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13篇
综合类   401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81.
水资源匮乏是当前阻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农业灌溉用水过程中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现象,极大的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所以如何提高农业灌溉水源利用率的问题成为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们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农业灌溉过程的节水工作也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得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使得干旱地区可以得到更多的水资源的调度。本文重点对节水问题进行分析,对农业灌溉节水工作进行具体探讨,并对农业灌溉节水工作提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82.
在庆祝2012年4月3日《国际植物保护公约》60岁生日之际,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在科技发达、跨国贸易日益频繁的今天,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蔓延,对确保全球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粮农组织认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虫害和病害也与不断流动的人口以及进出口农作物一起传到世界不同  相似文献   
383.
    
陈卫平 《环境科学》2012,33(12):4069
再生水是指城市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有关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再生水是一种经济水源、弹性水源,开发利用再生水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再生水利用认定为环境友好技术。  相似文献   
384.
采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对北京市3个再生水灌溉区8种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将其分别与当地井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作对比,探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再生水灌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汞污染,土壤中的Cd、Ni、Cu和As含量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而Pb、Zn和Cr含量的最大值(39.90、103.1和120.3 mg/kg)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Ni和Hg在多数采样点出现重金属向土壤深层移动的趋势;与对照区(井灌区)相比,Cd在3个再生水灌区的土壤中含量均无显著变化,Hg含量仅在通州区大北关井灌区超过再生水灌区,其余6种重金属则呈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现象。再生水灌溉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并非一定由再生水灌溉所致,早期的污水灌溉和有机肥施用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85.
为探究硫酸亚铁铵与过硫酸钠对土壤中吡虫啉降解率的影响,实验设定两种降解试剂添加量均为0.2、0.5、1.0 mmol,土壤中吡虫啉质量浓度为33.0、49.5、66.0μg/g,农作物土壤为水稻、玉米与茶叶土壤,温度为-4、25℃。结果表明:1.0 mmol过硫酸钠与0.2 mmol硫酸亚铁铵对水稻土壤中吡虫啉的降解率最佳,最高可达98.8%,且前120 min内降解速率较快。3种吡虫啉浓度的降解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温度对降解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土壤中有机碳与pH越低,越有利于过硫酸钠与硫酸亚铁铵降解土壤中吡虫啉。  相似文献   
386.
应用开顶式熏气装置,以油菜、白菜、波菜、青茭和蕃茄为材料,分别暴露于模拟酸性降水(pH2.8~5.6)单一污染和模拟酸性降水与SO2复合污染的环境,测定其生理代谢、生长和产量的反应。结果指出:酸性降水和SO2复合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叶片K+外渗,叶片含糖量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大于单独酸性降水和SO2处理,五种蔬菜在酸性降水(pH5.6~2.8)和SO2(0.1ppm)复合处理下,减产6.0%~29.0%,表现为协同效应,比酸性降水和SO2单独处理的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387.
白朴  杨捷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9):1676-1684
论文论述了植物化感的特点及温、光、肥、水、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对化感作用的影响,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化感资源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潜力,提出选育化感品种以提高作物的资源利用和抗逆能力,利用植物化感原理合理作物类型搭配和指导农作物的种植、耕作、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以及开发对环境污染较轻的化感农药等观点,旨在推进农作物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88.
为评价新疆喀什地区农村改水效益,我们按照国家农村饮用水水质的标准和分析方法,分析、计算出改水后饮用水中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下降了51.02%,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综合指数(WQI)分别为改水前的15.38%和20.00%;分析与饮水有关的介水传染病(即霍乱、痢疾、肝炎、伤寒)的总发病率,改水后较改水前平均下降了61.18%,用水力资本法计算得出,减少上述疾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639350元/g  相似文献   
389.
喀斯特山地Ni-Mo废弃矿区周围镉污染及农作物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典型喀斯特山地贵金属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及上附农作物的富集特征.选取遵义某Ni-Mo矿区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周边耕地土壤及农作物样品.采用ICP-MS检测其中Cd的含量,利用改进型连续提取法分步提取重金属形态,并评价土壤污染和农作物的富集水平.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Cd的平均含量为1.68 mg·kg~(-1),且在旱地和水田土壤中含量分别为1.57 mg·kg~(-1)和2.16 mg·kg~(-1).残渣态是主要的存在形式,水田土壤酸溶态高于旱地.农作物中Cd的含量范围为0.022—1.276 mg·kg~(-1),其含量变异系数在0.19—0.73之间,属中高度变异.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普遍存在Cd的污染,不同耕地使用方式影响农作物对Cd积累.6种农作物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都小于1,其中主食类农作物的生物富集作用小于副食类;此外Cd在农作物辣椒中存在富集现象,在水稻中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90.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soils has been of wide concern in China in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The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was caused by sewage irrigation, mining and inappropriate utilization of various agrochemicals and pesticides and so on. The Shenyang Zhangshi irrigation area (SZIA) in China is a representative area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soils resulting from sewage irrigation for about 30 years dur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soil cadmium contamination in the SZIA. Th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ZIA in 1990 and 2004; Cd of soils was analyzed and th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Cd in soils was modelled using kriging methods. The kriging map showed that long-term sewage irrigation had caused serious Cd contamination in topsoil and subsoil. In 2004, the Cd mean concentrations were 1.698 and 0.741 mg/kg, and the maxima 10.150 and 7.567 mg/kg in topsoils (0-20 cm) and subsoils (20-40 cm)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are markedly more than the Cd levels in the second grade soil standard in China. In 1990, the Cd means were 1.023 and 0.331 mg/kg, and the maxima 9.400 and 3.156 mg/kg, in topsoils and subsoils respectively. The soil area in 1990 with Cd more than 1.5 mg/kg was 2701 and 206.4 hnl2 in topsoils and subsoils respectively; and in 2004, it was 7592 and 1583 hm^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1990, the mean and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Cd, as well as the soil area with Cd more than 1.5 mg/kg had all increased in 2004, both in topsoils and sub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