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54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在医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对于新涌现的一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人们称之为"怪病",常以鬼神作祟来解释。现代医学表明,一些新出现的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往往是由病原体引发的。新型病原体非常可怕,一是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不认识它们而不能及时地抵御,二是因为科学家要找到对付新型病原体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往往会造成大范围的伤亡。诺如病毒:病毒界的法拉利从2012年12月以来,日本各地接连发生一系列因诺  相似文献   
102.
秋天的本质在一个"凉"字,俗称"秋凉"。正是这种气温渐低的"凉",常常容易诱发出各种疾病,例如哮喘、心绞痛、消化不良、胆绞痛、栓塞、中风等病症。秋季气候对人体影响1.秋天气温渐低而气压渐高,人体出汗减少,血液流向体表不如夏日那么盛,但脉管仍带有扩张的余势,故秋季正常脉表现为轻虚而微浮,似羽毛状。2.秋季空气干燥,可使气管、喉、肺等呼吸道弹性降低并易产生微小的裂口,纤毛活动减少,使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呼吸道血流减少,从而降低了吸气功能。3.秋季易发疾病,如急性胰腺炎、风湿热、哮喘、慢性肾炎、感冒等。  相似文献   
103.
许多人涮火锅时喜欢下金针菇,但金针菇一定要煮熟再吃,否则容易引起中毒。因为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秋水仙碱,人食用后,容易因氧化而产生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它对胃肠黏膜和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一般在食用30min-4h内。会出现咽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4.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1,(10):70-70
世卫组织:空气污染致全球每年200多万人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空气污染严重,部分国家及地区的空气中所含悬浮微粒超过标准值15倍,以致全球每年死于空气污染者达200余万人。PM10微粒为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微粒,能渗入肺部及血液循环,引发心脏病、肺癌、哮喘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05.
每年三四月间,是春笋大量上市的季节,鲜美的春笋常常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与此同时,医院里因为食用春笋而引发过敏性皮炎、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也随之增多。医生提醒大家:春笋虽美味,但不宜多食,尤其是有胃肠道疾病的人更要少吃。竹笋性寒味甘,又含较多粗纤维素,大量进食后,较难消化,会对胃肠造成负担,脾虚肠滑者、年老体弱消化不良者不  相似文献   
106.
国家环保部官网近日发布《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以下简称《公告》),这是环保部门首次发布环境与健康关系的指引。《公告》中对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危害都作了非常简明易懂的阐述。据悉,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会诱发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而看上去清洁的水不一定安全,生活饮用水是否卫生安全,需经过专业检测确定,不能仅通过“看、闻、尝”等简便方法来识别,此外,该《公告》指出,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但若不清除污染,就无法保障我国农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7.
陈悦 《环境教育》2014,(6):87-87
正雾霾来袭,城市受到严重污染。因为雾霾,我们的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多次被叫停;因为雾霾,我身边的小伙伴多次感染呼吸道疾病;因为雾霾,妈妈和她的同事面部多次过敏。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深刻认识到空气污染已经给我们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班队会上,老师告诉我们许多关于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并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08.
在防治非典的战斗中,医生们告诫人们,要经常开门开窗透气,可大大降低进入室内病毒的密度,最大限度地预防非典的流行。有人讲,非典在南方一带流行没有那么厉害,是和南方天气较热,人们习惯开门开窗;而北方较冷,人们习惯于关门闭室,不让空气流通,所以非典起源于南方,而流传到北方后,疫情更加严重。此说,未经权威人士认可,可是,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09.
110.
为研究黑碳(BC)对呼吸系统急性发病的影响及气温的修正效应,收集北京市2009~2012年264075例呼吸系统急诊病例与同期空气污染物(BC、PM2.5、SO2、NO2)及气象数据,在划分呼吸道感染部位(上、下呼吸道)与人群年龄的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与广义相加模型进行建模.首先分别研究BC、气温与发病的(滞后)关联,继而构造二元交互模型探索气温-BC的协同关系,再分层量化BC在不同气温水平的健康影响;并同时纳入气态污染物验证BC结果的稳健性.结果表明,对总呼吸系统、上感、下感而言,气温-发病风险的暴露-响应曲线均近似“V”型,阈值温度分别为24℃、26℃和24℃,且低温的滞后累积影响强于高温.主效应模型揭示BC诱发即时性风险,影响在3d内消失;BC浓度每升高四分位数(IQR),总呼吸系统、上感、下感的超额发病风险(ER)分别为1.97%、2.64%和1.34%.少儿(£14岁)超额发病风险最高(总呼吸系统,3.40%),而老年组(³60岁)结果不甚显著.双污染物模型显示,BC与SO2共存会放大BC关联风险,尤以上感响应明显;而BC与NO2共存会适度增强下感风险.BC-气温的非参数二元模型显示,BC升高使发病风险类似对数函数上升,且高温会显著增强BC的健康影响.分层模型得到,每IQR BC在气温高于阈值时导致的下感风险显著高于上感,分别为5.55%、1.27%(P>0.05);而低于阈值时BC所致上、下感风险相当,均在0.55%左右.BC对呼吸系统发病的急性影响与感染部位和气温水平紧密相关,不同年龄段间也体现差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