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42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19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2 毫秒
201.
微板吸光法测定9种农药对斜生栅藻的抑制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指示生物,96微孔板为暴露反应载体,SpectraMax M5酶标仪为吸光度测试设备,建立了测定毒物对藻生长抑制毒性的微板吸光法.论文系统研究了微板吸光法中斜生栅藻的可见吸收光谱和生长曲线以及pH和暴露时间对藻生长的影响,同时应用该方法成功测定了环嗪酮、阿特拉津、西草净、扑灭通、苯嗪草酮、敌草快、草甘膦7种除草剂和磷胺、甲胺磷2种杀虫剂对斜生栅藻的剂量-效应曲线(DRC).通过对剂量-效应数据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模拟,获得了这些农药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及置信区间.对比标准锥形瓶栅藻毒性试验,微板吸光法具有测试简便快速,所需样品体积少,便于多次平行毒性测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2.
在评审核技术利用项目环评文件中发现,Ⅱ类射线装置的辐射风险预测及风险管理存在诸多内容缺失或错误,无法定量描述在人员误入情况下的受照剂量,难以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以Ⅱ类射线装置在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的应用为例,基于辐射防护基本理论,构建了一种快速剂量估算的物理和数学模型,目的是准确评估潜在的人员误入辐射风险。通过案例分析,量化了人员受辐射剂量与其移动速度和距离之间的数理关系,同时证明散射线是该环境中主要的辐射源。该研究提出的模型不仅适用于煤矿井下或地面类似的工作环境,也可用于评估其他密封源作为辐射源项的Ⅱ类射线装置。  相似文献   
203.
基于CFD的毒气泄漏中毒定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有关毒气急性中毒研究只能根据经验公式和接触限值划定危险区域进行定性评估的现状,提出结合毒气泄漏CFD数值模拟与中毒剂量反应模犁进行中毒定量评估的方法.通过CFD计算泄漏毒气的实时浓度场,根据浓度场和暴露时间确定人员暴露剂量,最后根据剂量反应模型确定人员死亡百分比.以某硫黄回收装置的硫化氢泄漏为例,建立CFD模型.设置距地面高1.5 m,与泄漏源水平距离分别为100 m、200 m、300 m、400 m、500 m的5个监测点作为工作人员的急性中毒地点.模拟分为构建初始风场、硫化氢泄漏及随风场扩散3个阶段,根据CFD求解得出的监测点的硫化氢实时浓度场并结合中毒剂量反应模型对监测点人员中毒死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研究表明,基于CFD的毒气泄漏中毒定量评估技术能对泄漏区域任意位置、任意时刻的人员中毒风险进行定耸评估,弥补了目前大多定性评价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4.
2,4-二氯苯酚诱导鲫鱼肝脏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α-苯基-N-叔丁基甲亚胺-N-氧化物(α-phenyl-N-tert-butylnitrone,PBN)为自旋捕获剂,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研究了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腹腔注射24h后,引起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幼体肝脏内自由基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剂量2,4-DCP(0.025,0.05,0.5,5,25 mg/kg)腹腔注射24h后可引起鲫鱼肝脏内自由基信号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由基的产生与2,4-DCP注射剂量呈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回归方程为:y=1189ln(x)+9220,r2=0.9856.EPR波谱的3组双重峰分裂谱线为典型的PBN捕获羟自由基形成PBN/'OH的EPR波谱,经谱图解析表明,PBN捕获自由基形成加合物的超精细分裂常数aN=13.7 Gauss,aH=1.8Gauss,g因子为2.0058.与文献报道的PBN捕获羟自由基的特征参数一致.研究发现,2,4-DCP腹腔注射引起鲫鱼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对2,4-DCP诱导鲫鱼肝脏自由基的产生与脂质过氧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5.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的形势已十分严峻,各种污染物进入土壤导致农产品生态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土壤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将土壤的抵抗力、恢复力及稳定性作为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对土壤施加不同含量(含量比)梯度的芘(PYR)、镉(Cd)单一及芘/镉(PYR/Cd)复合污染,分别从微生物活性、多样性和丰富度方面对土壤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的描述,并构建模型来描述Sb与PYR、Rt与Cd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污染物在土壤的扩散过程中均会对土壤DOC含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削减,且在PYR/Cd复合污染中污染物的含量比值与DOC含量的降低速度呈反比例关系;PYR、Cd单一污染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菌落数均随着污染物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PYR/Cd复合污染中,PYR/Cd比值大小与Rt呈负相关且其中Cd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占有主导地位;此外本研究对显著相关的两组数据:PYR含量与稳定性、Cd含量与抵抗力构建了回归预测模型,其中二项式模型均可较好描述PYR、Cd胁迫下与上述稳定性参数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6.
利用紫露草微核效应检测工业废水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检测废水微核效应,往往会遇到因废水pH值过高、过低,或由于废水成分复杂、毒性大,难以进行微核检测。为此,作者研究了有关的技术,取得了理想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废水pH值会使废水中金属离子价态发生改变而改变其化学形态,所以在进行微核检测时,以不调pH值的原状态废水为最好。废水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紫露草微核具有诱变作用,所以处理剂量要视废水的毒性、pH值的不同而不同。最好在检测前作好预实验,找出处理紫露草花序的适宜剂量;同时还要以四分体中不出现死细胞为宜。  相似文献   
207.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技术要求设定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论述如何通过内、外饰零部件耐候性技术要求的控制,来满足整车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的使用要求。方法通过分析户外自然老化结果的相关性,制定氙灯加速老化测试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要求。结果氙灯老化测试中辐照剂量的控制应以零部件进行分类,技术要求及外观评价应按材料种类进行分类,并分别制定限值要求。结论汽车内、外饰零部件耐候性质量的管控应从测试方法、技术要求、外观评价三方面加以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208.
张晓春  汤洁  王炳忠 《青海环境》2003,13(3):100-104
文章对1996年7月至1997年12月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瓦里关山用Yankee(扬基)UVB-1型紫外辐射表进行的紫外B辐射(280~320nm)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初步揭示了这一地区紫外B辐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④该地区的紫外B辐射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②太阳紫外B辐照度在夏季最高可达5.8W/m^2,夏季紫外B辐照度占总辐照度的比例最高可达0.5%;③这一地区的太阳紫外B辐射具有明显的日、季变化,日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3时左右;④瓦里关地区的太阳紫外B生物有效辐射剂量约占紫外B总辐照度的1/14。夏季最高时可达0.42W/m^2。  相似文献   
209.
有毒物质低剂量刺激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毒物质低剂量刺激作用(hormesis)是一个有争议的毒理学问题.本文综述了hormesis的研究进展、关键学术问题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有关hormesis的机理研究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和风险评价理论及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10.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外源添加污染物的方法,研究了暴露于亚致死剂量草甘膦(添加剂量分别为5、10、20、40 mg·kg-1)的土壤中7 d后,蚯蚓生长抑制率、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2、2C9与3A4)活力及代谢组学对土壤草甘膦的响应,旨在探讨亚致死剂量草甘膦能否对非靶标生物蚯蚓产生不良影响及其毒性作用机制,初步推断其毒性作用阈值,并筛选敏感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从蚯蚓生长抑制率来看,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从蚯蚓CYP亚酶活力来看,在高剂量草甘膦(20、40 mg·kg-1)处理下,CYP亚酶活力均受到显著抑制;基于代谢组学鉴定并筛选出14个小分子代谢物标记物,其中9个小分子代谢物(分别是1,6-二磷酸果糖、β-D-果糖6-磷酸、丙酮酸、组氨酸、赖氨酸、鸟氨酸、延胡索酸、肌酸、甜菜碱)在5~40 mg·kg-1草甘膦暴露下显著低于对照水平,另外2个小分子代谢物(尿酸与二十-羟-二十烷四烯酸)则在草甘膦处理下显著升高.代谢组学的响应表明,草甘膦暴露(5~40 mg·kg-1)致使蚯蚓糖酵解与三羧酸循环减弱,氨基酸代谢受损,嘌呤代谢紊乱,细胞渗透功能受损,对蚯蚓产生了明显毒副作用,其毒副作用还与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相关.蚯蚓CYP亚酶活力与小分子代谢物标记物作为敏感生物标记物,可联合诊断土壤亚致死剂量草甘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