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54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大型油库和长输管线的不断发展,日益复杂的输油生产流程对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油库作为国内大型原油输转基地,库内原油管线五进五出,加上库内倒油、二程装船等作业,流程操作相当频繁。  相似文献   
92.
CO2的减排与利用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将Sr和Zr掺入钙钛矿型LaCoO3结构中,合成了一系列钙钛矿催化剂,包括LaCoO3、La0.9Sr0.1CoO3-σ、La0.9Sr0.1Co0.9Zr0.1O3+σ和La0.9Sr0.1Co0.9Zr0.1O3,并考察了非热等离子体催化还原CO2为CO和CH4的性能.同时在A位掺杂Sr和B位掺杂Zr的催化剂(La0.9Sr0.1Co0.9Zr0.1O3)反应活性最高,其CO2转化率为28.7...  相似文献   
93.
为改善饮用水藻类的混凝去除效果,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单独投加Ca2+、Ca2+与PAC联用、Ca2+与CO32-原位结晶三种方法的除藻效果,并对Ca2+和结晶产物CaCO3的除藻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单独采用Ca2+时,Ca2+在低浓度下对藻细胞具有吸附电中和作用,高浓度时同时还有架桥作用,但两者均无法实现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Ca2+与PAC联用,Ca2+可以通过吸附电中和显著提高PAC的除藻效果,最大去除率可达98.0%,同时Ca2+与溶解性藻源有机物(dAOM)的络合可将残余铝降低50%以上.含藻水中原位CaCO3结晶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3.5%,其产物为带正电荷、粒径2~4 μm左右的球型球霰石.球霰石对藻细胞的去除机制包括球霰石与藻细胞的互絮凝,以及球霰石团聚物对藻细胞的卷扫絮凝,同时球霰石还可以作为加重剂促进藻晶产物沉降分离.自来水厂采用CaCO3原位结晶与PAC联用除藻,可望降低PAC投加量和残余铝风险,并解决CaCO3原位结晶导致的浊度和pH偏高问题.研究成果为饮用水除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4.
鲁中南平原地区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中南地区是山东省煤炭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多年来随着该区煤田的大量开发,地面塌陷问题日趋严重,对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影响很大。本文根据鲁中南南区煤炭工业的规划建设情况,对采煤塌陷地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综合整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5.
通过分析 ,认为某厂 1 2 5#原油罐的着火原因是直击雷闪击浮盘引燃了浮盘上的油蒸气。为预防此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应采用二次密封、完善防雷设施等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6.
为明确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对其它生物可能存在的化感作用,考察了利玛原甲藻培养物、无藻细胞滤液以及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租提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海洋卡盾藻(Chauondla marina)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3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共培养时利玛原甲藻对其它3种赤潮藻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生长也受到3种赤潮藻的影响;无藻细胞滤液对东海原甲藻和海洋卡盾藻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但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影响不大;比较而言,DSP粗提物对3种藻的影响最为明显,甚至可完全抑制海洋卡盾藻的生长.这些结果提示.利玛原甲藻与赤潮藻间存在交互抑制作用,可能会通过分泌化感物质、细胞间接触抑制等途径抑制其它藻的生长;利玛原甲藻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但DSP毒索并非利玛原甲藻发挥化感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不同氮源对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置4个浓度梯度:12μmol·L-1、25μmol·L-1、50μmol·L-1和lOOp.mol·L-1,研究了NaNO3、NH4Cl和尿素对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的生长、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以及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产生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利玛原甲藻对3种不同氮源的利用特征.结果发现,以NaNO3、NH4Cl和尿素分别作为氮源时,利玛原甲藻最大生长速率(μmax)相差不大;NaNO3组和尿素组之间最大生物量(X)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也相近;NH4Cl组最大生物量(X)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低于NaNO3组和尿素组.平台期NaNO3组单位藻细胞OA含量明显高于NH4Cl组和尿素组,NH4Cl组和尿素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利玛原甲藻可以利用无机氮(NaNO3、NH4Cl)和有机氮盐尿素,利玛原甲藻中可能存在尿素酶;NaNO3和尿素比NH4Cl可能更有利于维持利玛原甲藻的生长;利玛原甲藻毒素的合成与营养盐的形态有关,其中NaNO3最有利于毒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98.
1,2,3,7,8-PeCDD was administrated to juvenile goldfish (Carassius auratus) by peritoneal injections to explore the acute lethality and endocrine effects of 1,2,3,7,8-PeCDD in vivo. The value of acute median lethal dosage (LD50) of 1,2,3,7,8-PeCDD was determined in acute lethality tests. The endocrine effect of 1,2,3,7,8-PeCDD, whose exposed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LD50 (1.84 mg/kg), was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plasma vitellogenin (Vtg) content in juvenile male goldfish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 Due to its significant induction of the plasma Vtg after one week's exposure in vivo in the 1/2 LD50 and LD30 groups, 1,2,3,7,8-PeCDD might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the estrogenic effect of PCDDs in the environment. The values of 1/2 LD50 and LD30 were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effective dosages of 1,2,3,7,8-PeCDD,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strogenic effective dosages and the LD50.  相似文献   
99.
对近年来福建北部海域的东海原甲藻赤潮应急跟踪监测资料及赤潮发生海域的生态浮标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的最适水温和盐度范围分别为18.2~25.2℃、29.7~32.2‰;赤潮发生前期大气压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赤潮持续期间风速较小,偏南风为主;在富营养化和贫营养化的海域都有发生该藻种的赤潮,特别是存在磷限制赤潮海域.赤潮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硅藻与甲藻之间的演替,赤潮发生期间时常伴有高密度的有毒甲藻.  相似文献   
100.
采用FeSO4还原混凝法处理湛江奥里油电厂含钒等重金属废水,在pH值为2~4的条件下,利用FeSO4还原处理并在碱性条件下絮凝沉降,出水钒浓度可降低至1 mg/L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