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95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443篇
综合类   961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说起日本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社会决策历史,水俣病和痛痛病的社会决策是无法绕过的.本文将对这两个环境公害问题的社会决策进行简单回顾.通过比较分析,剥离出在进行环境问题的社会决策时应该思考的视角.最后结合其他事例,对现代的社会决策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92.
虽然加拿大的公众中间尚存在伦理学上和环境学上的争议,但加拿大正在通过对生物战略政策的不断完善,通过谨慎决策、加强此领域的公众参与以及维护消费者的选择权利。  相似文献   
993.
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包括涉及绿色信贷的基础政策,如已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也包括绿色信贷统计体系、绿色信贷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评价标准、公众参与机制等,这些共同构成了银行绿色评级制度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994.
《环境影响评价》2023,(1):I0008-I0008
《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协办。办刊目标是为构建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环评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成为环评成果的展示窗口、环评技术的交流平台、环评理论的创新摇篮和公众参与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从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参与方式、参与程序、监督客体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具有普遍性、系统性、程序性和约束性。指出公众参与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已经形成 ,但环境法和环境管理体系中还有许多急待完善的“公众参与”之处。  相似文献   
996.
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纸质垃圾分类在生活中也愈发重要。在大学校园内,多数可回收纸质垃圾未能实现重复利用。针对此类现状,选择在校园内放置纸质垃圾回收箱,并创建关于二手书交易的公众号平台,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普及纸质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完备的线下回收体系和公众号的运营相辅相成,促进了校园纸质垃圾的高效回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997.
能力建设制度的早期历史沿革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框架公约》)最早确立了划分两类国家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明确发达国家应当为各自历史排放担责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如何纳入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轨道中而进行早期探索,对能力建设的相关规定在各缔约方大会上逐渐变得明确清晰.  相似文献   
998.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亟需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新机制,以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甘肃省公众环境意识与感受程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近几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活动,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从中了解甘肃或可以推广到西北地区的公众普遍的环境意识与环境感受程度。  相似文献   
1000.
环境监测固有的技术性、保密性等特征,决定了公众参与面临巨大困难,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让公众享有参与环境监测的知情权、表达权、议事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