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365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83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中国畜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刚  王明利  杨春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2):2137-2146
农业地理集聚是有效实现农业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以畜牧业为例,采用基尼系数、专业化指数、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平均集聚率等指标与模型,分析了畜牧业地理集聚的发展特征、演变态势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980-2011 年中国畜牧业地理集聚程度不断增强,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再到稳定上升的阶段性演化特征,但不同畜产品生产的地理集聚过程差异显著;省域尺度上,畜牧业平均集聚率重心不断北移,逐步形成了北方地区高度集聚、南方地区中低度集聚的空间分异格局;畜牧业地理集聚格局经历了由自然集聚到空间重构再到空间优化的过程,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力以及市场与政策,在不同时期主导着中国畜牧业空间格局的演变,构成了我国畜牧业地理集聚格局的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632.
文章选取中国283个地级市,采用ArcGIS、GeoDa软件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讨PM2.5的时空分异态势,分析形成分异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世界卫生组织设定PM2.5的年均浓度值为标准,中国地级市超出规定上限数占比由71.02%降至40.76%;PM2.5整体呈现显著正相关,地级市之间集聚性有增强-降低-增强的过...  相似文献   
633.
基于地理回归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作物空间格局反映了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特征,是了解生产资源利用状况及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研究旨在探索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数据空间化的方法,实现对历史农业统计数据的空间化表达。将传统的农业统计调查与先进的遥感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农作物格局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农作物空间适宜性分布概率,在此基础上将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数据利用空间迭代分配方法,实现统计数据空间化的研究。论文选取中国东北三省作为方法研究区,实现了对该地区2000—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空间化表达,经检验,该方法对东北三省水稻空间化精度为0.76,能够较好地完成农作物时空播种面积统计数据空间化工作。该方法是农作物调查和遥感时空格局解译研究的有效补充,为丰富农作物空间数据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34.
采用降水集中度、等级分析及小波相干等方法,探讨了江淮下游里下河腹部地区1957—2006 年间降水、水位的等级特征及两者关系。结果表明:①年降水量的集中期与集中度皆为减小趋势,两者在1980 年前后由同相位转为反相位相关。②汛期高等级降水的日数和贡献率皆以1980 年代最高。不同等级的降水日数皆为减少趋势,但高等级降水的贡献率在大洪涝年中异常偏高,表明降水强度加强。③低、高等级水位日数皆为减少趋势,但低、高等级水位的贡献率分别呈增加、减少趋势,而中等级水位的日数与贡献率都显著增加。较之降水日数,降水贡献率对水位等级变化更具决定性影响。④高等级降水与水位在日数上呈显著的同相位正相关,但低等级相反,而中等级为较弱正相关,且等级降水总量与相应水位贡献率的相位关系亦具类似特征。高、低等级降水与水位的贡献率皆为显著同相位正相关,但在中等级上,其相位特征较弱。  相似文献   
635.
厘清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0年、 2010年和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识别了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自然健康指数整体上为上升趋势,北部和西部区县优于东南部区县;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指数整体上为下降趋势,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大城市的中心城区生态健康水平较低,燕山和太行山区以及环渤海区县,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较高;研究期内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格局保持相对稳定,热点区及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冀北山地和太行山区,冷点区及次冷点区主要分布在东南平原区和部分大城市周边地区.人口密度、年均气温、人均耕地面积和城镇化水平为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的主导因子,均与其呈现负相关驱动特征.  相似文献   
636.
PM2.5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及时准确地掌握高时空分辨率的PM2.5浓度对空气污染防治起着重要作用.基于粤港澳大湾区2015~2020年多角度大气校正算法(MAIAC)1 km AOD产品、 ERA5气象资料和站点污染物浓度(CO、 O3、 NO2、 SO2、PM10和PM2.5),分别建立了估算PM2.5浓度的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 BP神经网络模型(BPNN)、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SVR)和随机森林模型(RF).结果表明,RF模型的估算能力优于BPNN、 SVR和GTWR模型,BPNN、 SVR、 GTWR和RF模型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22、 0.920、 0.934和0.98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7.192、 7.101、 6.385和3.670μg·m-3,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5.482、 5.450、 4.849和2.323μg·m-...  相似文献   
637.
以2000~2022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为因变量,以地形、气象、社会经济因素为自变量,借助能很好处理尺度差异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探讨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2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波动变化,以改善为主,增长速度为0.245%/a;流域植被空间分布模式为东西低,中部高的空间分异;未来流域大部分地区有退化风险.不同影响因子对于长江植被的作用出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坡度、高程、气温及相对湿度是长江流域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人为因子对于植被的影响力相对较小.植被与各个影响因子的响应尺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地形和气候因子等自然因素对于植被的作用尺度较小,仅为43,而社会因素的作用尺度较大(>870).  相似文献   
638.
路易·皮斯霍斯1957年生于美国的爱荷华州,是美国著名的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1980年,年仅23岁的皮斯霍斯就获得了诸多一流的摄影奖项,之后便就职于《国家地理》杂志,并成为《国家地理》杂志社第一个受雇期超过十年的摄影师。  相似文献   
639.
2012年7月20日,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组织举行专题报告会,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夏光主任作了题为"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的形势报告,环境发展中心100余名干部  相似文献   
640.
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方红豆杉地域分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是影响植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潜在分布范围变动的影响,对促进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11个环境变量,预测2050s三种气候情景下(RCP2.6、RCP4.5和RCP8.5)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状况,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探讨其分布格局的改变对我国亚热带北界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南方红豆杉的适宜栖息地(生境指数P >0.2)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暖温带季风区,绝大部分核心栖息地(生境指数P >0.6)分布在秦岭大巴山以南地区;(2)Jackknife测试结果显示,最冷季降水量(bio19)、气温平均日较差(bio2)、气温年变化范围(bio7)、最暖季平均温度(bio10)和海拔(Elev)对南方红豆杉空间分布适宜性影响最大; (3)随气候变化,2050s南方红豆杉有沿纬度向北和海拔向上迁移的趋势,并且我国亚热带北界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将逐渐向北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