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阴/阳离子有机改性凹凸棒石吸附水中苯并(a)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改性凹凸棒石对模拟微污染水溶液中痕量苯并(a)芘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在改性凹凸棒石投加量为15 g/L、粒径为150μm、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60 min条件下,苯并(a)芘去除率可达98.56%.改性凹凸棒石对苯并(a)芘的吸附等温线呈中凹型,表明吸附过程存在溶剂化效应和分配效应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2.
凹凸棒石复合滤料吸附工艺应急处理苯酚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酚污染应急处理对于水厂保障城市水水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中用长江水模拟突发苯酚水污染,利用凹凸棒石复合滤料(ACFM)进行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ACFM对于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控制因素要求较低,对苯酚的吸附性能曲线符合弗兰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在苯酚的平衡质量浓度为0.002 mg/L时,ACFM对其吸附容量为1.08 mg/kg.对突发性的水源水苯酚污染,使用ACFM吸附过滤工艺完全能够达到要求的处理效果,该滤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以蒙脱石、凹凸棒石、次氯酸钙和PAC、PAM为基本材料,对焦化废水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蒙脱石与凹凸棒石以4:1的比例配合使用,可明显提高焦化废水中COD和色度去除率;采用次氯酸钙作为氧化剂,可进一步提高焦化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去除COD的最优实验条件为:粘土矿物(蒙脱石:和凹凸棒石=4:1)添加量4.0g/L、氧化剂(次氯酸钙)添加量1.0g/L、絮凝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15/1)添加量0.15g/L,处理后色度去除率达到97.0%,COD去除率达到69.1%;脱色的最优实验条件为:粘土矿物添加量4.0g/L、氧化剂添加量1.0g/L、絮凝剂添加量0.2g/L,处理后色度去除率达到98.5%,COD去除率达到66.4%。  相似文献   
54.
凹凸棒石负载壳聚糖吸附废水中Cr(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得到合理有效、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方法,利用凹凸棒石的离子交换特性和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的特点,以脱乙酰度90%的壳聚糖为原料,对用不同温度活化的凹凸棒石黏土作表面改性,制备了凹凸棒石黏土负载壳聚糖颗粒.壳聚糖包覆率的测定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700 ℃时,凹凸棒石黏土的负载率达到最大值32.6%.凹凸棒石黏土负载壳聚糖吸附Cr(Ⅵ)的适宜条件为常温、pH值=4~6、吸附时间为35 min、凹土-壳聚糖用量为12 g/L,此时,凹土-壳聚糖吸附剂对质量浓度为40 mg/L的Cr(Ⅵ)的吸附率可达90%.凹土-壳聚糖颗粒对Cr(Ⅵ)的吸附适合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来模拟.研究表明,凹凸棒石黏土经过改性制成的凹凸棒石-壳聚糖颗粒可用于含Cr(Ⅵ)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Fenton试剂联合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凹凸棒石对模拟微污染水中苯酚的去除效果。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投加量、温度等因素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采用Fenton试剂氧化再用改性凹凸棒石吸附对微污染水中苯酚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pH=9、温度为25℃、改性凹凸棒石投加量为5g/L、吸附时间20min的条件下,苯酚去除率达98.2%。  相似文献   
56.
利用水稻秸秆与凹凸棒石在缺氧条件下热解制备稻秆生物炭/凹凸棒石复合材料(BA),并通过氢氧化钠改性提升其吸附性能。通过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及改变初始pH等吸附试验研究复合材料在Cd、Pb一元及二元污染体系中的吸附行为,并结合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表征手段深入分析改性后复合材料对溶液中重金属Cd、Pb的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改性复合材料(NBA)对Cd2+和Pb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17.05和274.65 mg·g-1,其去除效率比BA分别增加31.2%和51.7%。在二元金属体系中NBA吸附能力也明显优于BA,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能更好地用于模拟吸附结果,表明该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化学吸附过程。此外,竞争吸附分析表明在Cd、Pb共存溶液中,与Cd2+相比,Pb2+更易被复合材料吸附。通过SEM-EDS、FTIR、XRD和XPS...  相似文献   
57.
粉末凹凸棒石对水溶性阳离子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许坤  姜兆春 《环境化学》1998,17(3):276-279
本文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处理阳离子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规律。结果表明,粉末凹凸棒石对水溶性阳离子染料具有优良的脱色效果。例如,染料初始浓度100mg·l^-1(色度相当于2200 ̄4000倍),粘土投加量0.5%,七种被研究的阳离子染料废水平均脱色率近99%,吸附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58.
铀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特性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娟  陈迪云  张静  宋刚  罗定贵 《环境科学》2012,33(8):2889-2894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凹凸棒石对水溶液中铀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溶液pH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凹凸棒石的形貌和结构,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凹凸棒石吸附铀前后结构的变化,探讨了凹凸棒石对铀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pH值对凹凸棒石吸附铀的影响显著,且在pH=5时吸附量最大.吸附量随着时间增大而增大,在2 h内可以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方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FTIR分析可得,凹凸棒石吸附铀后,在高频区3 700~3 000 cm-1内吸光度减弱,可能是由于铀与凹凸棒石的R—OH发生配位作用形成了R—OUO2+或(R—O)2UO2等络合物;在中频区1 700~800 cm-1内吸光度减弱,可能是铀离子和镁离子产生离子交换作用.铀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机制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和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59.
以酸改性凹凸棒石为载体,采用浸渍法以不同金属氧化物做活性组分进行了脱除甲醛的活性组分筛选,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氧化锰凹凸棒吸附氧化催化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负载9%(质量分数)的锰氧化物,300℃焙烧4h制备的粒度为40~60目的凹凸棒吸附氧化催化剂在初始浓度为9.5552mg·m-3的甲醛空气中,24h时对甲醛的吸附量可达到0.188mg·g-1,甲醛脱除率达到98.35%.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凹凸棒吸附氧化催化剂对空气中的甲醛在室温下起到了吸附与催化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为明确凹凸棒石组配硫酸锌作为修复材料在钝化土壤Cd以及促进玉米生长方面的应用潜力,以凹凸棒石为原料,通过液相浸渍制备凹凸棒石组配硫酸锌作为钝化剂开展钝化试验与盆栽试验,研究了凹凸棒石与硫酸锌配比分别为3∶1、5∶1、7∶1、9∶1、11∶1时对土壤Cd有效性、玉米生长状况及其对Cd富集能力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初步探讨钝化剂的表面特征. 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凹凸棒石组配硫酸锌钝化处理使Cd的DTPA(二乙基三胺五乙酸)有效态含量降低了5.22%~32.77%,TCLP(毒性浸出方法)有效态含量降低了12.43%~35.65%,Cd的钝化效率随硫酸锌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 钝化处理可显著降低玉米植株中Cd的含量,其茎部Cd含量的最大降幅为60.06%,根部Cd含量的最大降幅为32.69%,Cd主要集中分布在根部;同时,钝化剂的加入缓解了Cd对玉米生长的胁迫,随硫酸锌用量的增加,玉米生物量显著提升. 研究显示,凹凸棒石组配硫酸锌可作为对Cd污染农田修复的钝化剂,在钝化剂同等剂量水平下,凹凸棒石与硫酸锌配比为3:1时,对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