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5篇
  免费   641篇
  国内免费   2312篇
安全科学   460篇
废物处理   437篇
环保管理   240篇
综合类   4335篇
基础理论   809篇
污染及防治   1355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彭克俭  秦春  游武欣  沈振国 《生态环境》2007,16(6):1654-1659
采用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干样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龙须眼子菜对溶液中镉、铅吸附的基本特征。相同浓度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吸附实验结果显示,龙须眼子菜对溶液中镉、铅离子的吸附速度很快,大约20min就能达到平衡,吸附的限速过程是小孔扩散过程,随着时间的延长,吸附的动力学特征可用假二次方程描述。相同时间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吸附实验结果显示,龙须眼子菜对镉、铅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能达到32368和24776mg·kg-1,吸附的浓度动力学特征符合Langmuir曲线方程。所有结果都表明,龙须眼子菜能有效地从溶液中去除镉和铅,可以用于水体镉、铅污染的植物修复,也可把龙须眼子菜干样作为一种新的吸附剂用于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镉和铅。  相似文献   
942.
本文研究了湘南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对NO_3和SO_4~(2-)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红壤对NO_3~-的吸附在浓度低时为负吸附,浓度高时为正吸附,吸附机理为非专性吸附,红壤对SO_4~(2-)的吸附等温式以Freundlich方程最好,在达到最大吸量(X_m)之前,SO_4~(2-)以置换羟基(—OH)的配位吸附为主;而在达到最大吸附量以后,以非专性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943.
镉在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土壤对镉的吸附及其解吸特性,结果表明:红壤、黄棕壤、黄红壤吸附镉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常数K为:黄红壤>黄棕壤>红壤,与土壤基本性质(pH、有机质和无定型铁、锰含量)呈正相关;土壤吸附镉的MgCl_2解吸率为:红壤(50.7—91.9%)>黄棕壤(72.2—80.8%)>黄红壤(63.4—65.5%)>黄潮土(39.0—46.5%),Cu(OAc)_2为:黄潮土(30.0—40.0%)>黄红壤(11.7—22.2%)>黄棕壤(6.9—12.6%)>红壤(2.1—8.0%)。土壤对镉的吸附以离子交换为主,兼有络合或沉淀。如果添加石灰、树脂及葡萄糖,会显著影响土壤对Cd的吸附和解吸状况。  相似文献   
944.
砖红壤中Al和Pb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pH值和离子加入量两个角度研究了砖红壤中Al和Pb的竞争吸附 .结果表明 ,当低数量的Al和Pb共存时 ,离子的吸附量与其单独存在下的情形相比都有所下降 ,该现象在低pH值的条件下较为明显 ,而随着pH值升高则逐渐减弱 ;若Al和Pb共存时的初始浓度均为 1 0mmol·l- 1 ,两者之间的竞争吸附在pH 3 5至 5 5范围内都较为显著 ;此外 ,当0 1mmol·l- 1 的Pb与 1 0mmol·l- 1 的Al共存时 ,Al的吸附没有受到Pb的影响 ,此时尽管Al和Pb的浓度比为 1 0∶1 ,但土壤对Pb的吸附并没有被Al完全抑制 ,反映出土壤表面某些吸附位对Pb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45.
带希夫碱和酰肼基团的壳聚糖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刘芳  董世华 《环境化学》1996,15(3):207-213
本文利用壳聚糖C2位上活泼氨基与水杨醛进行大分子反应,再以环硫氯丙烷作交联剂,合成了带有邻羟基希夫碱基团的交联型壳聚糖螯合树脂;利用带有游离氨基的交联壳聚糖与丙烯腈进行大分子反应,合成了带有氰基的功能聚合物,再由CT-CN与水合肼进一步反应,制得了带有酰肼基轩物壳聚糖螯合树脂。  相似文献   
946.
活性污泥对重金属离子混合物的生物吸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活性污泥研究了影响污泥吸附Zn^2 ,Cu^2 和Cd^2 三种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在实验条件下,温度对污泥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体系Ph值和吸附时间等的影响较为重要,活性污泥对Cu^2 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Zn^2 则与Freundlich模型的符合程度优于Langmuir模型,Cu^2 的吸附与两个模型的符合程度一致,另外,活性污泥对Cu^2 离子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其他离子,但在实验中未发现不同金属离子之间存在明显吸附抑制或促进。  相似文献   
947.
活性炭吸附水中铅离子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骏  秦张峰 《环境化学》1997,16(5):423-428
本文采用两种煤质活性炭,研究了其对不同浓度二价铅离子溶液的吸附,应用固定床吸附动力学模型,Marqadt方法非线性回归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获得了铅离子在活性炭上的扩散传质系数。结果发现,孔扩散系数Dp强裂地依赖于铅离子入口浓度,随着入口浓度的升高,孔扩散系数变小,随后用上述扩攻系数理论预测了其它操作条件下的流出曲线,结果表明实验曲线与理论预测曲线能很好地相符,动态法能可靠地获取固吸附过程的吸附及扩  相似文献   
948.
天然水体沉积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杜青  文湘华 《环境化学》1996,15(3):199-206
本文运用表面络合模式,研究了江西乐安江下游黄龙庙沉积物的吸附特性,测定了样品对重金属CU,cD的吸附等温线和PH吸附突跃曲线;应用FITEQO程序计算了沉积物的表面固有吸附常数;对恒定容量模式,扩散层模式和三层模式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49.
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影响吸附效率的各种因素。考察了多种溶液对吸附银的洗脱效果,发现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不是还原吸附,而是以离子形成与活性炭表面的-NH2和=NH形成络合物而被吸附。  相似文献   
950.
湖泊沉积物对磷酸盐的负吸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分别在高、低两种磷酸盐质量浓度下,研究了6个湖泊沉积物对磷酸盐的负吸附。结果表明,(1)污染严重的湖泊沉积物不仅在上覆水体水质好转时,可能向上覆水体释放磷,即使上覆水体水质没有好转,在一定条件也可能释放;而较为清洁的湖泊沉积物,在上覆水体水质下降时,可能从上覆水体中吸附磷。在水质好转情况下,也可能向上覆水体中释放磷。(2)湖泊沉积物吸附磷酸盐过程中存在负吸附吸附研究中使用较高质量浓度磷溶液是负吸附现象被掩盖的原因;在吸附研究中不仅要重视负吸附,而且初始磷酸盐质量浓度不能太高。(3)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与其有机质、CEC、总氮、总磷以及各形态磷含量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比而言。与总磷以及各形态磷含量的相关性最高。污染较为严重的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