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435篇
安全科学   197篇
废物处理   112篇
环保管理   151篇
综合类   1231篇
基础理论   147篇
污染及防治   260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优化填料投配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中试试验系统,利用某城市污水厂生产工艺回流污泥为系统悬浮污泥,探讨了悬浮填料投配比、投配方式和中试硝化效果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悬浮填料最小投配比为15%即可满足系统硝化功能的要求;悬浮填料的投配方式宜采用集中投配并布置于曝气池的末端,这样既可提高系统的生物膜量,又有利于硝化反应的实现。而且,控制适当的溶解氧浓度,悬浮填料的投加有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更充分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2.
采用生物膜填料塔净化SO2废气,研究结果表明:当气体流量从100L/h增加到300L/h时,SO2净化效率由86.4%下降到73.2%;生化去除量随着入口SO2气体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SO2净化效率和生化去除量都随之提高,且20℃以上时,净化效率可达90.9%以上,生化去除量可达75 mg/L·h以上,更利于微生物降解SO2.  相似文献   
113.
聚丙烯以其优异的机械性能、高的性价比和多重改性方式成为重要的通用树脂之一,这些产品废弃后产生了种类繁多和数量巨大的再生聚丙烯.通过将再生聚丙烯根据性能和来源进行分类,然后分类阐述各再生聚丙烯物料特点,结合再生聚丙烯改性方式,为高质化应用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114.
刘安  吴昊  何贝贝 《生态环境学报》2023,(11):2030-2040
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缓慢,塑料污染物的积累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尺寸微小的塑料被定义为纳米塑料(NPs)。虽然NPs的尺寸尚存在争议,但与其他工程纳米颗粒类似,NPs可造成多种不利的环境影响。NPs的存在和在生物体内的积累会对生物体产生一系列毒性效应,影响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和内分泌系统等。因此,NPs对包括人类在内的较多生物都构成威胁。尽管NPs污染已成为最令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但目前有关NPs对土壤环境及生物体的毒害效应等的研究仍然较少。旨在综述NPs本身的毒害效应(包括其中的添加剂)、降解产物和与其他环境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耦合后的复合毒性以及NPs对陆生生态环境,包括植物、动物以及土壤产生的综合影响,并总结本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主要的研究不足包括对经过降解等过程形成的次级NPs的毒性效应尚未深入开展,NPs对真实生物体的影响研究仍具有局限性,针对环境-NPs-生物-污染物的交互耦合机制对土壤环境的毒害效应仍需进一步探究。针对这些研究不足开展相应的科研探究工作能为全面科学地评价NPs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5.
微塑料是一种高度多样化的污染物,形态各异、组成复杂且具有生物难降解性,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已有的文献主要总结了海洋和淡水系统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和危害,城市水体是内陆淡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目前缺乏对城市水体中微塑料来源、赋存特征和生态风险的系统归纳。该文概括了这几方面的研究,得出如下的若干结果。城市水体中的微塑料可通过污水处理厂排水、地表径流、合流制溢流、塑料设施老化释放、大气沉降等进入水环境。主要赋存类型为PP(聚丙烯)和PE(聚乙烯),其丰度、类型、尺寸和颜色的赋存受叠加的人为因素影响,包括降雨季节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化工业化程度。微塑料可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并与众多污染物发生协同效应,最终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目前主要采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城市水体中微塑料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多为低风险。此外,国内外为减少城市水环境微塑料提出的许多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微塑料污染。最后,该文对城市水体中微塑料研究进行了展望,其内容包括建立源解析方法,阐明各污染源对水体微塑料污染的贡献;加强微塑料和其它污染物的协同赋存与污染特征以及...  相似文献   
116.
目前关于淡水湖泊冰盖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研究还鲜见报道.为阐明乌梁素海冰盖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以及其与冰盖盐度、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响应关系,通过野外采样、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冰封期乌梁素海冰盖中微塑料的丰度、颜色、形状和种类进行鉴定,通过相关性分析探求微塑料在冰盖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盐度、叶绿...  相似文献   
117.
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不仅危害海洋生态系统,也广泛存在于陆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土壤进入植物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该文系统综述了农田环境中MPs的研究进展及未来方向。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中MPs的形态、来源、积累过程及MPs对土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重点阐述了MPs对生物、植物的生态影响以及MPs和金属镉复合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并展望了农田环境中的MPs研究的未来方向及重点,以期为全面了解农田中MPs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提供信息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8.
119.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具有难以被彻底降解、在环境中分布广泛、易结合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特性,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微塑料在海水、淡水、沉积物、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中不断被报道,且数量不断增加,甚至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均有微塑料的检出.微塑料尺寸较小极易被生物误食,微塑料及其结合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风险.开展微塑料及其结合污染物鉴别分析技术是研究微塑料环境行为、生态毒理效应及风险防控的基础.本文梳理了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总结和比较分析了不同介质(水体、土壤/沉积物、生物体、大气)中微塑料的采样、分离提取、定性(物理形态表征和化学组分鉴定)、定量(数量丰度和质量浓度)以及结合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技术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0.
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制备与除磷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铁碳填料处理污水活性低的问题,通过均质化-碳化-成型工艺制备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采用SEM-EDS、XRD等方法对制备填料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新型填料除磷机理;同时,开展了填料制备条件优化及生活污水除磷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填料(Fe-C)由于焦油经高温碳化处理可在海绵铁表面及内部孔道形成大量铁碳微原电池,提高了电化学反应速率,其磷脱除率显著高于传统填料(Fe/C);在焦油/铁比(Tar/Fe)为0.3、碳化温度为950℃、恒温时间为0 min、黏结剂质量分数为30%、900℃焙烧90 min条件下,制备的填料除磷性能最佳,除磷效率达98%,可实现含磷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