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沈晓悦 《环境保护》2007,(15):27-28
国际贸易中,按货物的流向可把关税分为进口关税、出口关税和过境关税三类.出口关税是指对运出关境输往国外的货物或物品课征的关税.出口关税的课征,原来主要是因为财政上的目的,但出口关税的课征会影响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各国为了鼓励出口,大都先后取消了出口关税.  相似文献   
172.
《绿色视野》2008,(12):33-34
随着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消费蔚然兴起,国际绿色贸易每年都以较快速度增长。绿色贸易出现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我国构筑的绿色贸易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绿色贸易中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法是什么?为此,我们邀请安徽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江激宇博士,全面解读绿色贸易。  相似文献   
173.
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对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文从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的角度,分别对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尽管在产值总量上,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做出“贡献”,但是从弹性系数角度,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地区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在逐渐减缓,表明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并不是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罪魁祸首”,反而是减缓这种压力的主要贡献力量。但是,不可否认,在我国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早期阶段,由于部分地区急于吸引外资,以及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的确在某些方面,外资和外贸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4.
国际贸易活动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导致市场失灵、干预失灵的深层次原因是利益驱使、连锁效应、不平等贸易、管理缺陷四大因素的观点。同时,也从我国贸易战略、政策、宣传、预测、立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75.
176.
一、引言 在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情况下,环境保护正被各国用作为非关税壁垒的工具.发达国家要求进口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要符合一定的环保标准,因此,企业为追求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兼顾经济与环保因素.今天企业的发展,已不再只是面临资源与能源如何有效利用的问题,它同时会受到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7.
在每年不断增长的劳动投诉和劳动争议案件中,加班加点一直是一项居高不下的“控诉”内容.由于在标准工时制度之外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非标准工时制的适用,使得一些企业希望通过走非标准工时制的捷径来逃避对加班加点高额劳动成本的承担,或者应对国际贸易市场对企业执行基本劳动标准的准入,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论行业、不管岗位,千方百计寻找一些理由要求实行非标准工时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8.
门淑莲  颜易 《环境保护》2012,(10):39-41
2009年,我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同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使我国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巨大节能减排压力.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国碳排放所生产的商品相当部分是销往了美、日等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是这些廉价商品的最终消费者,而中国却是碳排放生产国,并由此必须面对日趋严重的外部绿色贸易壁垒和内部环境治理压力.  相似文献   
179.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0.
苏昕  贺克斌  张强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9):1022-1028
随着中国能源消耗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国国际贸易尤其是中美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国际贸易对于大气污染的影响却鲜见系统研究. 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法,采用基于技术的、自下而上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探讨了中美贸易隐含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问题. 结果表明:由于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顺差较大且商品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造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着较大的污染物排放逆差. 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隐含的SO2、NOx和PM2.5的排放逆差分别为174.26×104、131.15×104和46.88×104t. 有行业针对性的污染物减排措施可以降低中美贸易隐含的污染物排放量;1997—2007年污染物燃烧排放因子和非燃烧直接排放强度的下降就可使出口贸易隐含的SO2和PM2.5排放量降低96.41%和226.26%. 占出口份额最高的机械类制造品的SO2、NOx和PM2.5排放强度分别为72.63、58.38和20.74t/108元,低于所有出口商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平均值, 中国应加强这种高附加值、低污染物排放的商品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