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安徽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偏移—份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偏移—份额分析方法,以安徽省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客源市场的变化及其类型。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增长表明相对于基准旅游目的地区域,安徽省入境旅游业绩不佳;结构分量显示基准目的地对韩国、澳大利亚等10个客源地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竞争分量反映安徽省在基准目的地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尤其是韩国和香港特区等8个客源市场;依据竞争分量和区位分量,将境外客源地划分为4种类型,并制定了相应的市场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52.
我国入境旅游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国近10年入境旅游产业系统的各部门因素与旅游外汇收入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如下:在我国入境旅游产业各部门中,对旅游外汇收入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长途交通、商品销售、邮电通讯、市内交通、住宿、游览、娱乐、其它服务、餐饮,并据此指出今后我国入境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和发展的重心.  相似文献   
53.
基于入境旅游市场的属性结构视角,提出入境旅游自然性、竞争性和混合性市场及这三种增长的概念。根据2001—2015年我国入境外国旅游者总人次与目的结构数据,采用增量占比法对2002—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自然性增长的历时性与结构演变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近1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自然性增长,增量占比年均为50.33%,大国优势是促成这一增长特征的主要原因,且未来很长时间内这一格局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从目的结构来看,自然性增长主要源自其他、会议/商务、服务员工旅游群体的增长;从目的与空间交叉分析来看,自然性增长多来自亚洲主要客源国但国别间呈现出明显差异,我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主、客"双边关系差异是导致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从经济增长收敛的视角分析我国入境旅游的均衡发展问题,选取199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入境旅游人次数据,采用σ收敛方法检验我国入境旅游的收敛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入境旅游不存在全域性收敛,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中部和西部地区呈发散趋势。旅游资源开发是入境旅游收敛的主要原因,突发事件对经济落后地区的短期入境旅游收敛有很大影响,旅游固定资产、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人力资源供给都不是入境旅游收敛的原因。  相似文献   
55.
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法(SSM)对2000-2009年黑龙江省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05年黑龙江省竞争力和增长率均较小,2005-2009年竞争力有所增强,但结构优势有所下降.②全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在不断变化,将13个主要客源国分为兴旺市场、崛起市场、成熟市场和停滞市场,并提出相应的市场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56.
新世纪以来,世界旅游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中日国际旅游竞争更为激烈。以2000—2019年官方统计资料为依据,采用宏观分析与市场分析、实证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日国际旅游的反向性及市场翻转现象。结果发现:(1)以2013年为分界点,中日国际旅游客流量及旅游收支呈现反向性,中国旅游贸易从顺差转向逆差且逆差迅速扩大;日本旅游贸易从逆差转向顺差且顺差不断扩大;(2)从主要国际客源市场的游客流向来看,2011年起客流转向出现明显的市场翻转,来自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的远程洲际游客,从偏向前往中国转向偏向日本旅游,并且该趋势仍在加强;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洲内市场,游客流向也从偏向入境中国转向偏向日本旅游;(3)从中日两国旅游互动来看,以2015年为分界点,中国出境日本旅游客流量增大,日本入境中国客流量减少,旅游互动呈现反向性;(4)产生此种国际旅游差额变化的反向性及主要客源市场的翻转,与两国旅游产业政策及环境卫生条件、旅游服务质量有关。因此,调整旅游产业政策、改善环境与卫生条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将成为中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7.
入境旅游是大都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相关研究的重点领域。通过对上海市入境旅游数字足迹大样本数据信息挖掘与分析,探索大都市入境旅游流空间格局与演化特征,分析都市旅游资源高质量开发与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入境旅游流总体上呈现高中心集聚,空间密度由核心向外围逐次递减分布。在主城区围绕CBD/RBD、核心吸引物、文体场馆、特色街区及交通枢纽集聚,并绵延成片;在外围区围绕旅游吸引物集聚,呈“小集聚,大分散”的分布特征。(2)跨区域模式是入境旅游流的主要空间行为轨迹模式,呈现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中心扩散主导特征。(3)入境旅游流整体网络核心与边缘节点间的等级及联接程度差异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呈现持续优化与均衡发展的态势。(4)新世界、田子坊等文创旅游节点在整体网络结构中的等级和中心性持续提升,世博遗产的中华艺术宫对网络结构影响显著,集聚扩散功能日益增强。(5)依托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开发并形成有效集聚;充分利用大事件影响,进行主题开发,整合边缘节点与区域资源,打造网络增长新空间;强化公共体系建设,联动核心边缘节点等,是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  相似文献   
58.
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流时空动态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了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川入境旅游客源地市场中,国外市场和港澳台市场所占市场份额相当且交替领先,国外市场以短程市场(东北亚和东南亚)为主,日本、美国、新加坡、泰国是四川的传统客源大国;境外游客来川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观光/度假,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较低,说明四川的入境旅游市场为低产出市场;四川入境旅游客流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开拓境外客源市场并迅速崛起阶段,大幅度波动并缓慢发展阶段和二次发展阶段;入境旅游客流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辐射发散型和收敛聚集型模式,各景区之间尚未形成环状或网状的旅游流,游客集中流向品位和知名度高的景点(区)。  相似文献   
59.
成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是入境旅游市场研究的一个热点.依据成都市2000-2008年入境旅游市场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分析亲景度和竞争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揭示了成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泰国是成都最重要的入境客源市场,但自从2004年以来亲蓉度有所下降.面对入境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比较均匀的状况,市场关注的重点应放在市场竞争态有所衰退的市场,以确保整体市场的稳步攀升.  相似文献   
60.
在分析旅游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1999-2009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以陕西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为研究对象,选取陕西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的15个典型旅游省市,借助SPSS、Excel等统计软件,从流量变化、流入指数等方面对陕西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进行数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入境旅游流主要流向上海、北京、重庆、四川和广西等经济发达地区或具有垄断性旅游资源的省市.研究结果为各省市入境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