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农村居民消费不足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失衡的一大表现,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于此同时,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还受制于配套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本文首先探索性地构建城镇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采用2000—2012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城镇化水平、产业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其中重点从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两个方面探讨配套产业发展的调节效应。此外,在估计过程中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区域异质性,对于东、中、西部分样本还进行了分组对比考察。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化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工业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但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2)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由于配套优势,城镇化的推进更能有效地促进农村消费的提升;(3)东部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正向调节效应显著存在于工业化水平由最低端向中端攀升的过程中,而在西部地区,由于工业发展低效益伴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以及对当地耕地的低效利用,工业发展反而削弱了城镇化的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通过促进农村消费实现扩大内需,本文研究的政策建议包括:在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特别注重对配套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培育,防范产业空心化风险,稳定就业。东部工业发展的重点应是扶持工业最不发达区域,缩小区域之间工业发展差距,西部工业发展的重点则在于提高工业发展的效益,引导农民工回流,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和模式。  相似文献   
42.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缩小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00—2014年中国29个省的平行面板数据,论文运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并非呈现线性关系,而是存在鲜明的门槛效应。在不同的门槛范围内,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存在不同的影响。当农业劳动生产率小于4 372.19元/人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当农业劳动生产率超过第一门槛值4 372.19元/人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缓解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效应减弱;而当农业劳动生产率跨越第二门槛值6 023.46元/人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扩大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当前我国已跨越劳动生产率第二门槛值,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应受到各方的关注,这关系到农村低收入群体扶持政策的选择和精准扶贫战略的落实。  相似文献   
43.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就死亡赔偿金问题,《解释》第29条这样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志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二十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对死亡赔偿金的标准,《解释》采取了半定型化赔偿原则。  相似文献   
44.
大连市农村居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丹  王子彦 《环境保护科学》2009,35(4):105-107,124
研究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对于确立环境管理的理论及把握农民的环境意识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了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大连市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并运用spa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大连市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高于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调查的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平均水平,但这一水平仍有待提高。最后,文章提出增强大连市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可以通过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增加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45.
太原市城市和农村居民尿液中羟基多环芳烃的浓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液中的羟基多环芳烃(OH-PAHs)可作为多环芳烃内暴露剂量的指示剂.基于此,分别在采暖期(2009年12月)和非采暖期(2009年9月)采集和分析了我国北方城市——太原市60名城市居民和60名农村居民(男女人数比为1:1,年龄:30~60岁)尿样中6种OH-PAHs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太原市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尿液...  相似文献   
46.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分析方法,建立了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低碳认知、消费信贷、政策效果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低碳消费意向,但不直接影响低碳消费行为;个人消费观念、低碳产品购买便利性对农村居民低碳消费意向和低碳消费行为都没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关注对农村居民低碳消费意向和低碳消费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环境关注是影响低碳消费行为的关键变量;低碳消费意向显著正向影响低碳消费行为.多群组分析的结果表明,性别、家庭规模、年龄、收入等调节变量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7.
在对理论和经验研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Panel Data模型,并运用4大区域农村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支出数据(1991-2008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具体来说,东部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系数为0.262,说明东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每增加1%,会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增加0.262%;中部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系数为0.237;东北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系数为0.145;西部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系数为0.087,可见,东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西部地区最小。就其他解释变量来说,各地区的人均GDP对其居民消费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的GINI系数对其居民消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他地区的GINI系数对其居民消费支出没有影响;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率对其居民消费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其他地区的城市化率对其居民消费支出没有影响。这些充分说明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公平性、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也不同。本文还提出了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提高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消费支出和生活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