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481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230篇
环保管理   296篇
综合类   1651篇
基础理论   519篇
污染及防治   238篇
评价与监测   197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醋酸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开发了1种球形醋酸纤维素吸附剂,对其制备方法、形态结构及其对水中4种有机氯农药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所制备醋酸纤维素吸附剂的外表面是一层致密的醋酸纤维素膜,内部为网状结构;对水中狄氏剂、艾氏剂、异狄氏剂、七氯4种有机氯农药有较强的吸附能力,12h后去除率均达到85%以上;并且对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较大的有机物具有更快的吸附速度,对七氯、艾氏剂的去除率在0·5h后可达99%.说明该吸附剂对水中亲脂性的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吸附效能.  相似文献   
582.
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中敏感藻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敏感藻是指在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中对毒物响应的温差大、时间快、种类多、剂量低的特殊藻类.自然藻中是否存在敏感藻以及如何确定,是建立藻红外测试法的关键.为此,开展了敏感藻确定方法的探索性研究.试验用8种藻,重金属、有机毒物、农药各10种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短线脆杆藻(Fragilaria brevistriata)对重金属、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对有机毒物、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对除草剂和杀虫剂、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对杀菌剂的平均绝对温差分别为0.21℃、0.27℃、0.19~0.20℃、0.20℃,分别高出各自的总均温差0.07℃、0.15℃、0.07℃、0.08℃;4种藻的平均响应时间1.5~7.0min,较好响应药品的响应率≥80%;发光细菌对部分药品的灵敏度在0.07~50.0mg·L-1,而4种藻对相同药品的灵敏度在0.01~7.0mg·L-1.根据敏感藻定义和试验结果,确定短线脆杆藻、羊角月牙藻、纤细裸藻、水华鱼腥藻分别为重金属、有机毒物、除草剂和杀虫剂、杀菌剂的敏感藻.  相似文献   
58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析检测高效快速的优点,近几年开始逐渐被应用于环境检测各个领域中。文章首先综述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检测原理,对目前常用的分析色谱柱、流动相、固定相、检测器、离子源的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优势。然后综述了目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水、土壤沉积物、固体废物等环境样品中农药类、药物类、工业类环境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中的应用及研究成果,并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环境检测领域中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4.
为了探究园林废弃物和餐厨厌氧沼渣的热解特性以及2者混合热解的交互作用。采用热重分析法对餐厨厌氧沼渣、园林废弃物及其不同比例的混合样品热解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混合比例和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园林废弃物与沼渣单独热解时,园林废弃物热解反应活性高且能耗低,热解终温为400℃左右;沼渣热解反应活性低且能耗高,热解终温为600℃左右。混合热解实验中,随着园林废弃物添加比例升高,样品热解残余率不断下降,综合热解指数不断增大,园林废弃物与沼渣混合热解适宜的添加比例为50%,热解终温为600℃左右。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园林废弃物、沼渣及混合样品进行动力学分析,园林废弃物和餐厨厌氧沼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2.08和1.79 kJ·mol-1,混合样品实际活化能均略高于理论值。这说明,2者混合热解过程中存在一定抑制作用,但对热解过程影响不大。本研究结果可为园林废弃物与餐厨厌氧沼渣混合热解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5.
电子废弃物中含有诸多具有回收再利用价值的资源,但在粗放的拆解回收过程中,其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介质中释放,使拆解场地周边土壤受到严重的复合污染,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本文系统分析了电子废弃物拆解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特征和风险;归纳了用于研究土壤污染生态风险的指数法、模型法、外推法和生态毒理法和用于研究土壤污染健康风险的人体外部量化评估和人体内暴露评估等评估方法;同时探讨了这些评估方法在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土壤污染生态健康风险研究的前沿进展。最后本文还指出了目前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土壤污染风险评价需要改进之处,如评价方法应考虑到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需将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基本构成单元的影响纳入进去、健康风险量化评估基础数据和内暴露评估生物标志物法都需开展精细化的研究,提出了应对电子废弃物拆解引发的生态健康风险的措施,以期引起关于电子废弃物拆解场地土壤生态健康风险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586.
为了研究江汉平原土壤中有机磷农药(OPPs)的分布特征,项目组于2015年9月在地下水监测场所在区域,采集了78个剖面土和7个表层土土样,通过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分析OPPs的含量,研究江汉平原土壤中OPP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普遍存在OPPs,其中地表土中OPPs的含量范围为89.80~193.85 ng·g-1,平均值为140.05 ng·g-1;剖面土中OPPs的整体含量范围为19.81~138.28 ng·g-1,平均值为40.99 ng·g-1.地表土和剖面土中OPPs主要检出成分均为甲胺磷、氧化乐果、二嗪农和喹硫磷等,并且根据美国土壤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研究区土壤中10种OPPs的残留量已对农产品的安全构成威胁.研究区剖面土中∑OPPs分布为:水平方向,沿河农田剖面土 > 沿河非农田剖面土 > 中部农田剖面土,即:GS1-1 > GS4 > GS2 > GS3;垂直方向,大部分剖面土随着深度的增加整体上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研究区土壤中OPPs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OPPs的量、土壤对OPPs的吸附、解吸附作用、地下水的垂直运动、研究区的地形环境、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等.  相似文献   
587.
应用植物酯酶抑制技术测定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量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应用植物酯酶的抑制技术,测定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简易薄层—植物酶抑制(TLC-EI)法。该法对多种农药的最小检出量为毫微克(ng)级,最小检出浓度为0.01pm,添加回收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588.
该文采集了海河上游地区土壤样品,测定了24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特征、污染来源和污染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河上游地区土壤中检出大部分有机氯农药,其中3种有机氯农药检出率达到100%,OCPs总残留量(∑OCPs)范围为2.75~139 ng/g,平均为40.1 ng/g。DDTs和HCHs是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污染物,相应的残留量分别为2.75~131 ng/g和ND~11.0ng/g,二者的残留特征表明了该地区土壤中HCHs主要来自于早期商业残留,部分地区存在新源输入的可能;而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上DDTs农药的使用,部分地区显示有新源输入。土壤中HCHs污染程度较低,而部分地区土壤中DDTs属于较高程度污染,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文章同时首次分析了海河上游土壤中DDTs的降解产物DDM(bis(p-chloropheny)-methane)、DDMU(bis(chlorophenyl)-1-chloroethylene)和DBP(dichloroben-zophenone)的残留量,并讨论了DDT降解产物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89.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硅胶G表面的光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高效薄层析方法研究了苄嘧磺隆,甲磺隆,氯磺隆,氯嘧磺隆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氙灯与太阳光下的光解动力学,以及8种有机色素对苄嘧磺隆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在硅胶G表面的降解呈一级动力学反应;有机色素对除草剂的降解均表现显著的猝灭效应。其中以姜黄素的猝灭作用最强,色素剂量与光解中的猝灭效应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色素剂量加大,猝灭效应加强。  相似文献   
590.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长江支流沱江流域48个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的残留水平,探讨了其分布和组成特征及其与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藻类有机质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沱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总含量为3.17~127 ng·g-1,其中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HCHs)类农药的含量为2.83~86.0 ng·g-1,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s)类农药的含量为0.340~40.9 ng·g-1.OCPs空间分布特点为:上游 < 中游 < 下游 < 支流.HCHs和DDTs的组成成分分析表明,沱江流域存在林丹输入的现象,主要来自于历史残留,这与绝大多数流域的DDTs的输入状况相似.OCPs含量与TOC、藻类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关系,表明藻类有机质在TOC对沉积物中的OCPs分配中起更为重要的作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沱江流域表层沉积物的有机氯农药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可能对河流的底栖生物及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