣布。本文还分析了这一结果似乎与现实中实际情况不符的原因,包括:(1)资源所有者可能本身不是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这会导致它们做出符合短期利益的行为。(2)保密本身也需要成本,当保密成本够大时,资源所有者就没有动机去保密了。 相似文献
712.
综合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及ESDA-GIS多种方法,在充分考虑传统经济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尝试引入经济发展生态成本指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成本的空间匹配及演化模式。研究表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低聚集特征明显,空间极化现象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生态成本空间集聚现象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且呈现出高高集聚减少、低低集聚增多的现象,生态成本消耗有所改善;2001~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成本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差异化空间格局,呈现出由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低生态成本过渡到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生态成本,进而发展到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低生态成本的空间匹配模式的阶段性特征;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生态成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仍在大部分城市中存在,经济与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713.
在当前强调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背景下,产业有序转移必须以有利于或者加强环境保护为基本目标。环境规制差异造成了不同经济地域之间污染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调整,强化了高污染产业进行生产区位选择的动机,以规避来自政府的环境监管。环境治理成本的不同是高污染企业区际转移的重要驱动因素,企业环境寻求策略推动了污染密集型生产由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向环境规制松弛地区的转移。企业污染密集型生产的区际转移受到环境要素产品生产比较优势的明显影响,这些环境要素产品与区际环境规制差异、企业市场内部化战略以及污染密集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密切关联。借鉴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可以明晰企业环境寻求策略下污染密集型生产转移的内在机制。一方面,环境成本差异决定了非环境友好产品生产转移的意愿,高强度的环境规制使得企业生产的边际环境治理成本和平均环境治理成本提高,污染密集型生产外迁的动力加强,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对环境规制强度更加敏感。污染密集型生产承接地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形成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有力对冲,遏制环境恶化趋势。另一方面,合理的区际环境政策差异能在产业有序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设定区际环境规制级差与碳信征信系统建设,加强分类监管与行业节能减排,建立拟承接生产项目的效率筛选机制,提高区域市场开放程度、降低产业优惠政策所形成隐性市场保护等环境监管手段是保证欠发达地区通过产业承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14.
715.
716.
战略环境评价系统及工作程序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介绍了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组成的五个要素 ,即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分析了其相互关系及各要素与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的关系 ,并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717.
天津市环境监测元数据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辉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3):59-60
元数据技术是目前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文章对基于元数据的天津市环境监测信息共享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提出了元数据系统功能及内容框架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18.
719.
720.
主流消费者期望具有更持久的购买力、但前提是(至少今天是)这种要求不会造成费用、质量、时尚或功能方面的牺牲,零售部门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鼓励消费者,供应商,雇员和利益相关者向夺取更可持续生产方式和可持续消费努力,Marks和Spencer已经得到的改进不仅仅在财务方面,而且还在于找到履行法人社会职责(CSR)的通道。“法人社会职责”和“可持续性”这两个词汇经常被交替使用:Marks和Sepencer把“法人社会职责”看做是管理程序,通过它就有可能朝着一个更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前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