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研究兰州地区六六六(HCH)对人群的健康风险,应用改进的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多介质暴露模型,结合兰州地区人群状况,计算了各年龄人群通过11种暴露途径对六六六的暴露量.结果表明,兰州地区居民对环境中六六六的终身日平均暴露量为2.01×10-5 mg/(k·d)(儿童)和2.53×10-5 mg/(kg·d)(成人).暴露途径中以食物暴露为主导,其次是呼吸暴露,皮肤暴露作用很小.食物中贡献较大的为谷物和蔬菜.相应的健康风险度分别为5.40×10-9 a-1(男性)和6.30× 10-9a-1(女性).兰州地区六六六居民人体健康风险度低于可接受健康风险度标准,兰州地区六六六人群暴露水平与天津、太原、太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性对六六六的暴露量高于男性.兰州人群成人的六六六暴露量大于儿童,成人是六六六暴露风险最高的群体.各项参数中,谷物和蔬菜摄食量和相应的六六六残留浓度是影响暴露的重要因素.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到各年龄段人群对HCH的日均暴露量的分布特征,各输出变量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22.
王鹏杰 《安全》2015,36(z1):54-59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兰州高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我们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比对国外先进的管理办法和工作经验,建设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和举措,为兰州市高校安全管理发展与改革方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23.
编者按 作为我国西部的工业城市,兰州市GDP的快速增长和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作为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手段,兰州市对其环境管理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24.
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结合兰州市AQI(空气质量指数)及常规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模拟研究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以兰州市为受点的大气污染物输送特征.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抵达兰州市气团的主要输送途径和每类路径所对应的污染物质量浓度特征,并利用受体模型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和CWT(权重浓度轨迹分析法),分析了大气污染区域传输对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探讨了影响兰州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输送来源和可能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在影响兰州市的气流轨迹中,污染轨迹多来自兰州市以西和以北方向,污染轨迹约占总轨迹的39.52%,说明外部污染物的输入对兰州市空气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第3类轨迹(对应来向为西)的气团对兰州市的空气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该类轨迹虽仅占总轨迹的15.21%,但其中污染轨迹数占56.76%,是影响兰州市空气质量的主要传输路径;第4类轨迹(对应来向为东南)的气团最为清洁.研究显示,对兰州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强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青海共和盆地、兰州市本地及周边区域,中等强度潜在源区为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及甘肃省河西走廊等地区.   相似文献   
25.
3月3日兰州市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兰州市5区3县将全面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县区将设立车管分所,充分发挥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各子系统作用,驾驶员出行将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26.
《中国劳动科学》2012,(11):F0003-F0003
兰州市就业服务局隶属于甘肃省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承担统筹管理全市城乡劳动力,组织发展劳服经济扩大就业.进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开展就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承担兰州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贷款信用担保工作.负责全市失业人员的管理和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进行农村及外来劳动力的务工管理和本市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输转,  相似文献   
27.
天然气应用对兰州大气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烟型污染是兰州市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西气东输工程对改变兰州市能源结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兰州市大气污染现状和特性,以2000年为基准,分析研究了兰州市利用天然气前后能源结构,主要污染源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针对污染源状况和兰州市天然气用气规划,选用适宜模式预测了兰州市利用天然气后的各主要污染物的年平均浓度,计算了空气质量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28.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现实需求,以兰州市为例,通过区域开发生态风险传递过程分析,构建黄土丘陵沟壑区区域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结合自然生态风险、开发生态风险和生态重要性,定量评价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发利用综合生态风险并识别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结合丘陵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权衡黄土丘陵沟壑等未利用地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结果表明:兰州市综合生态风险以中、低等级为主;兰州市二类未利用地占比最大,为51.67%;一类未利用地在海拔相对较低的皋兰县北部、永登县庄浪河以东集中分布,占总面积的37.45%.权衡兰州市综合生态风险与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一、二类用地的综合生态风险以1级低风险为主.其中,一类用地集中连片度高,坡度、海拔等自然本底相对较好,是未来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建设优先选择区域;二类用地因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可以作为后备土地开发资源选择性开发.  相似文献   
29.
分别在2013年春季3月23日~3月29日和冬季12月15日~12月21日对兰州市主城区5个采样点进行采样,每天每个采样点采集8个样品,共采集有效样品560个.通过实验室分析和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兰州市主城区≤ 10μm颗粒物中,主要分布在5.8~10.0μm (春、冬季)、1.1~3.3μm (春季)和0.65~3.3μm (冬季)范围内,Pb在PM3.3~4.7(一级支气管)中的质量浓度最大,分别为0.2352ug/m3(春季)和0.2177ug/m3(冬季),Cd作为一种致癌重金属在PM9.0~5.8、PM4.7~1.1均被检出.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的非致癌风险值HZ在春季和冬季分别为0.842、0.360、0.345和0.842、0.326、0.361,低于1不存在非致癌的风险,致癌风险值RIS在10-6~10-4的范围内,不存在致癌风险,但儿童RIS值较高,对儿童的健康状况的影响,应受到社会群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30.
王乃举  黄翔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6):2242-2251
运用容量耦合拓展模型对兰州市2003—2013年环境系统耦合度进行评价,通过核算兰州市2003—2013年各年工业碳排放量,分析了4类工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特征,并运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效应进行了多维度分解.结果表明,兰州市环境系统总体质量水平较低,环境状态指数和环境耦合度指数较低;兰州市工业碳排放总量逐年递增,碳排放与工业增加值、GDP、人口数量和城市建成区面积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原煤、原油、焦炭和天然气是兰州市的主要碳源,人均碳强呈显著增长态势,而工业碳强、GDP碳强、地均碳强均呈下降趋势;能源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在低位值附近波动变化,而能源强度效应和人均经济效应均在高位值附近波动,且后两项指标累积效应显著大于前两项指标,总体发挥正向碳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