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安全科学   31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00篇
综合类   659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111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青海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青海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已成为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青海省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探讨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以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52.
53.
安全价值有三个方面内容,安全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需要;安全决定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生存、发展;安全能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按照客观规律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54.
前不久,安徽马鞍山发电厂汽车队在开展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中,一改往年的传统惯例,他们把自查的重点从当年所要自查的问题扩展到前五年的安全情况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由此为契机来做好"秋检"工作.  相似文献   
55.
供电企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两类: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供电企业装备有技术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自动装置、安全检测等可以很容易及时发现,通过整改、更新、改造,达到消除事故的目的.然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则是变动的,可随时间、环境、社会状态、思想境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受多方面因素(如技术水平、安全技术知识、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变化幅度大,不易掌握规律,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56.
我国建筑企业伤亡事故“指标”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尚未步人正轨,形成良性循环时,伤亡事故的数据统计分析难有规律可循,无法对症下药,经常是这段时间伤亡事故明显下降,过段时间又居高不下,此一时彼一时。事故类型起伏变化犹如“按下葫芦起来瓢”。正逢你大做连续多年无事故经验介绍时,突然“祸从天降”,之后,又“祸不单行”。其实,这些“祸”多是人祸,造成安全生产恶性循环的原因是安全生产低成本运行,治标不治本。“四出”是安全生产低成本运行不争的事  相似文献   
57.
野猪王     
杜云 《环境教育》2004,(8):10-12
海因茨·迈因哈特是联邦德国一位动物摄影师。他对动物的热爱程度令人难以想像,女科学家珍尼·古道尔在非洲与黑猩猩共同生活的报道,使他神往着迷,同时也促使他开始了对野猪王国的探索。海因茨以高度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极其顽强的毅力,数年如一日与野猪为伴,从而揭开了野猪社会中的一个个迷团。  相似文献   
58.
59.
为识别公众风险感知的演化规律和官方媒体参与的作用机制,首先,根据公众的行为表现划分不同风险感知群体,并分析群体间的相互竞争和官方媒体的扰动作用;然后,通过扩展Lotka Volterra模型建立群体间的相互竞争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导模型平衡点及其稳定性分析模型演化规律;最后,运用数值仿真考查了官方媒体的参与对模型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演化具有3种结果情景,官方媒体参与能够显著改变模型演化的速度和结果。  相似文献   
60.
彭霞  佘倩楠  龙凌波  刘敏  徐茜  魏宁  周陶冶 《环境科学》2017,38(11):4454-4462
黑碳(BC)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移动样带手段开展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监测,分析其基本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探讨人口密度、经济产值和交通道路网密度等因素对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平均浓度为(9.86±8.68)μg·m~(-3),空间差异明显,郊区[(10.47±2.04)μg·m~(-3)]比市中心地区[(7.93±2.79)μg·m~(-3)]高32.03%(2.54μg·m~(-3)).气象要素(风速和相对湿度)和交通道路变量(路网长度、省道距离、高速距离等)显著影响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r为0.5~0.7,P0.01).基于气象和交通道路变量的LUR模型能较好模拟上海近地面BC浓度(调整后R2为0.62~0.75,交叉验证R2为0.54~0.69,RMSE为0.15~0.20μg·m~(-3)),其中100 m和5 km缓冲距离的LUR模型相对较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市近地面BC浓度主要受气象要素和交通源的影响.本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上海市BC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客观认识,可为模拟和预测BC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