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80篇
综合类   711篇
基础理论   212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吉林西部农田生态系统氮平衡及其水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特点,以1997—2011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物质守恒原理的氮平衡模型,估算了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氮收支情况,并分析了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年该区氮输入量平均值为56.98×104t·a-1,其中化肥输入氮占总氮的79.59%;氮输出量平均值为42.60×104t·a-1,以作物收获输出为主;氮平衡量变化范围为10.17×104~21.91×104t·a-1,均值为14.38×104t·a-1;氮平衡模型的各项呈增长趋势,受农业生产情况差异的影响,年际间时序变化较大,县市间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吉林西部农田生态系统氮平衡表现为盈余状态,氮素的盈余主要受氮肥施用和作物收获影响,农田生态系统氮素的持续盈余并累积对水环境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借助该区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受盈余氮素的影响,该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均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氮超标.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以中国黄河河套灌区为案例,监测该区域的水盐动态,并对其多年的水文、地下水资料进行了分析,将三个不同尺度的试验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中的BP、RBF模型对该区域的农田地下水文以及土壤的水盐变化进行了系统的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采用传统的有限元数值法和水均衡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3.
为做好农田土壤质量环境监测,提升取样工作效率.分析了农田土壤取样的具体过程和要点,即:监测点的选择、采集样品、污染土壤的检测取样、运送采集样品、制备样品、保存样品,如此规范操作,使选取的样品更具代表性,为制订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4.
区域氮、磷、镉、砷输移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基于土壤表观平衡模型,以珠三角流域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农田为典型研究区域,构建农田小区尺度土壤表观氮、磷、镉、砷平衡模型,对4种元素在土壤中输移结构和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4种元素的主要输入途径是施肥,而输出的主要形式各有不同。其中,氮、磷主要输出形式是作物富集输出,输出占比分别为57.5%和39.0%;镉、砷主要输出形式分别是地表径流和作物富集输出,输出占比分别为66.7%和10.7%。研究区域4种元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土壤富集现象,农田小区尺度氮、磷平衡处于盈余状态,而镉、砷平衡处于亏损状态,4种元素的平衡强度分别为37.40、8.88、-1.35和-20.50 kg/(hm2·a),仅氮、磷未超过当地土壤环境安全阈值。分析试验农田中5类蔬菜各部位镉、砷富集情况发现,砷的富集系数均达到70.0%以上,而镉的富集只在辣椒叶中较为突出,富集系数达到57.5%。研究显示,应重视肥料输入的有效利用,加强农田灌溉水、农作物和地表径流中重金属的监测,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水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65.
根据2003年11月辽宁团山海蚀地貌自然保护区选划研究现场调查,探讨了该区海蚀地貌的成因,评价了海域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依据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7504-1998),确定了保护区类型,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给出了保护区级别。结果表明,保护区海域环境质量总体尚好,生态群落正常,保护区类型符合《海洋自然保护区分类原则》(类别III)相关标准,主要保护对象为海蚀地貌景观,该保护区可建成国家级,这在全国沿海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66.
污染农田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  杨浩  冉宇 《环境与发展》2020,(1):228-228,23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围绕污染农田土壤修复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望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7.
尹金珠  荆瑞英 《环境与发展》2020,(4):116-116,118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积累性、持久性等特点,已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本文在全面了解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对纳米多孔磁性螯合材料用于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新技术进行展望与探索研究,为国内这一领域的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8.
山东省农田土壤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省范围内采集农田表层土壤样品91个,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SPs)的含量和组成,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比较了大田土壤和大棚土壤中该类农药含量的差异,并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总含量(∑_7SPs)范围在0.01—88.51μg·kg~(-1)之间,均值为5.65μg·kg~(-1).与国内其他地区农田土壤相比,山东省农田土壤中拟除虫菊酯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山东省各地区的拟除虫菊酯含量存在差异,但组成相近,均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比例较高.部分地区大棚土壤中的含量高于大田土壤.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农田土壤个别采样点中甲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具有生态风险,三分之一的采样点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其余采样点不存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9.
70.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普遍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中,土壤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已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围绕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这一主题,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述了微塑料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通过农业活动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的微塑料会在非生物和生物作用下发生风化和降解,并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循环和污染物相互作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土壤酶活性,以及碳、氮循环和污染物降解等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且微塑料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与微塑料自身性质、土壤类型和暴露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最后,对未来土壤微塑料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