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1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1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189篇 |
综合类 | 319篇 |
基础理论 | 22篇 |
污染及防治 | 9篇 |
评价与监测 | 2篇 |
社会与环境 | 65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基于动态联盟利益分配模型,结合重庆的实证,定量分析了宅基地退出中增值收益分配比例。结果表明:(1)动态联盟利益分配模型在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测算中的应用是可行的。(2)联盟成员参与退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的高低受其投资额与所担风险大小的影响,各成员投资额与所担风险越大,所获得的理论增值收益分配比例越高。(3)重庆现行的退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比例标准为85∶15,在市域层面较好地兼顾了退地农民和集体收益。(4)退地增值收益理论分配比例存在地域差异,且经济欠发达区域退地增值收益分配更倾向农民,原因是欠发达地区农民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的边际福利变化和承担的生计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802.
农村环境善治的逻辑重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我国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倡导的五位一体重大战略的突出矛盾,也是学术界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法,对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解释,认为政府、企业、城市、村民、环保组织、科研院校等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和行为导向,造成了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现实困境。分析发现:正是政府层面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监管职责;企业层面重视经济利润,轻视社会责任;农民层面重视生计诉求、轻视安全需求;城市层面突破政府管制,转嫁污染成本;环保组织力量资源有限,难以提供环保功能以及科研院校重视环保技术研发,轻视科技推广,才导致了现阶段农村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因此,只有明确政府、企业、城市、村民、环保组织、科研院校等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好各自的环保功能,真正构建起农村环境的共同治理体系,才能克服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和相互博弈状态,进而实现农村环境善治的目标。研究结论表明:农村环境善治的内涵体现为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参与、共同治理乡村环境问题.其主要特征为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有效性,其实质是在乡村环境治理中,构建起强国家和强社会的"双强"模式。通过构建这种"双强"模式使国家与社会在乡村环境治理中达成利益均衡共识,彼此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乡村环境的善治之道,以此彻底改变现在的乡村污染面貌,最终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倡导的生态良好农村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03.
2009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明确了我国政府对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大力支持.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我国逐步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国务院部委和地方出台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也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804.
805.
刘成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57-61
乡村道路建设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降低贫困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如何评价乡村道路收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具体来说有消费者剩余方法、生产者剩余方法等,但是由于这些方法都存在共同的缺陷,即不适合衡量交通流量小的地区乡村道路收益,对乡村道路收益的衡量依然存在低估的问题,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批评。本文通过构建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对湖北农村家庭的实际调查数据,发现乡村道路建设可以有效地节约农村家庭交通成本、提高男性和女性劳动力的农业工资水平、提高学龄儿童的入学率、降低农业和非农业生产投入产品的价格等,对农村家庭具有重要的即时和长期的正向利益影响。 相似文献
806.
油气资源作为战略性资源,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资源所在地为国家建设输出了大量的能源,本地的经济发展却依然处于落后状况,导致目前资源所在地出现了种种矛盾和冲突。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资源所在地的利益补偿机制所致。以油气田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现状为例,指出目前的利益分配中主要存在资源所在地税收分配收益少、开发带来的生态污染补偿缺失、油气田项目征地补偿过低、资源开发没有促进资源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等问题,从福利经济学、公共政策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构建利益补偿机制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收益向资源所在地倾斜、实行生态补偿、创新征地补偿方式和资源就地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