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250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61.
从稳定运行以壬基酚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生物膜分离到一株能以壬基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产电菌LQF-6。对菌株LQF-6的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为假单胞菌。LQF-6以壬基酚为唯一碳源,培养84 h壬基酚降解率为53.80%。差分脉冲伏安测定结果表明,LQF-6分别在-0.088 V和0.272 V出现两个氧化峰。菌株LQF-6接种至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室,以壬基酚为底物,铁氰化钾为阴极电子受体,外接电阻为1000Ω时,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大输出电压达0.17 V,电池最大功率密度为(58.51±2.24)m W/m2。  相似文献   
262.
随着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退役电池的处理问题不可忽视。梯次利用是资源利用率较高的退役电池再利用方式,但其安全问题备受争议。基于此,对比分析了退役电池材料回收和梯次利用两种再利用方式的利弊及技术发展方向,梳理了近年来国内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相关的国家、地方和团体标准,重点研究了标准中电池梯次利用安全方面的规定,分析了各标准中规定的电池安全测试项目和安全表现要求,探讨了对电池安全限制的发展方向,为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的安全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3.
胡凯 《环境技术》2023,(2):170-175
新能源汽车快速取代传统燃油汽车的趋势日益明显。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关键的其中一部分,其续航能力、容量、安全性能等受到整车厂、消费者乃至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就目前最新的标准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1]与被取代的国标GB/T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2]、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3]进行详细剖析,旨在为试验人员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新旧版本之间对试验要求的差异,以便更快速准确地掌握试验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64.
随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火灾事故愈发频繁,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乙烯基膦酸二乙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和商业电解液合成了阻燃凝胶聚合物电解质(DEVP-GPE),并对其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开展了电化学性能和火安全性能的研究。循环测试表明,石墨//DEVP-GPE//Li半电池在第1 000圈时的容量维持率高达88.7%,明显高于商业电解液(25.8%),磷酸铁锂//DEVP-GPE//石墨全电池在0.5 C倍率下循环100次的容量维持率高达80.2%,平均库仑效率为99.73%,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火焰燃烧测试结果表明,含磷DEVP-GPE的自熄时间仅为1.5 s。1 Ah容量级别袋式全电池的过热测试结果表明,阻燃型DEVP-GPE不起火只冒烟,而且不漏液。以上结果均证明制备的DEVP-GPE具有良好的火安全性能。通过对电解质热解过程的分析,含磷DEVP-GPE能够很好地限制内部电解液的挥发和热解,并且在燃烧时释放出磷自由基以中断燃烧链式反应。  相似文献   
265.
乌江中上游鱼体含汞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江中上游设置的4个采样点所采集的4种底栖性鱼类为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研究了鱼体含汞量差异。结果表明,乌江中上游4个样点的水域底泥含汞量存在显著差异,由此造成4种底栖性鱼类肌肉含汞量在不同样点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乌江镇4种底栖性鱼类肌肉含汞量显著高于六圭河、洪家渡及六广的同种类鱼体的含汞量。在同一样点内的4种底栖性鱼类肌肉含汞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其趋势为鲤<黑尾<鲇<黄颡鱼。4种底栖性鱼类肌肉含汞量与体重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且同种鱼类在不同样点中汞在鱼体内的积累与它所处的食物链营养级是相一致的,但单位体重含汞量却有明显差异,同时鱼体含汞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66.
2018年6月21—24日,为推进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带队前往江苏省、浙江省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调研,并在浙江省衢州市组织召开了长三角地区工作座谈会。调研组在无锡市、衢州市实地调研了格林美(无锡)、华友钴业等综合利用企业,听取了企业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汇报,了解企业开展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工作现状及目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267.
2018年1月4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回收利用分会在京成立.汽车制造、电池生产、公交运输、再生利用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等70多家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68.
为研究导致锂离子电池火灾事故的基本事件及其重要度,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以火三角模型为基础,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发生火灾事故的全过程。先基于建立的事故树模型,再通过求解最小割集得到导致锂离子电池火灾的36种途径和导致事故发生的15个基本事件及其结构重要度。结果表明,在基本事件中,"电池壳体发生破裂"的结构重要度系数最大(0.565),其次为"正极材料分解反应产生氧气和放热"(0.188)、"电解液汽化"(0.175)和"电解液分解反应放热"(0.175)。最后基于这些基本事件,通过提高电池壳体强度、正极材料分解温度、电解液汽化温度及蒸发潜热、电解液分解温度等技术手段降低锂离子电池火灾发生的概率;并发现通过采取优良的生产工艺与正确的使用方式亦能降低锂离子电池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69.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由于动力锂电池使用安全问题,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提升动力锂电池火灾预警响应效率与速度,降低误报率,需要基于STM32系统设计出动力锂电池火灾报警装置,并且使用至少四种传感设备从不用角度详细探测电池运转环境,结合电池预警实际情况,选择出一种适合系统运行的预警方案。  相似文献   
270.
为了探究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在真实应用场景下的热失控及其传播行为特征,选用86 Ah方形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对其在热滥用触发方式下的热失控行为及模组箱体空间与开放空间中的传播行为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单体实验结果表明,电池热失控产生的高温烟气会导致模组箱体内沿高度方向出现明显温度梯度,模组底部与顶部温度测点的最大温差达118.4℃。传播实验结果表明,模组箱体空间内热失控电池通过产气及喷出高温电解液向其他电池传热,在热失控电池影响下,模组箱体空间内3块电池上表面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均高于开放空间实验12℃~150℃,模组空间内热失控电池向同侧两块电池的传热量高于开放空间实验225 kJ和44.4 kJ。但箱体环境中有限的氧气供给会减缓电池在热失控时的内部放热反应进程,模组箱体空间实验中电池热失控峰值温度较开放空间实验低33℃~145℃,并且模组箱体空间实验中热失控完全传播所用时间较开放空间实验滞后213 s。研究结果对于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安全设计和热失控传播阻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