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4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664篇
安全科学   1620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453篇
综合类   2971篇
基础理论   352篇
污染及防治   272篇
评价与监测   193篇
社会与环境   372篇
灾害及防治   176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386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检测的环节和过程,把质量控制分为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样品交接、流转和贮存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的质量控制。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检测各个环节中的关键点质量控制进行了讨论,提出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12.
大连太平洋牡蛎体内寄生虫:沿岸单孢子虫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3月,采集大连大窑湾浮筏贝类养殖区的太平洋牡蛎,抽取牡蛎的血淋巴液进行沿岸单孢子虫的研究。采用显微镜观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原位杂交(ISH)方法对血淋巴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牡蛎血淋巴液中存在沿岸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costale,SSO)原生质体的类似物;提取血淋巴液基因组DNA,应用扩增沿岸单孢子虫SSUrDNA区域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产生约150bp的基因片段,经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已知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这种类似物为沿岸单孢子虫。同时,采用沿岸单孢子虫的特异性DNA探针SSO1318,对牡蛎血淋巴液中的沿岸单孢子虫进行原位杂交,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913.
分别设置了6个N、P浓度梯度,研究海膜对单因子营养盐的吸收作用;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N、P营养盐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海膜N、P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范围内,海膜对N、P营养盐的吸收均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NO×NH交互作用影响海膜对TN、NO3-N、NH4-N的吸收;NO×P交互作用影响海膜对NO3-N的吸收;NH×P影响海膜对NH4-N和PO4-P的吸收。  相似文献   
914.
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碱法在中小型燃煤锅炉的烟气脱硫上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它克服了其他湿法脱硫容易结垢的缺点,且脱硫效率高。主要介绍近几年国内双碱法烟气脱硫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现状,分析了pH值、钠离子浓度、液气比、硫酸根离子的比例和进口二氧化硫浓度等因素对该技术的脱硫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15.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振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38-40,61
利用改进的主成分回归分析技术考察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因素对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以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为代表的人口因素和以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耗结构及碳排放强度为代表的经济因素对碳排放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键决定因子。研究结果为国家制订合理的节能减排政策、协调人地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16.
浅析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资源,其综合利用途径十分广泛.但泰州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起步难"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此结合泰州的地域特点及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难以推广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并特别强调了政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1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就影响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讨论。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植物、污水的营养水平、基质、温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918.
<正>"生物多样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来物种在本土环境中的适应和发展.通常来说,当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寄生生物能为其宿主调节生存竞争压力.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寄生虫和宿主的确具有本土适应性,但是我们对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微生物体——细菌和他们的寄生噬菌体却知之甚少.实际上,微生物多样性最终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环境的变化.最近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引发了科学界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另一话题:那就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919.
一株Zn抗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吸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浓度梯度法从铅锌尾矿区与污水灌溉区土壤中筛选了一株Zn抗性放线菌,并通过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组分与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同时,综合运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法对该菌株吸附Zn2+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CCNWHX72-14经鉴定为高加索链霉菌(Streptomyces ciscaucasicus),其对Zn2+的抗性达到845mg·L-1.锌胁迫生长曲线表明,该菌株在130mg·L-1Zn2+胁迫时生长良好,且最适培养时间为7d.各个单因素条件对该菌株吸附Zn2+的影响顺序为:接种量初始Zn2+浓度初始pH转速温度.该菌株吸附Zn2+的最佳条件为:初始Zn2+浓度为150mg·L-1,初始pH=5,接种量为1%,转速为60r·min-1,温度为28℃.菌株CCNWHX72-14在最佳条件下对Zn2+的吸附较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最高吸附量可达51.05mg·g-1,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链霉菌的Zn2+吸附机制及其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0.
Comparison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eight filter media of zeolites, anthracite, shale, vermiculite, ceramic filter media, gravel, steel slag and bio-ceramic, were undertaken by analyzing the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composition. A total of 20 fatty acids in the range of C11 to C20 were determined but only 13 PLFAs were detected in steel slag. They consist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 branched fatty acids,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The variation of fatty acids was revealed in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these fatty acids in di erent media. The aerobic prokaryotes were the predominant group in all media. The PLFA composit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 erences among the eight di erent media by Tukey’s honestly test. It was found that steel slag was significantly di erent i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as compared to other filter media, probably due to its alkaline e uent. Steel slag alone is probably not a good choice of substratum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The 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showed that zeolites, bio-ceramic, shale and vermiculite had a similar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hile steel slag and ceramic filter media were distinct from other me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