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81.
在每年不断增长的劳动投诉和劳动争议案件中,加班加点一直是一项居高不下的“控诉”内容.由于在标准工时制度之外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非标准工时制的适用,使得一些企业希望通过走非标准工时制的捷径来逃避对加班加点高额劳动成本的承担,或者应对国际贸易市场对企业执行基本劳动标准的准入,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论行业、不管岗位,千方百计寻找一些理由要求实行非标准工时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2.
门淑莲  颜易 《环境保护》2012,(10):39-41
2009年,我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同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使我国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巨大节能减排压力.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国碳排放所生产的商品相当部分是销往了美、日等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是这些廉价商品的最终消费者,而中国却是碳排放生产国,并由此必须面对日趋严重的外部绿色贸易壁垒和内部环境治理压力.  相似文献   
183.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4.
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对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文从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的角度,分别对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尽管在产值总量上,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做出“贡献”,但是从弹性系数角度,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地区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在逐渐减缓,表明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并不是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罪魁祸首”,反而是减缓这种压力的主要贡献力量。但是,不可否认,在我国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早期阶段,由于部分地区急于吸引外资,以及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的确在某些方面,外资和外贸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5.
苏昕  贺克斌  张强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9):1022-1028
随着中国能源消耗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国国际贸易尤其是中美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国际贸易对于大气污染的影响却鲜见系统研究. 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法,采用基于技术的、自下而上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探讨了中美贸易隐含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问题. 结果表明:由于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顺差较大且商品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造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着较大的污染物排放逆差. 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隐含的SO2、NOx和PM2.5的排放逆差分别为174.26×104、131.15×104和46.88×104t. 有行业针对性的污染物减排措施可以降低中美贸易隐含的污染物排放量;1997—2007年污染物燃烧排放因子和非燃烧直接排放强度的下降就可使出口贸易隐含的SO2和PM2.5排放量降低96.41%和226.26%. 占出口份额最高的机械类制造品的SO2、NOx和PM2.5排放强度分别为72.63、58.38和20.74t/108元,低于所有出口商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平均值, 中国应加强这种高附加值、低污染物排放的商品出口.   相似文献   
186.
我国出口贸易深受绿色壁垒影响.这一问题由环境标准引起,但实质还是经济利益问题.本文对我国出口贸易遭受"绿色壁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战略对策,以期能促进我国突破绿色壁垒能力的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87.
Kholy  OA 《产业与环境》1996,18(4):13-15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展几乎完全依赖于技术转让。但发展中国家往往消息太不灵通或装备太差,无法对这些技术的环境危险性采取所需要的预防措施。发展中国家需要提高工业企业的内部管理,并在参加获取新技术的谈判之前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今后,新兴工业化国家可能要参与开发和在全世界推销环境上良性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8.
纵观2006年,面对世界各国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发达国家普遍通过不断提高利率为经济降温。宏观调控措施已在世界各国产生积极的效果,国际油价和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理性投资和房地产市场也都在各国得到抑制和改善。由此可见,我国2007年经济发展仍将具有一个相对宽松和不断向好的国际环境,高油价和高初级产品价格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会有所减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会明显增加。为此,我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从经济发展的“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189.
随着全球经济化和贸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社会对贸易中的隐含碳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梳理了隐含碳的概念及估算方法,首先对隐含碳概念以及渊源进行阐述;其次,归纳分析3种碳排放责任的认定原则,由此判定共同负责制应是断定一国隐含碳责任的依据;第三,对目前3种估算隐含碳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关系研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90.
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关系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国际背景下,由欧盟、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最先提出的“边界碳调整”这一贸易措施在国际上许多立法和政;台场合正被反复提及。本文就“边界碳调整”贸易政策产生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面,瞄的挑战等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强调了该项政策被赋予了一定的地缘政治涵义,即尽快将中国、印度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纳入到2009年底即将出台的后京都国际气候制度中,使这些国家逐渐承担实质性的减排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