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4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645篇
安全科学   83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42篇
综合类   2394篇
基础理论   330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150篇
社会与环境   645篇
灾害及防治   207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425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脱氮技术,但是其启动过程和稳定状态的表征目前仍缺乏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在水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颜色空间重点监测ANAMMOX启动过程中污泥的颜色变化,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菌群的种类和数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水质特征,整个启动过程可分为活性迟滞期、活性增强期、负荷提高期、稳定运行期.与此同时,HSV、CIELAB颜色空间的指标,整体上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然后保持稳定.污泥颜色的变化与水质的变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中优势菌群的变迁一致,因此,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进而表明,采用颜色空间可对ANAMMOX启动过程进行准确表征;(2)当遇到高负荷引起的冲击时,H、S、a~*、b~*、C_(ab)~*等指标与总无机氮(TIN)容积去除速率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H_(ab)出现了突升,但均能准确反映出系统的冲击特性.提出了基于颜色空间表征ANAMMOX启动各阶段的方法并建立了一套冲击过程指标体系,为颜色空间在ANAMMOX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2.
通过空间数据探索分析和传统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索分析了2004—2013年重庆市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结果表明:1重庆市县域经济差异总体呈"抛物线"型变化,其中"1小时经济圈"的县域间经济差异和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较大,渝东北翼、渝东南翼县域间经济差异较小;2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极化趋势明显,经济水平相似县域在空间上集聚,"1小时经济圈"的主城县域始终是经济发展高值聚类和热点区的核心地域,经济发展低值聚类和冷点区的县域在渝东北翼及渝东南翼集聚;3县域经济增长呈明显的空间极化现象,经济增长高值聚类和热点区县域在重庆主城区集聚,三大区域间经济增长不均衡。针对重庆市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化的结论及重庆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3.
为探索乡镇尺度上土壤属性空间分布预测的最佳方法,以江西省万年县齐埠镇为例,借助四方位搜索法、地统计学和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提取环境因子(地形因子和植被覆盖指数)和邻近信息[w(有机质)与w(速效钾)],构建OK法(普通克里金法)、RK1法(仅基于环境因子的回归克里金法)以及RK2法(基于环境因子和邻近信息的回归克里金法)对齐埠镇耕地表层(0~20 cm)土壤w(有机质)、w(速效钾)空间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齐埠镇土壤w(有机质)平均值为35.03 g/kg,w(速效钾)平均值为96.73 mg/kg,均为中等空间变异性.对62个样点进行建模,16个测试样点进行独立验证的误差分析表明,RK2法对土壤w(有机质)、w(速效钾)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较OK法分别降低了18.05%、18.01%、21.77%和7.25%、9.49%、9.84%;较RK1法分别降低了22.48%、20.91%、22.02%和9.27%、12.61%、13.52%.研究显示,RK2法明显提高了土壤w(有机质)、w(速效钾)空间分布模拟精度,并且存在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4.
精确识别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是进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利用MODIS卫星数据,采用基于地面气象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观测数据为基础的反演模型,反演获取2013年12月珠三角地区典型大气污染过程1 km分辨率的PM_(2.5)浓度数据,对比分析遥感反演及基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观测数据的空间插值方法对区域、城市和乡镇尺度PM_(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的再现效果差异。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PM_(2.5)遥感反演结果与地面观测数据的相关性达到0.74,相关性水平较好,遥感反演结果可描述区域、城市和乡镇尺度上PM_(2.5)污染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识别不同空间位置的污染程度差异;基于站点观测数据的空间插值方法对PM_(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的再现能力有限,在区域尺度PM_(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时效果尚可,在站点有限的城市和乡镇尺度分析中效果不佳,容易产生对高浓度污染地区的误判;在需要利用站点观测数据分析区域尺度PM_(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时,析取克里金、反距离权重或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5.
文章通过判别分析法,尝试构建一套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县通用的指标体系,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国土空间开发支撑条件。通过在广西10个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县的实践应用,将县域空间划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城镇空间分别小于30%、20%和10%,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空间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空间均大于50%。研究成果为全省范围推广县域空间功能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存在难点:在土地权属大多不属于政府、试点区内原住民众多的情况下,须获得有效管理权并保障保护和实现公益功能必须的资金供给.基于对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管理等方面典型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条以在空间上细化保护需求为特点的保护地空间分区管制技术路线:以“生态系统服务”衡量国家公园这种保护地类型如何实现“保护为主,全民公益性优先”,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提出对重点保护对象状态进行空间等级划分,在具体的空间小区制定保护需求清单,并配套环境地役权制度以使空间细化管制能落地.这一方法可以应用于国家公园的空间规划、功能分区及对应的管理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17.
京津冀区域环境形势及绿色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和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环境污染严重是影响京津冀区域民生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在分析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基础上,阐明走绿色发展之路,才是改善京津冀环境质量的根本途径,并从守底线、优布局、调结构、强基础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8.
我国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实现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大幅削减.然而,单纯粗放式的基于“去除效率”的管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常态下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目标.针对这一短板,本文提出了“污染物综合管控效率”的概念,以此为基础,给出了污染物从产生、收集、治理到排放全过程管控指标的量化方法,并分别从国家政策制订和决策层面、企业在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层面,以及政策实施效果体现的社会层面,分别提出了以“污染物综合管控效率”为目标导向的全过程精细化管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9.
为深入了解西安市大气污染程度,对2015年西安市主要大气污染物(SO_2、NO_2、CO、PM_(2.5)、PM_(10)、O_3)的空气质量指数进行了逐日变化分析、相关性分析及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SO_2、NO_2、CO、PM_(2.5)、PM_(10)空气质量指数春冬季高于夏秋季,而O_3空气质量指数则是春冬季低于夏秋季。11月和12月份污染较为严重。在4个季度中,PM_(2.5)和PM_(10)与气态污染物SO_2、CO、NO_2均呈正相关,说明PM_(2.5)、PM_(10)与这3种气态污染物具有同源性。SO_2与CO、NO_2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三者均受化石燃料燃烧及机动车尾气影响。O_3与CO、SO_2相关性不大,与NO_2在二季度呈现正相关。SO_2、NO_2、PM_(2.5)、CO、PM_(10)多聚集在高新西区、莲湖区、碑林区、经开区、雁塔区、长安区,O_3多聚集在阎良区、未央区和灞桥区。  相似文献   
120.
城市交通排放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研究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对制定减少排放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该研究根据北京市城区路网车流数据计算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确定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模式。结果表明:轻型汽车流量在路网中比例为93%,对CO和HC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93%和89%重型汽车流量在路网中比例为6%对PM和NO_x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92%和73%,摩托车的流量和污染物排放比例均较低;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车流量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的空间模式为聚集模式通过高/低聚类分析发现车流量和污染物总排放量的空间模式为高值聚集;热点图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热点地区主要位于二环至四环之间的中部和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