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7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787篇
安全科学   467篇
废物处理   195篇
环保管理   800篇
综合类   3671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699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分类垃圾箱的缺陷及其智能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现有分类垃圾箱的四个弊病,提出:智能垃圾分类箱是符合我国国情、实现我国垃圾分类的途径,智能型分类垃圾箱是我国垃圾分类、处理处置大系统的一个节点和智能终端。智能垃圾分类箱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随着垃圾处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部门的调控意愿,对垃圾类别重新设定,以适用不同城市、同一城市不同时期、不同垃圾处理水平的变化,结束因分类方法朝令夕改而使居民无所适从的局面。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垃圾场地下水污染风险状况,本文建立了综合考虑含水层易污染性、地下水资源功能价值及垃圾场自身潜在风险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模型,对垃圾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垃圾场含水层易污染性情况采用DRASTIC模型进行评价,地下水资源功能价值和垃圾场潜在风险采用灰色聚类法进行评价。以成都市某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地区为例,在对地下水污染的污染途径、污染受体和污染源分别进行量化评价的基础上,分别对研究区含水层易污染性、地下水资源功能价值和垃圾场潜在风险指数进行计算,确定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此垃圾场地下水污染风险级别为较高,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情况和相关研究相符,表明该评价方法合理和可靠。  相似文献   
993.
朱玫 《环境保护》2016,(11):58-60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破解我国"垃圾围城"问题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存在认识不到位、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备、产业链及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文章分析指出物联网可以提供的技术支撑能力,第三方治理可以创造渠道的多样性,因此,物联网+第三方治理是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并提出了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94.
选择石景山区为对象,调研了9种类型餐饮服务单位餐厨垃圾产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餐饮服务单位的人均餐厨垃圾产生量差别较大,其中特大型、大型和中型餐馆的人均餐厨垃圾产生量较高,而小吃店、快餐店和学校食堂的人均餐厨垃圾产量较低。特大型餐馆节假日餐厨垃圾产生量明显增高,节假日平均值比工作日平均值高出44%~220%。大型、中型和小型餐馆是餐厨垃圾的主要来源,这3种类型餐饮服务单位的餐厨垃圾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74%。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工艺,该工艺通过粉碎、物料调理、发酵槽发酵、筛分4个环节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其中物料调理利用了餐厨垃圾的初级发酵品,并回流添加了堆肥后筛分出的辅料,同时还添加了GSE-1复合生物菌剂。在运行过程中,物料从最初的进口向最终的出口"推流式"移动。该工艺实现了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的快速升温、除臭、木质素纤维素的快速降解,可使物料快速腐熟,并连续地获得优质有机肥。目前,该工艺已应用在佛山新城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996.
纳米Fe_3O_4强化混凝-Fenton氧化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纳米Fe_3O_4与Fe Cl3制备复合混凝剂,利用混凝沉淀-Fenton氧化工艺预处理垃圾渗滤液原水,研究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纳米Fe_3O_4投加量为2 g/L,Fe Cl3投加量为1.4 g/L时制备的复合混凝剂,在p H值为6.5,转速为300 r/min下快速搅拌1 min,转速为100 r/min下慢速搅拌30 min,沉淀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56.8%,ρ(COD)可由5 240 mg/L降低到2 264 mg/L;利用Fenton氧化处理混凝处理出水,在H_2O_2的投加量为5.5 g/L,n(H_2O_2)∶n(Fe2+)=4,p H值为6,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25℃的最佳条件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5.7%和40.1%,最终出水ρ(COD)和ρ(氨氮)分别为1 003 mg/L和670 mg/L;该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色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8%、59.5%和76.2%。  相似文献   
997.
翻堆频率对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H_2S和NH_3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翻堆频率对H2S和NH3排放的影响,以大类粗分后的厨余垃圾为研究对象,玉米秸秆为调理剂,设置4组翻堆频率不同的处理(每周2次,2周1次,2周1次和不翻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翻堆频率的变化对H2S的排放影响不大,对NH3的排放有显著的影响,翻堆频率过高会增加NH3的累积排放量,翻堆频率过低虽然能降低NH3的累积排放量,但会影响到堆肥产物的腐熟。综合厨余垃圾堆肥的无害化指标、H2S和NH3的排放以及最终堆肥产品的毒性检验,在实验条件下,翻堆频率设为每周1次在堆料腐熟的基础上对H2S和NH3减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8.
李琳  丁文杰  薛松  李衍博 《环境工程》2016,34(10):128-132
卫生填埋是常用的固体废弃物处置方法。部分填埋场对已经封场和暂时不填埋垃圾的区域覆盖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便于雨水分流、减少垃圾渗滤液产生量。通过在华北地区某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置采样点,监测分析了HDPE覆膜内积聚的甲烷及恶臭物质的浓度和成分,研究在不同季节、填埋时间产生的甲烷及恶臭物质特征。结果表明:填埋场覆膜内甲烷的平均浓度为15.6%;硫化物、胺类以及恶臭浓度分别为153.9 mg/m3,16.0 mg/m3以及4 322 OU。主要的恶臭物质为硫化氢和氨。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为0~147.2 mg/m3,苯系物、烷烃和烯烃是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恶臭浓度与硫化物、胺类浓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环境温度、垃圾填埋龄和填埋量对甲烷及恶臭物质的产生与释放有明显影响。夏季甲烷及恶臭浓度分别达到81.2%和20 943 OU,明显高于其他季节。随着垃圾填埋龄和填埋量的增加,恶臭物质的浓度和成分均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99.
为了降低垃圾收运成本,减少垃圾收运过程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对含有多种级别道路的村镇生活垃圾收运路线进行了优化。综合考虑垃圾收运过程的运输距离、路况、环境污染等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不同级别道路的综合权重,并对实际运输距离进行修正,得到综合运输距离。以节约综合运输距离为目标,使用节约法对收运路线进行优化,得出了节约路程多、发生拥堵少、环境污染小的村镇生活垃圾收运路线。并以蒙城县岳坊镇为例,对该地区的垃圾收运路线进行优化设计,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0.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国内建筑垃圾分类及传统处理工艺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所设计的新型处理工艺流程从提高破碎比、改善筛分效果,增强骨料强度和降低扬尘4个方面进行了改进,重点为破碎后骨料的颗粒整形强化工艺、凝胶强化工艺、破碎喷淋除尘工艺。具体表现为:在通用处理流程的基础上,把破碎环节改进为筛分后再进行二次破碎,改进筛分为多次筛分,利用不同的筛分原理实现不同筛分效果;骨料形成后的回收环节增加凝胶喷淋提高骨料强度,弥补了当前处理工艺流程的不足,提高了建筑垃圾的处理效率及品质,可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