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33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530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9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环境因子(温度、pH、扰动强度、供气量)对底泥释放CO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升高能加速底泥中有机质的释放;上覆水在弱酸至中性条件下底泥释放有机质最低;扰动上覆水体会加快有机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22.
昆明地铁四号线某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可能对相邻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基于实测数据,从加速度响应、速度响应和振动主频率方面,进行岩溶地区“抓—冲”结合工艺和“抓—铣”结合工艺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振动特性和振动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抓—冲”结合工艺引起的加速度和速度响应相对强烈,其振动加速度峰值和速度峰值可由形如■的指数函数近似表达,且呈现近处衰减快、远处衰减慢的特性,当振源距大于20 m时,“抓—冲”工艺成槽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发现“抓—冲”工艺振源的振动频率为11.33 Hz,振动频率集中在1~40 Hz;“抓—铣”工艺振源的振动频率为17.48 Hz,振动频率集中在5~30 Hz。  相似文献   
23.
为探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异规律,选择总干渠典型年份30个断面10个水质指标的逐月监测数据,利用层次聚类和WQI水质指数法对水质变化进行分析。层次聚类将总干渠划分为3个渠段,陶岔至柳家佐连续24个断面为第一渠段,该渠段各项水质指标浓度相对较低,其中F.coli ((44.41±56.11)个·L-1)、CODMn((1.94±0.11) mg·L-1)、SO42-((29.38±1.68) mg·L-1)和DO ((9.74±1.42) mg·L-1)等指标明显低于其他渠段;霸州、王庆坨、西黑山、惠南庄和团城湖为第二渠段,F.coli ((184.5±323.16)个·L-1)、CODMn ((2.08±0.29) mg·L-1)、SO42-((27.21±1.81) mg·L-1)和DO ((10.82±2.15) mg·L  相似文献   
24.
有机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实验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苯,甲苯和萘为对象,通过实验研究,测定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水吸附平衡过程,在水溶液中生物降解过程以及在湿地系统(即土壤-水-微生物系统)中生物降解过程,并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建立有机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过程综合数学模型,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利用模型,定量预测了污染物生物降解所需的时间和程度,并提出动力学因子FK,判断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速度的控制因素,定量预测了污染物在土壤固相的浓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5.
我国城市地价评估模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城市地价产生地区差异的理论分析为依据,提出了城市地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子,并以城市土地批租资料为基础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城市地价评估模型。根据模型估测了我国517个城市1992年的地价水平,最后分析了我国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规律及其未来走势展望。  相似文献   
26.
山区农业转型对于我国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效率、土地整治方向以及生态建设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的主要分区,通过定义作为农业转型产物的"规模农地"相关概念及其判读标准,旨在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对重庆市典型山区地貌的耕地利用现状给予指导和改善意见。首先选取三峡库区腹地5个区县为研究区,并结合研究区实际对"规模农地"进行等级划分,利用Arc GIS10.2等软件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测算、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斑块特征、数量分布、空间格局三方面对研究区内规模农地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不同类型规模农地斑块特征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小规模农地斑块密度最大为6.004,大规模农地平均最近指数MNN值最低为643.401,且农地规模越大,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AWMPFD值和聚集度AI值越高;(2)中、大规模农地数量多集中在奉节县,微、小规模则多集中在巫山县,且规模农地自身及其相互之间存在固定的邻接性规律,即同类斑块之间的邻接性与其斑块大小成反比,不同类型斑块之间则与之相反;(3)研究区规模农地整体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奉节县中部以及巫溪县东部,沿江流域的平坝地区分布相对密集,且不同类型规模农地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在地面沉降中的作用成为关键性因素,地面沉降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地质环境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以鲁北平原为重点的山东省地面沉降防治研究工作进展,对山东省地面沉降分布规律和机理进行了研究。以德州为例,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防治地面沉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29.
基于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PM2.5、PM2.5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及其重要气态前体物等参数的逐时在线监测结果,揭示当地大气PM2.5中二次无机组分与其气态前体物的相互作用,以及PM2.5理化特性与成因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PM10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4.2、105.1μg/m3,PM2.5在PM10中所占比例(PM2.5/PM10)平均为61.1%。SO2-4、NO-3、NH+4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6、9.0、10.2μg/m3,3者之和(SNA)占PM2.5的比例(SNA/PM2.5)平均为55.8%,体现了二次转化对珠三角地区PM2.5污染的重要影响;不同季节,SNA/PM2.5为46.0%~64.3%,夏季最低,冬季最高,其中SO2-4、NH+4对PM2.5的贡献相对稳定,NO-3贡献的季节差异较大;秋、冬季各项观测参数浓度的日变化规律相对明显,夏季除HNO3和NH3外,多项观测参数在低浓度水平波动,日变化规律不明显;珠三角大气中具有足量气态NH3以中和硫酸盐和硝酸盐,PM2.5中NH+4、SO2-4、NO-3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本研究站点夏季的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均高于广州市,这充分体现了该站点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