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8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376篇
基础理论   8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08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我国乡村城市化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通过实例说明加强小城镇的规划、正确进行功能分区、促进乡镇工业结构优化在解决小城镇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2.
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城市化发展效率、环境发展质量、居民生活条件和城乡差距等5方面,遴选了19个影响城市化质量的关键表征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海西区城市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海西区城市化质量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力。研究表明:2005~2014年海西区城市化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化质量增长幅度正向加速,但城市间发展速度差距逐渐拉大;2009~2014年各城市间空间相互影响作用较大,呈现较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分化现象,极化中心带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城市化发展效率”、“环境发展质量”是影响推动城市化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大部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与“城市化发展效率”呈相似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与“环境发展质量”的发展呈相反趋势,较为发达城市受各因子影响弹性较小,中小城市对因子影响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33.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的核心增长极,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伴随高速的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长株潭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文章从土地利用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质量状况、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资源能源利用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压力,主要体现在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与土地需求的矛盾凸显,"摊大饼"的扩张模式带来生态风险;重工业和污染排放集聚,累积性污染突出;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形势不容乐观;资源能源利用方式粗放等。结合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34.
构建反映生态文明与城市化发展内涵的两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借助Arc 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分析京津冀13市2007—2016年生态文明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生态文明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从2007年13市均处于拮抗发展阶段,到2016年实现较低水平协调,多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②生态文明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全局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处于高-高集聚区与低-低集聚区的城市最多,北京、廊坊和保定三地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最为显著,此三地对周围临近城市的辐射能力更强。基于分析结论,提出实现京津冀13市生态文明与城市化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策略:①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化进程,强力推进京津冀"弱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同频共振",推动京津两地优势资源向河北溢出和辐射。②强化三地的区域协作,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利用高水平集聚区的示范效应,带动和提升低水平集聚区协调发展,加强三地环境治理的联防联控,构建共建共治发展平台。③根据耦合协调度"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差异,三地政府还需根据自身特色,因地制宜研判和明确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35.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利用1997—2008年辽宁沿海各城市的城市化和气候指标,运用线性拟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盘锦和大连的气温在城市化影响下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外,其他各地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合理水平、下垫面变化和城市环境共同构成葫芦岛、锦州、营口和大连城市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在盘锦和丹东,城市规模和城市环境是第一主成分,产业结构合理水平和下垫面变化是第二主成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应控制人口数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加绿地面积,从而协调城市化发展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6.
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地区城市化已站在新的起点上。阐述了江苏沿海城市化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在沿海开发过程中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苏沿海开发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37.
在中国,土壤修复的兴起,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这其中,更得益于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大量位于城区的污染企业从市中心迁出,以此满足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对市区土地的饥渴需求。迁走的化工厂、焦化厂、农药厂、加油站等,  相似文献   
238.
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促进城市化进程的诸多因素中,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本文首先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研究思路,探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指数的构建,力图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其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从各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指数的综合得分发现,全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各个地区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之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等方法反映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发现其内在规律,验证两者的相关性和现实性,研究发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明显优于西部落后地区,这种基础设施水平的差异最终影响到地区城市化进程,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吸引城市移民,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和资本流入,这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国家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该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39.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也正是这群建设城市、创造财富的农民工,如今已成为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正在演变成为工人阶级的生力军,但他们基本处于在城市“立业”,但难以在城市“安居”的“半城镇化”状态。由于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而伴随身份差别,使得农民工成为城市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问题,特别是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能否突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40.
城市人口饱和、建筑空间拥挤、交通阻塞……这一系列问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而降临。这时,人类将目光投向了地下。巨大、幽暗的地下空间被开发成了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场所,地铁也在黑暗中从城市的一端穿行到另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