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32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为探究Zn2+和Cd2+对轮虫种群增长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在不同温度(15、20和25 ℃)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不同密度(0.5×106、1.0×106和2.0×106 mL-1)下,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采用3 d种群累积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 Zn2+污染处理组〔ρ(Zn2+)分别为0.315、0.630和1.260 mg/L〕、Cd2+污染处理组〔ρ(Cd2+)分别为0.073、0.145和0.289 mg/L〕、Zn2+-Cd2+复合污染处理组〔ρ(Zn2+)、ρ(Cd2+)分别为0.315、0.073 mg/L,0.630、0.145 mg/L和1.260、0.289 mg/L〕 对轮虫种群增长率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藻密度为0.5×106和2.0×106 mL-1时,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温度上升,对轮虫种群增长率产生抑制作用的处理组数明显增加,高温(25 ℃)下,所有处理组均显著降低轮虫种群增长率. 15和20 ℃下,与较低、中等藻密度(0.5×106、1.0×106 mL-1)相比,较高藻密度(2.0×106 mL-1)下轮虫种群受到毒性影响的处理组数明显减少;25 ℃下,各处理组轮虫种群增长率均随藻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温度为15和20 ℃、藻密度为0.5×106 mL-1条件下,Zn2+-Cd2+复合污染处理〔当ρ(Zn2+)、ρ(Cd2+)分别为1.260、0.289 mg/L时〕的轮虫种群增长率明显低于ρ(Zn2+)为1.260 mg/L和ρ(Cd2+)为0.289 mg/L时的轮虫种群增长率;温度为25 ℃、藻密度为2.0×106 mL-1条件下,Zn2+-Cd2+复合污染处理〔当ρ(Zn2+)、ρ(Cd2+)分别为0.630、0.145 mg/L时〕的轮虫种群增长率明显低于ρ(Zn2+)为0.630 mg/L和ρ(Cd2+)为0.145 mg/L时的轮虫种群增长率. 研究显示,温度、藻密度和重金属质量浓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的影响大于其对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藻密度的降低,Zn2+、Cd2+对轮虫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增加.   相似文献   
222.
以珠江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XAD树脂分离溶解性有机物(DOC)中的腐殖质及其他有机组分.考察了珠江中DOC的质量浓度、组成分布、SUVA254和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并分析有机物的组成与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珠江水域在广东省内的DOC质量浓度为0.7~33.0 mg.L-1,THMFP为30.39~1 091.52μg.L-1,两者呈正比例线性相关.在空间分布上,各支流的DOC质量浓度和THMFP均沿下游方向逐渐增加,而腐殖质在DOC中所占的质量分数却沿下游方向逐渐递减.在加氯实验中,腐殖质是珠江中最主要的消毒副产物前驱物(产生了珠江中64.6%的三卤甲烷),其三卤甲烷生成活性(STHMFP)是其他有机组分的2倍以上.另一方面,SUVA254和腐殖质的质量分数呈正比例线性相关,说明SUVA254对珠江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23.
发光菌法研究镉离子、草甘膦和啶虫脒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费氏弧菌( Vibrio fisheri )发光原理研究了3种环境毒物对费氏弧菌的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d2+、除草剂草甘膦、除虫剂啶虫脒单独存在时,均对发光菌产生毒性作用,其光抑制率随测试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三者对费氏弧菌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的影响有所不同,Cd2+及啶虫脒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趋于S型,而草甘膦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为直线型.Cd2+、草甘膦和啶虫脒对费氏弧菌的联合毒性与作用时间和体积比密切相关.当体积比为1∶1时,Cd2+与草甘膦的联合作用在5 min时表现为相加作用,15~45 min时表现为拮抗作用;Cd2+与啶虫脒的联合作用在5 min时表现为拮抗作用,15~30 min时表现为相加作用,45 min时表现为协同作用;草甘膦与啶虫脒的联合作用在整个测试时间段均表现为弱相加作用.从整个测试时间不同体积比来看,Cd2+与草甘膦按0.1∶0.1和0.2∶0.5混合表现为拮抗作用,按1∶1混合表现为相加作用;Cd2+与啶虫脒按各比例混合均表现为相加作用;草甘膦与啶虫脒按各比例混合均表现为弱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24.
铬对水栖寡毛类赫德莱顠体虫(Aeolosomaheadleyi)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德莱Piao体虫(Peolosoma headleyi)为一种小型水栖寡毛类,行无性繁殖,室内培养容易,铬对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为:24hLC50为3.55(3.16-3.90)mg/L,48hLC50为1.88(1.77-2.01)mg/L。低浓度慢怀试验结果为:无效应浓度(NOEC)为101μg/L,最大可接受浓度(MAEC)为101-102μg/L,慢性暴露10天后种群可的最高浓度为210μ  相似文献   
225.
氟虫双酰胺对蚯蚓的生化毒性与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酰胺类杀虫剂已成为全世界第4大类最常用的杀虫剂,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关于双酰胺类杀虫剂生态毒性评估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探究双酰胺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作用,选取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典型双酰胺类杀虫剂氟虫双酰胺对非靶标动物蚯蚓的生化毒性和细胞毒性以及其在人工土和蚯蚓体内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在人工土壤中十分稳定,在整个暴露期间氟虫双酰胺的浓度变化不超过20%。氟虫双酰胺在蚯蚓体内的含量随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在染毒浓度为0.1和1.0 mg·kg-1的处理组中,氟虫双酰胺未对蚯蚓产生明显的氧化胁迫效应。在染毒浓度为5.0和10.0 mg·kg-1的处理组中,蚯蚓体内活性氧(RO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过量的ROS诱导蚯蚓体内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异常变化,并在蚯蚓体内造成了脂质过氧化、蛋白质羰基化和DNA损伤。研究表明,当土壤中氟虫双酰胺的浓度为5.0和10.0 mg·kg-1时可能会对蚯蚓产生很高的风险。此外,彗星实验对氟虫双酰胺诱导的氧化胁迫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敏感生物标志物对氟虫双酰胺造成的土壤污染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226.
运用群体累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种群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数量、雌体抱卵率和种群增殖率都有显著影响.在本实验辐射强度(20 μW/cm2)和剂量范围内,低剂量的0.24和0.48 kJ/m2 处理组在实验的一定时期内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数量和雌体抱卵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高剂量的0.72、0.96和1.20 kJ/m2 处理组对轮虫的种群数量和雌体抱卵率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甚至可导致整个种群的灭绝.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殖率随UV-B辐射的增强显示出了一致性减小的变化规律,因此可以作为指示大气UV-B辐射强弱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227.
多卤代二苯醚中的多溴二苯醚(PBDEs)和多氯二苯醚(PCDEs),是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简述了PBDEs和PCDEs的来源、环境中的分布和标准物质的合成方法等,并试图为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和立法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228.
采用腐殖酸模拟天然水体中消毒副产物前体物,探求了氯氨比、氯胺投加量、总有机碳(TOC)浓度和Br-浓度在氯胺消毒过程中对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氯氨比的降低,THMs及各组分的生成量显著减少。(2)THMs的生成量均随着氯胺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都呈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当氯胺投加量大于7.0mg/L时,氯代卤化物成了优势产物。(3)随着TOC浓度的增加,THMs生成量增加,且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三氯甲烷和一溴二氯甲烷生成量均增加,氯氨比为3∶1(质量比,下同)时三氯甲烷和一溴二氯甲烷生成量增加了9.86、7.80μg/L,氯氨比为5∶1时则分别增加了15.21、13.62μg/L;三溴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生成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4)随着Br-浓度的增加,THMs、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三溴甲烷生成量均增加,三氯甲烷生成量减少。溴化物的存在会促进THMs的产生。  相似文献   
229.
针对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工艺中卤乙酸类(HAAs)消毒副产物和卤乙酸生成潜能(HAAFP),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分析HAAs及其前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二级出水经2次加氯过程后,再生出水中的总卤乙酸浓度增加了90%,其中溴代乙酸的增幅最大,占增加量的82%。卤乙酸生成潜能较大的为氯代乙酸类物质,说明水中存在大量的氯代乙酸前体物。从工艺过程来看,总卤乙酸生成潜能与总有机物荧光强度分别下降了32%和28%,表明该再生处理工艺对HAAs前体物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230.
研究啶虫脒和对甲酚在单组分、双组分水溶液中在大孔吸附树脂D201和氨基修饰的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体ZH202上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2种吸附剂对单组份两种吸附质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对甲酚和啶虫脒在2种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均属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双组分吸附体系下,在较高平衡浓度下,呈现协同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