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不同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国尺度下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合理布局国家公园体系意义重大。以中国13类3 41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运用点格局分析、样方分析、K函数、热点聚类、基尼系数和分布均匀度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方法测算了保护地的可达时间。结果发现: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呈凝聚分布态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热点区分布在100°E以东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地分布趋向于地势比较平坦、气候温暖宜人、水资源丰富、阔叶林为主的平原和低山地区,以及历史文化悠久、交通可达性高的区域。保护地的平均可达时间为60.05 min,全国70.76%的面积保护地可达时间在60 min以内。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布局和国家公园体系构建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空间结构;可达性;国家公园;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2.
中国A级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A级景点为例,基于GIS 技术,通过最近邻指数、K指数、热点聚类等方法分析中国2 424 个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中国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A级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所有景点的平均可达时间为125.88 min,60%的景点可达时间在90 min 以内;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景点的县域可达性呈强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83.
在对可达性内涵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将其分析拓展到低碳生态城市三维空间模型研究中。借助既有研究成果,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构建了低碳生态城市可达性分析的一般模型,用以对生态指数、低碳指数和幸福指数的可达性分析,并据此计算出发展度、持续度、协调度和有效发展度的预测值,形成对低碳生态城市的总体可达性分析。将该模型应用于天津城市发展可达性分析,证明该方法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84.
为分析产业规模对淮河水质变清的制约作用,论证实现淮河水质变清目标的必要条件,考察规划方案的不充分性缺陷,首先计算了少数几个行业的部分产品在完全达标排放情形下的COD排污总量。根据1995年淮河流域四省少数几个行业的部分产品实际产量和当时执行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计算得到的COD达标排污总量值(36.95万t)就已超过水质变清目标下的最大允许排放总量值(36.8万t),其中流域内造纸行业的COD达标排放总量就高达27.66万t,占实现淮河流域水质变清目标时所允许最大排放量36.8万t的75.2%。《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未涉及行业或产品的规模控制、最大允许COD排污总量的行业或产品分配、目标可达性与方案充分性的论证等内容。规划方案与规划目标是相互脱节的,无法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产业结构中排污负荷高的产品生产规模过大且没有得到严格有效的压缩控制是导致淮河流域水质变清目标未能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实现淮河水质变清,严格控制全流域内排污负荷高的工业产品总产量规模是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5.
江苏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禀赋、城镇依托、交通可达性、人口经济基础四方面构建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定量评价江苏湿地资源的旅游开发适宜性。结果是江苏126个湿地资源分布区的旅游开发适宜性总分值在36.64~72.98之间。依据各湿地分项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将江苏湿地资源分为4种旅游开发类型,即高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资源、低适宜性湿地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开发高适宜性湿地、适度开发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与经济发展同步开发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暂时限制开发低适宜性湿地的建议,并提出坚持湿地资源旅游开发公益性的思想。同时对湿地资源旅游开发中一些未有定论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6.
城际铁路发展可大幅度缩短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改变区域旅游城市网络的可达性格局,促进旅游同城化和区域旅游一体化。利用分形网络空间关联维数,测算比较了欧氏空间距离、铁路里程距离和铁路时间距离三种连接网络状态下长三角旅游城市的可达性格局变化特征,发现旅游城市系统空间关联分形发育显著;长三角旅游城市可达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差异性,成因与行政区划阻隔、自然地带性发育均有关联。从构建无障碍一体化旅游区域出发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7.
以《山西省城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NOx减排比例要求,预测晋城市"十二五"期间NOx新增量,结合2010年排放基数和"十二五"减排量,分析NOx减排可达性。根据实际减排能力,采取倒逼机制提出相应措施,放缓重点涉污行业发展步伐,确保NOx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8.
基于GIS技术的可达性分析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可达性研究相对薄弱,尤其在城市尺度内的研究比较缺乏。探讨了可达性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出了可达性与城市规划结合的新理念;选择势能模型构建可达性分析模型,结合GIS技术中的网络分析、空间插值,评价了城市总体规划对居民可达性的影响。通过规划,居民出行时耗显著减少,居民出行便捷程度全面改善;将可达性理论与GIS技术结合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规划自检的新方法,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最优决策。  相似文献   
89.
准确迅速地评价应急救援作业质量对于高质量开展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作业至关重要。基于运维作业动态记录,从事故量、事故影响、作业效果和道路属性4个方面构建应急作业质量快速评价体系,采用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法客观赋权结合VIKOR(VIseKriterijumska Optimizacija I Kompromisno Resenje)法构建评价算法,以Moran’s I分析的指标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作业部门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与路网信息分析应急救援作业的服务可达性与效果的可视化情况。结果表明:指标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事故占道时长及事故处置时长呈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多数地区可实现1 h全覆盖,其中以珠三角地区最优。研究方法可为提升应急救援作业质量和作业队伍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李翠 《四川环境》2023,(1):142-150
绿道已经由初期的游憩路径发展为多功能网络,因此从多目标出发开展适宜性评价对绿道网络选线以及谋划绿道场景营造路径有着重要意义。以溧阳市为例,探索了多重目标下绿道选线的规划方法,在生态保护和景观游憩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加权叠加得到多目标下的综合适宜性评估结果,并结合全域优势资源点位空间分布,构建形成市级、区级两级绿道网络体系。其中,市级绿道主要依托森林廊道、溧阳琴廊及1号公路形成,串联市级以上资源,区级绿道主要依托主干道路及河流,串联区级以上优势资源,从五大方面提出了以绿道为载体进行场景营造的规划路径。研究方法和结果对其他城市绿道网络规划有一定借鉴意义,对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空间品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