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安全科学   1201篇
废物处理   200篇
环保管理   639篇
综合类   2376篇
基础理论   161篇
污染及防治   177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136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341.
我国过滤式防毒面具检测技术60年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工业经过建国60年的不断发展,为保障人体呼吸防护,免受有毒有害因素伤害,保证生命安全,为实现安全生产,安全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过滤式防毒面具工业发展的同时,过滤式防毒面具检测技术也同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42.
有机热载体炉是一种以煤、油、气体、电等为燃料,以导热油为循环介质供热的特种设备。近年来,有机热载体炉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纺织印染、轻工、建材等工业领域。由于设计、制造、使用操作中的问题,以及管理水平较低,有机热载体炉曾发生一些危及安全的事故。以下简要介绍两起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有机热载体炉喷油火灾事故。  相似文献   
343.
朝阳区共有有作业现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8家,遍及除潘家园和安贞街道办事处之外的21个街道办事处、20个地区办事处,涉及食品制造、纺织、造纸印刷等27个行业。  相似文献   
344.
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34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社会经济系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和资源日益改善以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状况的耦合现状,需要分析工业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耗、固废及废气排放的耦合程度。本文基于低碳试点省市工业系统的化石能源、矿产资源消耗统计和CO2排放测算,确定各省市工业系统物质流输入输出指标,采用解耦权重图解法对主要指标的组成部分分别赋予权重,并结合指数时间序列分析各指标组成部分的解耦程度。结果表明,试点省市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是以较高的碳排放为前提,并且碳排放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解耦贡献逐年升高,控制碳排放的关键在于进一步优化工业能源消耗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并适度引入清洁能源。因此应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矿产资源利用率提升等方面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以达到碳排放、固体废弃物减排等目标,实现中国工业经济的绿色增长,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46.
生态工业建设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一项涉及到地区经济发展、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举措。从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生态工业的基本定义出发 ,对生态工业建设层次进行详尽分析 ;并结合代表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地区——吴县市、邗江县和邳州市的具体案例 ,通过对其产业构成、主导产业、消费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总量与人均水平的对比分析 ,指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 ,实施末端治理并逐步推广清洁生产这种较低层次的生态工业建设模式 ;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生态工业的建设则要采用生态企业以及生态工业园区这种较高层次的建设模式。为确保生态工业建设的顺利实施 ,最后从政府、企业、市场和公众四方面提出了生态工业建设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347.
工业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门,科学识别工业CO_2排放的行业间传导并揭示其联动结构对于跨行业协同减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1-2012年中国工业36个两位数行业数据,在VAR模型框架下,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CO_2排放的行业间传导关系进行了识别,并从关系视角出发,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揭示工业CO_2排放行业间传导的整体和个体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工业CO_2排放的行业间传导呈网络结构形态,网络密度在1-6期的滞后阶数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滞后2期达到最高;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服装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业具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并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在CO_2排放的行业传导网络中,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10个行业属于经纪人板块,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9个行业属于净受益板块,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1个行业属于双向溢出板块,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6个行业属于净溢出板块。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工业CO_2排放的跨行业协同减排思路。  相似文献   
348.
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和生产力损失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中国工业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兰个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法(DEA)中的径自效率测量方法(radial efficiency measure)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在1998-2005年期间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的技术效率和生产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指定的研究期间,环境规制使得中国工业技术效率提高,但是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却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三个地区之间受环境规制影响的差异较大,其中东部为环境规制所付出的成本最大,即东部为环境污染所付出的环境成本最高,这也是为何从九十年代开始,污染物从东部往中西部转移的原因;从受污染物影响的角度来看,因控制废水而引起的生产力损失大于因控制SO2而引起的生产力损失,即对于中国工业,废水的环境成本大于SO2的环境成本.另外,从研究结果中也可知,在中国现有的生产方式下,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有一定难度,所以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49.
China has witnesse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1978, and during the time,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developed at a tremendous speed as well. Energy efficiency which can be measured by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GDP, however, experienced continuous decrease. Theoretically, the change of energy efficiency can be attributed to industry structural change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energy efficiency, we adopt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techniques to decompose changes in energy intensity in the period of 1994-2005. We find that technological change is the dominant contributor in the decline of energy intensity, but the contribution has declined since 2001. The change in industry structure has decreased the energy intensity before 1998, but raised the intensity after 1998. Decomposed technological effects for all sectors indicate that technological progresses in high energy consuming industries such as raw chemical materials and chemical products, smelting and pressing of ferrous metals, manufacture of non-metallic mineral products and household contribute are the principal drivers of China's declining energy intensity.  相似文献   
3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