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600MW直接空冷机组运行期间背压不稳定且较高,影响机组负荷输出稳定性及满负荷发电的问题,基于空冷凝汽器η-NTU算法,对直接空冷岛换热量与机组背压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空冷岛换热量与机组的背压成反向变动关系,为同类型机组安全运行及背压预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王超  李刚  单军锋  张杰  张凤刚 《化工环保》2017,37(1):101-105
采用间接加热的热解析技术对海上油田含油钻屑进行处理,考察了热解析处理的效果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热解析主温度为410.0 ℃下对含油率为14.00%~23.60%(w)的钻屑进行热解析处理,处理后钻屑的石油烃含量低至0.07%;为达到处理后钻屑含油率低于1%的要求,处理速率最高可达2.47 t/h;回收油的主要烃类化合物组成与岩屑油一致,可用于泥浆复配;冷凝回收水的COD及石油类物质超标,处理后可作为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外排气体的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套实验装置处理含油率为14.00%~23.60%的钻屑,柴油消耗量小于15 L/t、电能消耗量小于9 kW·h/t。  相似文献   
83.
介绍了20世纪后期制冷技术革命性的进步,及其对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发展的推进作用,分析了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的优势和对生产厂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4.
许毅  吴国平  马壮 《环境技术》2020,38(3):22-26,32
本文针对3.5 t以下汽车电气和电子部件,基于ISO 16750和IEC 60068-2系列标准中的专业基础性试验及方法,重点阐述了主流整车企业使用的供货规范VW 80000最新版中关于环境可靠性试验的增补和变更项目,对于汽车部件环境试验中3个关键试验项目:密封性试验、冷却回路压力脉动试验、冷凝与气候试验,进行了详尽的解析。  相似文献   
85.
为提高细颗粒物(PM2.5)测量的准确性,尝试采用一种新型的气溶胶冷凝湿度控制器(简称冷凝湿度控制器)作为微振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仪(TEOM)的除湿方式,在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了TEOM自动监测(一台采用传统的加热除湿方式,记为TEOM1405;另一台采用冷凝湿度控制器除湿,记为TEOM1405+除湿)和手工监测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根据PM2.5日均值相关性的拟合结果,TEOM1405监测较手工监测结果总体偏低约13%,加装冷凝湿度控制器后,TEOM1405+除湿监测较手工监测结果总体偏低在5%以内。加装冷凝湿度控制器后,显著提高了PM2.5的监测准确性;在相对湿度较高、二次颗粒物生成量较少的大气环境中,TEOM1405+除湿系统对PM2.5的监测结果是可靠的,而且在降雨过程中监测结果更为稳定;但在相对湿度较高、且二次颗粒物生成量较多的大气环境中,其对PM2.5的监测性能仍待进一步考察;在PM2.5污染比较严重的高污染时段,TEOM1405、TEOM1405+除湿监测到的PM2.5日均质量浓度分别比手工监测结果偏低26%和11%,偏低较多。但这种高污染情况在珠三角地区出现的概率很低,故采用TEOM1405+除湿系统进行PM2.5长期自动监测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86.
某化工企业生产废气的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依照分质分类原则,将生产废气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根据各股废气性质及排放源位置,采取适合的预处理(冷凝、吸收、吸附)或末端治理组合工艺,最终满足达标排放要求。检测结果表明:1#、2#和3#排气筒的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分别为17.3mg/m3、5.2mg/m3和4.5mg/m3,与之对应的排放速率分别为0.23kg/h、0.18kg/h和0.17kg/h,各检测指标均符合《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氯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二噁英检测指标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  相似文献   
87.
针对石化企业储罐大小呼吸产生的有机气体,提出了一种基于活性炭吸附-真空解吸-多级冷凝回收的综合治理方法。储罐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气体首先经由气体收集系统送入装置,由两个活性炭罐交替吸附后排放达标的尾气。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采用真空解吸,解吸后的气体由多级冷凝机组冷却至液态并最终送回罐区。该方法能够对储罐区的多种物料如苯、二甲苯、油气等进行综合治理,在达到环保要求的同时为企业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88.
含苯废气的净化处理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冷凝法可用于含苯废气的回收处理。含苯废气冷凝回收系统制冷系统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冷凝过程中冷凝温度的确定和水蒸汽的结霜问题。基于Aspen Plus中的灵敏度分析工具,文章提出了一种优化的三段式冷凝回收工艺,即设定预冷段、中冷段和深冷段温度分别为1,-60和-110℃。通过Aspen HTFS对含苯废气冷凝回收系统中的板式蒸发器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20℃及常压下,当进入冷凝回收系统的含苯废气-空气混合气的流量为100 m3/h时,该冷凝系统的预冷段、中冷段和深冷段的板式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分别为1.4、1.4、1.5 m2,换热板片数分别为11、13、11。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介绍了一种低温蒸发冷凝液化循环系统实现高浓度废水废液固液分离的技术,包括蒸发室、冷凝室、空调系统、PLC控制系统四部分,根据不同温度下空气饱和含水量不同的原理,采用蒸发与冷凝交替循环运行的过程,实现高浓度废水废液中的固液分离.该系统固液分离效果好,液体水质标准高,空调系统能效比高,整个系统能耗远远低于加热蒸发系统,且不易结垢.本系统是高浓度废液固液分离技术中一种全新的工艺思路.  相似文献   
90.
为了消除"湿烟羽",目前一般采用MGGH等烟气再热技术。该技术虽然可以提高烟气扩散效果,但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且能耗较高、环境温度较低时(约低于15℃)不能消除"湿烟羽"现象。为了降低能耗、污染物减排、完全消除"湿烟羽"现象,研发了烟气冷凝再热复合技术。以我国长江下游某300 MW机组为例,对烟气冷凝再热复合技术与常规MGGH技术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冷凝再热复合技术与MGGH技术相比,投资费用相当,但可有效实现降低能耗、节水、污染物减排、消除"湿烟羽"等多种目的,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