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51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9 毫秒
71.
旅游景区是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充分发挥旅游景区的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必须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在景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充分的发挥环境信息披露的借鉴作用,注重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结合景区自身的环境特点,加强经营管理和资金的引进,提出旅游景区实施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  相似文献   
72.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采集于2011年7月和2011年11月的千岛湖(新安江水库)库区及其主要入库河流表层水中10种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进行了分析,初步明确千岛湖水体中HCHs与DDTs的组成特征及来源,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千岛湖水体中检出8种微量的OCPs,检出频率最高的是p,p’-DDT、α-HCH和p,p’-DDE.12个采样点均有不同浓度检出,库区ΣOCPs的浓度范围在1.9~7.6 ng·L-1,属低污染水平,3条主要入库河流ΣOCPs的浓度范围则是1.2~212ng·L-1.千岛湖水体中OCPs污染空间分布各异,主干流新安江为千岛湖OCPs污染的主要输入源;时间上丰水期大于枯水期,显示为面源污染特征.通过特征组分比例可确认HCHs污染主要是长距离传输或工业HCHs的降解,而DDTs则有新源输入.利用EPA推荐方法对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摄入千岛湖水体中OCPs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致癌健康风险指数在0.06×10-7~23.2×10-7,均位于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范围内;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介于3.43×10-5~6.01×10-3,根据评价标准均未超标.结果表明千岛湖水体中OCPs对人体产生的致癌、非致癌健康危害可忽略.  相似文献   
73.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3):178-184
按成因类型,广东省钼矿可分为斑岩型钼矿、热液脉型钼矿和矽卡岩型钼矿,其中以斑岩型钼矿最为重要。本文在对广东省已知钼矿资源的空间分布、成矿地质条件等分析的基础上,对部分典型钼矿床进行重点剖析,初步总结了三种类型钼矿的成矿要素;对广东省钼矿资源类型进行了统计和总结;依据钼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圈出5个钼矿远景区,并对远景区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  相似文献   
74.
该书结合了环境科学、旅游学、生态学等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参考了国内外大量最新的文献资料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评价导则,立足于教学和实践工程项目,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景区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尤其对动物、植被、环境容量、景观评价作了详细的叙述,旨在为从事环境教育和环境评价工作的学者提供一本教材和参考书。全书共分11章。第一章为概述,主要介绍了景区环境及景区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况;第二章~第八章主要介绍了景区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方法、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分别为空气、水体、植被、土壤、野生动物、景观和环境容量);第九章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5.
对太原市城市滨水区的建设治理工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增强城市灾害防御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提出在人口集中的城市滨水区进行大面积的生态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环境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6.
77.
青海湖主要旅游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任黎 《青海环境》2003,13(1):39-42
文章测算了青海湖鸟岛和151景区的年、月、节假日游览环境承载力,作出了评价,并对可能出现旅客满载、超载的情况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8.
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对环境尤其是旅游景区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节假日、小长假、黄金周景区总是超负荷运行。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无节制、无规划的资源开发与破坏频频发生,不仅对旅游资源造成了浪费,也给旅游环境带来重大影响。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在探讨旅游环境保护的途径,呼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研究重点更多集中在已开发旅游区,着眼于对环境的恢复和治理,而对“待开发区域”关注较少。基于以上思考,本文提出在旅游规划和建设中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合理利用资源、有序建设,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理念相结合,进而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9.
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灰色预测及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0.
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背景下,休闲旅游产业在乡村地域的兴起扰动了当前就业人口由乡村向城镇流动的宏观趋势,乡村旅游就业吸附正从微观上改变着城乡间劳动力空间流动的格局和过程。为科学理解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引起城乡劳动力空间流动发生变化的特征与机制,文章基于在浙晋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地深度访谈的一手数据,分析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流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就业吸附的空间模式和过程机制。结果表明:①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距离衰减和空间层级结构的特征,0~4 km为核心层、4~12 km为过渡层、12 km以上为外缘层;但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该特征存在区域差异,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的空间集中性,比发达地区更加明显。②研究从城乡地域空间系统的视角,基于人口转移“推—拉”理论对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山岳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呈现以城镇、乡村为就业吸附极,以城乡接合部为吸附效用“分水岭”的空间模式;其中,连接城乡间的便捷交通是乡村旅游就业吸附实现的关键介质。③基于乡村旅游就业吸附空间适用性,文章针对性提出了“空间围栏效应”的概念。文章不仅从微观尺度上丰富了乡村旅游就业人口空间流动特征、过程、模式等的理论认识,而且对切实指导乡村地域在乡村旅游开发实践中理性理解乡村旅游的就业促进作用,提升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和投资的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