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5篇
综合类   610篇
基础理论   363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聪  郭振华  马影利  郭强 《化工环保》2018,38(3):275-281
通过水热合成法和液相沉积法制备g-C_3N_4/C@Bi_2MoO_6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可见光下g-C_3N_4/C@Bi_2MoO_6催化降解罗丹明B(Rh B)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光催化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掺杂量为60%(w)时g-C_3N_4/C@Bi_2MoO_6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在60%g-C_3N_4/C@Bi_2MoO_6的投加量为1.00 g/L、初始Rh B质量浓度为2.50 mg/L、可见光照射150 min的条件下,Rh B的降解率达到97.90%;在g-C_3N_4/C@Bi_2MoO_6光催化降解体系中,h~+和·O_2~-是主要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82.
都昌县多宝砂山物种多样性研究及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鄱阳湖都昌县多宝砂山地区土地风沙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植物种在各类型风沙化土地的出现频率与不同风沙化阶段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探讨了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种的绝灭与定居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风沙化过程是物种多样性衰减的过程,风沙化首先导致特有种的绝灭,其次为稀有种.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草本与乔木类植物受风沙化影响最大,而灌木类植物可存活于风沙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在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种的绝灭速率大于定居速率.最后,针对造成多宝砂山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提出了治理对策,即在控制人类行为干扰的同时,要加强对固定沙丘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83.
利用沈阳市某工业园区大气监测数据,依据等效丙烯浓度(PEC)和臭氧生成潜势(OFP)法识别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活性物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进行VOCs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芳香烃、烯烃和C5烷烃为园区活性较强的组分;PCA法和PMF模型的VOCs来源解析结果基本一致,园区V...  相似文献   
84.
研究抗生素污染对蔬菜毒性阈值及其敏感性分布,对于科学评价土壤抗生素污染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内培养方法,选取四环素(TC)作为代表抗生素,调查其对珠三角地区多种蔬菜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为测试终点,采用Log-logistic分布模型,对TC的毒性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拟合,并计算其IC50和IC10。以IC50为评价参数,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构建TC污染对不同蔬菜品种的SSD曲线,并获得TC毒性阈值(HC5)和无效应浓度(PNEC)。结果表明,TC污染对实验所选品种蔬菜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程度为:根长>芽长>发芽率,当TC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9种品种蔬菜种子相对根长、相对芽长和发芽率分别为16.9%-72.5%,42.3%-129.4%,83%-100%。TC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程度不仅与测试指标相关,还与蔬菜品种密切相关。当TC质量浓度为10mg·L<...  相似文献   
85.
海拔对生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探究生物群落随海拔变化规律不仅可以确定生物的地理分布范围,而且可为预测生物响应气候变化提供基础信息。然而,目前对于生物群落海拔格局的研究多集中于陆生大型生物,对水生微型生物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西藏昌都市境内金沙江上游支流黑曲和雪曲着生藻类的调查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和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样点对β多样性的贡献(Local contribution to beta diversity,LCBD)等生物群落指标的海拔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两条河流共鉴定出161个分类单元,分属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其中着生硅藻种类最多,占总分类单元数的78.9%,极小曲丝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平均相对丰度:28.3%)、波状瑞氏藻(Reimeria sinuata,平均相对丰度:11.5%)、偏肿内丝藻(Encyonema ventricosum,平均相对丰度:9.3%)和细端菱形藻(Nitzschia dissipata,平均相对丰度:7.2%)为主要优势种。不同海拔的着生藻类群落...  相似文献   
86.
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是我国特有种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研究斑尾榛鸡在国内的适生区可为其保护提供参考。从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yty,GBIF)选取1980年至2020年9月人工观察记录并上传到网站的101个斑尾榛鸡出现位点,结合31个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其适宜生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AUC平均值为0.906)。刀切法(Jackknife)结果显示,距河流最近距离、距道路最近距离、距居民点距离、最冷月最低温度、海拔是影响斑尾榛鸡生境的5个重要环境变量。该模型预测斑尾榛鸡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甘肃西南部、青海东部以及四川北部地区;其次在西藏东部、云南北部地区有零星的高适生区。潜在的适生区破碎化比较严重,在未来修复破碎化的生境,扩大斑尾榛鸡高适生区范围,对于合理有效保护该物种及其生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湖北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建立的1ha固定森林样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分析了样地内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样地内木本植物(DBH≥1 cm)共有132种,隶属于42科78属,其中,杜鹃花科、壳斗科、樟科、蔷薇科、冬青科等是优势科,短柄袍、鹿角杜鹃、青冈、长叶石栎、甜槠等是优势种.(2)样地内植物科、属的分布类型均以泛热带分布类型为主,分别为30.95%和20.51%.(3)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个体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幼龄个体数量大,森林群落更新状况良好.(4)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部分优势物种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而在较大尺度上则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88.
因小飞蓬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其入侵后排挤本土植物以较快的速度形成重度入侵群落,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文以伊犁河谷托乎拉苏草原内自然分布的猪毛蒿和糙叶矢车菊土著植物群落、混有少量小飞蓬的猪毛蒿和糙叶矢车菊轻度入侵群落、猪毛蒿糙叶矢车菊和小飞蓬中度入侵群落、小飞蓬重度入侵群落的4个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实验的方法,研究小飞蓬入侵对土壤氮、磷、钾无机养分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飞蓬入侵后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轻度入侵群落对土壤无机养分需求较大,明显降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含量;随着入侵程度加深,逐渐恢复且均高于土著群落含量,其中速效氮含量增加不明显,重度入侵群落在0—10 cm、10—20 cm土层仍处于降低趋势.小飞蓬的入侵对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影响较大.轻度入侵时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阻碍易氧化有机碳的积累,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上升;小飞蓬重度入侵时对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降低,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9.
外来入侵物种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威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外来入侵物种的界定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准确界定外来入侵物种,明确防控对象,是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首要条件。综合分析了各类国际公约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定义方法,并从表述方式、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影响和层次性5个角度分析界定了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主要问题。通过辨析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与内涵,探讨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重要问题,为我国未来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门性法规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我国两栖动物受胁迫物种增多,并且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两栖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迫在眉睫。为阐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于2018年4、6和8月,运用样线法调查该区域两栖动物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利用状况,以期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保护提出针对性建议。该研究共观测到两栖动物8种,隶属于1目4科,其中包括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及5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为保护区优势种(共计3 432只,占总个体数的64.93%)。两栖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和物种多样性在调查月份间无显著差异。而栖息地类型对两栖动物数量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具有显著影响。两栖动物对栖息地的偏好及自身生态位宽度是影响该地区两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