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安全科学   17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347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81.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m以上,气压低,氧分压也相应降低.随着高度升高,单位体积空气的氧分子数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供氧的需要量.海拔高度对人体的危害详见表1.  相似文献   
482.
重庆大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文义 《四川环境》1997,16(2):38-42
本文在对重庆大气微生物污染含量调查的基础上,评价分析了重庆大气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城区大气微生物污染高于区县;并分析了霉菌污染普遍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83.
为了研究深海钻井过程中不同海况下海流对隔水管振动情况的影响,利用COMSOL软件,建立了圆柱绕流二维仿真模型,对刚性圆柱展开绕流仿真,研究了不同雷诺数(2.5×104Re4.0×105)下隔水管绕流的漩涡脱落形态、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涡泄频率,斯特哈尔数(Strouhal)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雷诺数增大,升、阻力系数减小,涡泄频率增大且近似呈线性关系,斯特哈尔数(Strouhal)在亚临界流区域及亚临界流向临界流过渡区域内基本不变。仿真结果与相关文献及经验值吻合良好,验证了仿真方法对隔水管振动研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84.
为实现对配电网工程应急能力的科学评估,提高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了基于改进二元语义的配电网工程应急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配电网应急业务的特点,从四个方面构建了配电网工程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区间数特征根法(IEM)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改进二元语义的配电网工程应急能力评估模型对某配电网工程的应急能力进行计算与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能够快速、真实地反映配电网工程的应急能力水平,可为配电网工程的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5.
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数浓度变化及尺度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南京市近期颗粒物粒子数浓度的观测资料,对颗粒物中可吸人颗粒物(PM10)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南京地区可吸人颗粒物的数浓度显著增加,平均增加近4倍;PM10数浓度主要受生产活动和大气层结变化影响,日变化呈现两高两低变化趋势。观测期间,可吸人颗粒物中主要成分是细粒子,PM25数量平均占PM10总数量的99%以上。  相似文献   
486.
纤维束直接过滤积泥结构的分形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PAM)和聚合铝(PAC)作混凝剂进行了纤维束直接过滤实验,对纤维束上积泥进行了扫描电镜照像及图象分析,得出了积泥孔隙周界曲线的分维数,探讨了分维数与过滤过程的关系,指出了在直接过滤中阳离子型PAM较PAC效果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87.
本文评述了毛华海和张哲儒[1]文中的一些问题,即反应中样品管内实际压力;fo2的确定;样品管材料对实验的影响;配位数确定。  相似文献   
488.
混凝机理物理模型中混合剪切阶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总结絮凝剪切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从亚微观的角度上,提出了混凝过程的物理模型,该模型从理论上强调了絮凝剪切碰撞的有效性和结合了分形维数评价混凝效果及过程。该模型指出:只有胶体颗粒与充分分散的药剂充分接触,才有可能充分地形成微絮体,也才有可能充分地或高效地(短时间内)形成大絮体。也就是说充分地混合剪切,才有高质量的凝聚,才可能有高效地絮凝。我们强调这种混合剪切是指在一定的流体力作用下颗粒与药剂的充分分散和接触。无机絮凝剂从添加到分散,到与颗粒发生接触作用,到脱稳颗粒形成微絮体乃至以后的大絮体,它在一定的弱搅拌强度下需要一定的时间;添加有机絮凝剂时则需要较强的搅拌强度。试验也证明:在上述条件下,其混凝沉降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混凝沉降效果。  相似文献   
489.
文章通过实验的方法,实测了双进口涡向起旋圆管内旋转流场,得出圆管内各断面上旋转流场分布、旋转流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的特点,分析拟合得出旋流速度指数衰减的公式,也为改造除尘节能设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90.
综述了国内有关大气颗粒物表征的研究进展,主要围绕大气颗粒物的基本特性、化学组成及其存在状态、毒理学、及源解析的研究进行了阐述。最后,文章还展望了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