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近48a宁夏寒潮的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的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08年宁夏日温度及逐月北半球500 hPa环流特征量、北极涛动指数(AOI)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宁夏寒潮频次变化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其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宁夏寒潮活动各地差异较大,主要出现在春季;近48年,春秋季寒潮频次呈弱增加趋势,冬季呈弱减少趋势;寒潮频次与AOI、气温呈负相关,与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强度及入侵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频次呈正相关,相关关系在秋冬季明显,春季不明显;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AOI从负位相转为正位相,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使得宁夏地表温度持续升高,是宁夏冬季寒潮频次减少的可能原因;春季也有类似的变化,不同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西伯利亚高压对寒潮活动作用更显著,之后,随气温持续增暖,冷空气活动对寒潮频次的影响更明显;秋季,西伯利亚高压和冷空气活动对寒潮的影响更直接明显。研究还发现,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持续增暖,北极涛动对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有所减弱。因此,北极涛动、西伯利亚高压、冷空气活动频次、东亚冬季风、气温这几者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是宁夏寒潮频次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近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中心的研究人员及其同行利用声纳等手段探测到北极海洋中存在大量甲烷气泡,证实了全球变暖会使海底释放大量甲烷的说法。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甲烷可能会反过来加剧全球变暖。研究人员乘坐一艘英国皇家科考船考察了北极地区的西斯匹次卑尔根海域。他们使用声纳探测到从海底升起的甲烷气泡串数量超过250个,他们已收集了不同深度的气泡样本。分析显示,这一海域的水温在过去30年上升了1℃,导致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分解出甲烷,以气泡形式浮上水面。甲烷水合物又称可燃冰,  相似文献   
13.
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保要求苛刻,尤其需要重视对于钻井岩屑和钻井废液的无害化处理工作。采用热解析处理的方式代替传统的钻井液池,经过进料、处理、分离三个单元,充分回收矿物油、水、不凝气体等各类资源,结合最小程度的固化填埋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了二次污染。在力保环保合规性的基础上,将此工艺的环境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从而推动整个项目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键词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2):I0006-I0006
关键词:白色彩虹 据《每日邮报》官网报道,在近日的~次北极科考中,摄影师山姆·多布森(SamDobson)拍摄下了罕见的白色彩虹。 此现象又称雾虹,雾虹是一种与彩虹相似的天气现象,由于雾虹中水滴太小,无法像彩虹中的水滴那样反射出七彩颜色,因此人们只能看到白色。 “当时正是午夜时分,但天依然很亮,”51岁的山姆称,“起初远看起来就像一团云,靠近后才发现是彩虹,而且是白色的。看到这样的自然奇观,我倍感震惊。尽管我是个摄影迷,但偶尔还是会忘记摁下快门,我能做的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奇观。”  相似文献   
15.
正在古老的北美洲,曾经生活着一群古人类——克洛维斯人,他们可以制作特别的工具来猎杀大型哺乳动物作为食物,比如猛犸象。所以,关于猛犸象的灭绝,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是古人类的过度捕杀造成的。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克洛维斯人几乎是与猛犸象同时灭绝  相似文献   
1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具有半挥发性和持久性,可随大气迁移到偏远的高山地区甚至人迹罕至的两极地区,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因而受到大量关注.苔藓和地衣在偏远高山地区分布广泛,通常被用作高山地区大气POPs分析的天然被动采样器.本文首先介绍了苔藓/地衣用于指示POPs污染的特点,然后分别阐述了苔藓/地衣在指示偏远地区POPs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两方面的应用,最后本文对苔藓/地衣用于指示大气POPs污染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分析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刘海洋是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在校四年里,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已经通过了该校研究生考试。然而,就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他把硫酸泼向了北京动物园的黑熊……“我就想验证狗熊笨不笨”事情发生在今年2月23日,刘海洋溜哒到动物园的熊山东北侧,突然从手中的白色纸袋中掏出一个长玻璃瓶,扬手将瓶中的液体倒向熊山中两只坐在地上的成年黑熊。液体接触到黑熊的身体后,两只庞然大物突然发出“嗷嗷”的惨叫声,并不停地在地上打滚。液体落在水泥地面后发出“兹兹”的响声,一片地面被烧得发白,一股股白烟从水泥地上冒起来。围…  相似文献   
19.
《世界环境》2005,(2):61-61
北极在暖一点就崩溃。5个国家的26位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已经找到气候变暖的确凿证据。生物学家Johnsmol教授(他是研究小组的负责人,也是去年加拿大最高国家科技奖的获得者)郑重向世人提出警告:人类的干涉行为对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接近崩溃的临界点,一旦跨越这一点,破坏将是灾难性的,而且是难以挽回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筛选培养基从北极海洋沉积物中筛选可用于生活污水低温处理的微生物,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模拟生活污水降解效率的测定。结果表明,经筛选培养基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学特征,从11个北极海洋沉积物中共分离到37株微生物,均可在以葡萄糖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筛选培养基中生长。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37株菌分属于细菌域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酵母的Mastigobasidium属和白冬孢酵母属(Leucosporidium),真菌的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和念珠菌属(Candida)。4株不同种属的试验细菌均能够利用各种有机物,如葡萄糖、甘露醇、甘露糖、苹果酸、苯乙酸和枸橼等。对模拟生活污水降解效果的初步试验表明,菌株5-3、9-2和11-3的处理效果较好,3株菌株10℃单独培养72 h,COD降解率均可达75%以上;菌株9-2在温度0~30℃的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10℃条件下培养48 h对模拟生活污水COD降解率可达88.1%。研究结果表明北极存在着丰富的可用于生活污水低温处理的微生物资源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