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安全科学   267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133篇
综合类   749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114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公路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评价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公路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分析公路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原材料生产与加工、公路施工、公路运营与养护以及公路废弃与回收5个阶段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公路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为负面影响较大、负面影响较小、基本无影响、正面影响较小、正面影响较大5个等级,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引入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商界高速公路DJN24标段为例加以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作为公路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42.
基于车用全复合材料CNG气瓶近年发生爆炸事故和定期检验中合格率偏低,主要问题在于气瓶内胆存在裂纹、开裂等缺陷。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现役全复合材料气瓶进行模拟,采用自上而下的建模方法,对全复合材料CNG气瓶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全复合材料CNG气瓶在工作压力、试验压力、爆破压力下的应力、应变分布。模拟计算结论为现役全复合材料CNG气瓶出现的裂纹、开裂等缺陷与内胆材料强度不足和气瓶结构设计密切相关。全复合材料CNG气瓶的设计制造阶段要充分考虑内胆材料强度,合理选材,进一步完善气瓶瓶身与瓶阀过渡区域的结构设计,提出改进检验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943.
重金属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进入环境,形成了复杂、动态、长链条的迁移体系,严重威胁着生态平衡和人体健康。以单一介质和因子为对象的传统防治理论体系,已难以满足当前重金属污染防治需求。因此,同步考虑多环境介质、多污染因子,建立系统性的重金属污染防治理论,成为发展新一代污染防治技术的核心。基于我国当前重金属污染特点和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现状,围绕全生命周期理念,提出构建重金属污染物“溯源-辨析-转化-回归”的全链条防治理论体系的思考。首先概括了目前重金属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面临的局限,进而点明了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创新所面临的五大挑战,最后围绕全生命周期理念的核心环节,探讨了应对上述挑战的可行途径,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总体上,随着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不断研究,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重金属污染全生命周期防治模型与理论方法的构建将为我国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改善与管理技术创新提供重大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44.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等新兴微污染有机物已广泛进入污水,而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仅可去除其中有限部分.有鉴于此,许多高级处理技术被开发并应用于深度污水处理之中.但凡事均有利有弊,这些新技术会带来额外能耗、物耗,可能会形成“污染转嫁”现象,甚至出现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LCIA)可全面评估不同技术在处理微污染有机物过程中的综合环境影响,是深度处理技术选择的评估工具.为此,综合分析了现有文献中有关PPCPs去除6种常见技术(活性炭、紫外线、膜处理、臭氧、光芬顿、电化学)的LCIA评价结果,获得了必要的定性认知;经深度处理后出水毒性一般会降低,但因高能耗导致的高碳排则会增强温室效应,污染物转化不完全时还会出现毒性增强现象.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出各种技术投资与运行成本信息.加权合并LCIA与LCC后的综合环境影响更能看出各种技术的优劣,突显出传统活性炭法因低能耗、无副产物、可再生等优点的竞争优势;同时,也让光芬顿、电化学法等技术在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的缺陷而显得优势不足.  相似文献   
945.
以高湿餐厨垃圾为对象,通过水热碳化结合高温活化制备水热炭(AC).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水热炭的理化性质进行刻画,并对一类全球关注的新污染物——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进行吸附实验及动力学分析,以期为“以废治污”提供新思路.结果显示,经过活化处理的水热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206.97m2/g)和疏水表面特性,有利于与PFAS的吸附结合.在环境相关浓度下(~40μg/L),PFAS在AC上的吸附分配系数(log Kd)在2.3 8~6.49L/kg范围内,高于其他生物炭的报道结果,说明AC对目标PFAS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过程较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及Elovich动力学模型,证明PFAS在AC上的吸附从机理上近似单分子层化学吸附过程.此外,对于PFCA和PFSA,log Kd值与全氟烷基链长呈正相关,表明疏水作用在AC与PFAS的吸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6.
为实现双碳目标,公路货运部门需要通过发展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替代燃油汽车进行减排.因此,本文构建了考虑场景异质性的货运车辆生命周期净收益分析模型,对比了25t牵引车和18t栏式货车两类车队中油、电、氢三种车型在不同线路场景下的生命周期成本和收入.结果表明,氢能汽车更适用于高单价、寒冷气候的长途重型货运场景,而电动货运车型则更适用于低单价、短途、轻载、温暖气候场景,至2030年氢能汽车可在25t重型货运场景优于电动汽车,可作为氢能汽车的重点布局方向.中短期内,氢价补贴、碳税等政策无法实现货运部门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自发替代,还需要额外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47.
针对制药企业污水站厌氧池中的温室气体甲烷和恶臭气体,在原有水吸收-光催化-化学吸收治理工艺的基础上,改造形成水吸收-碱吸收-蓄热式焚烧(RTO)-急冷-碱吸收为主的温室气体削减协同恶臭处理新工艺。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废气治理工艺的环境影响进行特征化、标准化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前、后废气治理工艺的主要环境影响均为全球变暖。通过温室气体削减量核算和经济性评估可知,工艺改造后,总温室效应潜值年削减量可达到7.53×106 kg CO2-eq,运行成本节约1.21×106元。新工艺在实现减污降碳的同时,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48.
食物生产不仅依赖水资源,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这种资源环境影响存在于食物系统整个产业链。为促进食物系统节水降碳,本文构建了包含5大类共23种具体食物部门的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各类食物系统的完全水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核算与比较。结果表明:①不同食物的水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差异明显,动物性食物的平均水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为植物性食物的1.9 ~ 15.0倍和1.9 ~ 2.7倍;②食物系统直接和间接水资源消耗占比较为接近,但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自上游产业链的间接排放,占比高达80.9%;③食物系统间接水资源消耗主要来自农业部门,而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非金属矿产品行业和交通运输业;④从营养元素供给看,动物性食物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的资源环境影响高于植物性食物,蔬菜和主食分别在提供维生素C和碳水化合物上具有最小的环境成本。基于本文结果,食物系统节水应主要提高生产环节用水效率,而降碳则主要依靠上游产业减排,特别是发电和化肥生产等行业的协同节水减碳潜力。同时,本文结果也可为未来基于环境影响制定膳食指南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49.
邹逸江  孔家辉  斯港杰 《灾害学》2022,(2):167-173+181
面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应急救援灾害,省、市、区(县)及街道(镇)、社区(村)等不同级别的应急救援区域,开展针对综合应急救援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分过程、分过程子项等能力提升进行评价及结果专题统计地图表达研究,一是创新出该全过程、分过程、分过程子项的能力提升评价指标体系及结果计算模式,使得人们能实施综合应急救援全生命周期的能力提升水平评价;二是创新出该全过程、分过程、分过程子项的能力提升评价结果专题统计地图表达,使得人们能很直观的定量了解综合应急救援全生命周期能力提升评价结果的地理空间分布以及差异化。  相似文献   
950.
党史学习教育中,贾汪区应急管理局立足学懂弄通悟透,运用各类载体,办好为民实事,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党史学习教育“立体矩阵”。深学细悟理论学习“火”起来深度共学,点燃思想之火。制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每月至少开展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及讨论,5名班子成员分别领学并结合分管工作交流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