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64篇
综合类   139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31.
黄淮海南部位于长江、黄河、淮河等重要水系长期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其沉积地层记录了中国东部第四纪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和人类活动等诸多环境演变的信息。研究显示黄淮海南部第四纪广泛发育海侵—海退旋回层序,然而海侵次数和时间仍存在争议,相关层序地层研究开展较少。基于黄淮海南部地区公开发表的34口典型钻孔,结合3个露头剖面,对地层进行了分区。将黄淮海南部第四系岩石地层划分为连云港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长江三角洲北翼和南黄海陆架区四个地层区。基于钻孔的岩相和生物相特征,识别出暴露相、风暴潮相和浅海相冷水团沉积三个标志性沉积特征,并将地层划分为五个典型的沉积相组合,即河道—河漫滩相组合、潮间—潮下—浅海相组合、滨岸沼泽—障壁海岸—滨海相组合、潮坪—潮上相组合和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相组合。在此基础上,重建了黄淮海南部第四纪的环境演变历史,结果表明首次海侵时间为早更新世(不早于1.9 Ma),中更新世后才出现明显的海、陆交替特征。最后,还对年代地层的新方法(如宇生核素)和层序地层的建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32.
周鸿 《防灾博览》2008,(1):45-46
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作为记者我第四次走进"金三角"腹心地带的缅甸瓦邦南部地区采访,所见所闻感受到的是"金三角"的更大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633.
郭红梅  赵真  张莹  邝俊成 《灾害学》2021,(3):147-152
地震灾害风险的形成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灾"强调的不仅是地震本身,还包括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而地震引发次生灾害的类型丰富多样,不同场景引发的次生灾害类型不同.以山地地区为场景,基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成果,考虑山地地质灾害的影响,给出以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地震灾害综合风险为标度的风险...  相似文献   
634.
从水环境质量、水资源和水生态(“三水”)的角度对我国南部地区城市水生态环境进行了现状调研与问题解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城市普遍存在管网建设滞后的问题,近五成的城市排水管网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污染源以电子、汽车制造、化工和有色金属等重污染行业为主;区域内城市季节性面源污染严重;四分之一的城市属于重度缺水,水量型与水质型缺水并存以及水生态功能脆弱等。结合国家和城市相关规划要求,以深圳市为例构建水环境目标,并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其水环境进行了模拟预测,分析了不同方案策略下目标的可达性。以此得出具体的分阶段治理措施:近期阶段(到2025年)重点进行控源减排、加大管网建设力度、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重污染企业产业升级和清洁生产、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构建节水型城市,并进行水生态的治理;中期阶段(到2030年)在控源减排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水资源合理利用、建成完整的节水型城市体系、修复水生态系统;远期阶段(到2035年)重点进行水生态恢复,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措施提高城市水生态系统功能。本研究可为南部地区同类城市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5.
本文根据1982~1985年四川盆周21个山地剖面气候考察资料,分析了盐周山区热量资源特点。着重指出盆周山区的热量资源较同纬度的华中、华东山地具有明显优势;还指出山区逆温的生成对山区气象要素随高度的垂直变化有较大影响;最后提出了利用山区热量资源、开发山区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36.
利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GC-MS)对四川绵竹 阿坝剖面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及其来源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土壤中PAHs的生态毒性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冬季和夏季土壤中∑16 PAHs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2.78~1131.57 ng/g和64.5~461.29 ng/g,整体表现为冬季含量高于夏季,且与高程不存在相关性;冬季和夏季土壤中PAHs均主要来源于木材、煤的燃烧,部分采样点受石油燃烧污染;将土壤中多环芳烃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Bapeq)与荷兰目标值(32.96 ng/g)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夏季PAHs基本无潜在生态毒性风险,而冬季高度脆弱地区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毒性风险.  相似文献   
637.
飞水岩泥石流位于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乡,是一条中频中等规模的泥石流沟。该泥石流沟严重威胁着沟口附近的医院、办公楼和民居等安全。在对该沟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化综合评判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其严重性进行了分析。综合评判结果显示飞水岩沟属中等严重的泥石流沟。运用泥石流风险评价理论,结合泥石流的危险度评价和易损度评价,综合飞水岩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H单=0.52)和灾害的易损度评价(V单=0.59),运用自然灾害风险度模型,得出了飞水岩沟泥石流的风险度为0.31,为中度风险泥石流沟。针对飞水岩沟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38.
四川绵竹清平乡文家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年8月13日四川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暴发特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简称"8.13"特大泥石流)。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此次泥石流灾害的特征,并从其形成条件入手,探讨了此次灾害的成因和未来发展趋势。文家沟流域在2010年8月12日16时至13日04时的降雨量达227 mm,暴雨形成强大洪水冲刷流域内在地震期间形成的滑坡-碎屑流堆积体,并形成高容重粘性泥石流。泥石流依次冲毁沟内19座谷坊和1座拦挡坝,冲出总量达429.3×104 m3,完全堵断绵远河,形成长约1 650 m、宽约420 m、高约12 m的堰塞坝,堰塞湖回水长1.5 km。泥石流共造成6人死亡或失踪,379间房屋被冲毁掩埋,汉(旺)清(平)公路中断,2座桥梁被毁。研究表明,松散物质的极大丰富和堵溃是导致"8.13"特大泥石流规模巨大的主要原因;文家沟在短期内泥石流仍会频发,但规模要比"8.13"泥石流小。  相似文献   
639.
四川省重点流域浮游植物群落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四川省纳入省控以上地表水、重点湖库及饮用水源地154个水质断面进行了浮游植物优势种、藻类密度及叶绿素a同步调查监测,分析了全省重点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建立了四川省地表水环境藻类数据库。  相似文献   
640.
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特定的地质环境背景、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地面沉降现状的分析,阐述了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地下水过量开采、工程建设产生的附加荷载、土体自然固结压实、海平面上升四个方面,并初步探讨了各个驱动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地下水过量开采、土体自然固结压实为连云港南部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控制范围存在区域性差异;工程建设产生的附加荷载和海平面上升是不可忽视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