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424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10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91.
采用柱浸出实验方法,考察了飞灰、磷酸盐稳定和自然老化稳定后飞灰的长期浸出特性.结果表明:灰样浸出液的pH值从初始的较低值快速上升到较高值后趋于稳定,3种飞灰都有较强的酸中和能力;Ca的浸出浓度远高于Pb,Cd,Zn,Cr和Ni等重金属,在浸出初期甚至达到100g·1-1以上;重金属均呈现初期快速溶出的现象;对比稳定化处理前后飞灰的柱浸出实验结果,表明磷酸盐稳定及自然老化稳定后飞灰具有更好的长期稳定性;对比柱浸出实验和国标GB5086.1-199r7的浸出结果,表明后者可能低估了稳定后飞灰处置初期重金属的浸出风险  相似文献   
192.
以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某水塘受重金属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加固定比例的水泥、粉煤灰和硫化钠,对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底泥初始含水率对底泥固化体的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固化体的抗压强度随底泥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降低.底泥固化体的Pb、Cd、Zn等重金属浸出浓度明显降低,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93.
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稳定化固化修复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某市排污渠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中对重金属污染底泥稳定化固化处理技术的研究,研究了不同添加比的水泥对砾砂质和黏质底泥中重金属的无害化处理效果及规律,介绍了固化稳定化工艺流程和设备,可供国内同类工程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194.
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国内外土壤Hg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比较了中国和美国对汞污染土壤处理技术规定;在此基础上对热脱附、固化/稳定化、化学萃取和植物修复等Hg污染土壤治理修复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各技术的特点、优势和局限,可为我国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5.
周子阳  庞瑞  宋波 《环境科学》2023,44(9):5299-5307
为探讨外源离子态镉(Cd)进入红壤后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在农田土壤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d (0、0.3、2.0、5.0、10、30、60和100 mg ·kg-1),分别于第3、7、14、28、42、56、70和84 d时取样,采用BCR分级提取法分析农田土壤Cd的赋存形态,使用3种动力学模型模拟农田土壤Cd的稳定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外源Cd进入土壤后,土壤Cd的形态会重新进行分配,趋向于供试土壤Cd原始形态分布特征,Cd与土壤的结合强度会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总再分配系数会逐渐趋于1.②红壤中外源Cd的稳定化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弱酸可提取态会逐渐向其他3种形态转换,最终转换为残渣态.在84d内,可氧化态在0.3 mg ·kg-1时,会随时间逐渐减小,其余形态则相反.在84 d内,可还原态在30 mg ·kg-1以下时,会随时间逐渐减小,其余形态则相反.③在红壤中,外源Cd的稳定化过程主要是多个反应机制共同控制的扩散过程.当外源Cd添加量越高时,会导致其残渣态的变化速率越高.研究结果可为以外源Cd为基础的相关研究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壤风险管控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6.
目的 拓展多通道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探究环氧树脂在固化行为中的分子结构变化以及不同固化深度下的动力学参数与恒温固化模型。方法 采用多通道原位红外光谱的表征方法,对N,N,O-三缩水甘油基对氨基苯酚(环氧树脂AFG-90)与甲基纳迪克酸酐(MNA)的环氧涂层的固化过程进行30、40、50、60、70 ℃等5个温度下的原位红外光谱监测,基于特征官能团吸光度的变化,研究恒温固化模型。结果 通过特征官能团吸光度与温度、时间的关系,计算得出AFG-90与MNA的环氧树脂固化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固化模型、达到不同固化度下的固化时间,求解得在不同固化深度下的活化能Ea主要在58~74 kJ/mol变化,且其均值为69.43 kJ/mol。结论 获得了AFG-90与MNA的环氧树脂固化体系在固化过程中动力学参数和模型,同时试验结果表明,多通道原位红外光谱技术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固化反应动力学的有效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197.
林龙勇  阎秀兰  杨硕 《环境科学》2019,40(8):3785-3791
本文以铁铈氧化物(Fe-Ce,FC)为研究对象,评估其对中国3种典型砷(As)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效果,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能散X线分析仪(SEM-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光谱学技术探索FC对As(Ⅴ)的微观吸附特征.结果表明,FC能使土壤毒性浸出As含量显著降低84. 1%~98. 3%,且在碱性土壤中表现出较强的高p H适应性,能显著增加吸附态As(F1+F2)向水合铁铝氧化物结合态(F3+F4)的稳定化. FC能使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效态P含量显著下降47. 13%~60. 32%,不仅能缓解P竞争土壤As(Ⅴ)吸附位点,而且能有效预防周边水体的面源污染.通过SEM-EDS和XPS分析,发现As(Ⅴ)吸附产物表面均检测到Fe、Ce和As这3种元素,且As主要吸附于Fe原子表面. FC在我国土壤砷污染稳定化修复领域具有较好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8.
采用过硫酸钠、石灰、粉煤灰、电石渣为固化剂材料,设置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配比下石油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毒性浸出浓度、酸中和容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模糊优选理论筛选出固化剂最优配比,利用pH值、温度、S2O82–含量、总石油烃含量、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试验分析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从极差分析得到过硫酸钠对石油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毒性浸出浓度影响最大,石灰对酸中和容量影响最大;以无侧限抗压强度、毒性浸出浓度、酸中和容量和处理成本作为模糊优选指标,过硫酸钠、石灰、粉煤灰、电石渣掺量分别为0.6%、8.0%、10.0%、6.0%时为最优配比,此时处理后的污染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630.40kPa,毒性浸出浓度为4.44mg/L,酸中和容量为385.71cmol/kg,处理成本为136.46元/t,处理后的污染土达到了废物再利用的强度和环境安全要求;过硫酸钠氧化去除土中部分石油,石灰、粉煤灰和电石渣水化反应生成胶凝物质包裹吸附石油,并胶结土壤颗粒,使处理后的污染土毒性浸出浓度降低,强度及酸中...  相似文献   
199.
200.
李赓  李海波  李英华  陈熙 《环境工程》2022,40(3):118-125
砷(As)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复杂, 常规固化稳定化材料处理不同形态As时存在局限。针对该问题,通过整合生物炭(bio-char, BC)表面吸附-静电引力-络合螯合与铁锰双氧化物(ferric manganese binary oxides, FMBO)共沉淀-氧化还原作用, 制得负载了FMBO的BC新功能材料BCFM, 并与硅酸盐水泥复配固化稳定化As, 利用响应面法探讨影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CFM与硅酸盐水泥配比为9.88%和8.80%、养护20.53 d条件下, As浸出浓度最低为0.055 mg/L, 可交换态含量占比从4%降至0.5%, 残渣态含量占比从77%升至87%, 无侧限抗压强度>50 kPa。推测BCFM固化稳定化机制为Fe-O(H)-As共沉淀、Mn-O(H)-As氧化和BC功能的联合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长效固化稳定化As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