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71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152篇
综合类   923篇
基础理论   134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对镁合金以及塑料这两种笔记本电脑外壳进行了初步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镁舍金能源消耗、温室效应方面为塑料的556.31%、383.30%。但在材料的性能、资源消耗、酸化效应、生态毒理、材料的再生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塑料。  相似文献   
92.
《环境技术》2009,27(2):5-5
随着塑料橡胶工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橡塑材料的应用已经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其覆盖领域包括汽车、通讯设备、建材、电子电器、包装、体育用品、医疗设备以至航天设备等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93.
颜学光 《安全》2008,29(5):22-26
本文利用氧指数测定、DSC-TG热分析和水平垂直燃烧方法研究了HF与PVC塑料的燃烧性能。实验表明工程塑料(除HF-5006型外)都有较高氧指数,并且在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有毒烟雾和刺激性气体,火灾危险性大。特别是HF-5006型工程塑料的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大,因而建议不宜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94.
再生塑料粉煤灰复合材料井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废塑料、粉煤灰、农作物秸杆等固体废弃物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成功地制备了市政工程制品:井盖、井箅等.具有抗压、抗冲击性能优良;成本低;环境友好;美观;安全等特性.  相似文献   
95.
聚苯乙烯发泡塑料(EPS)作为缓冲包装的内衬件广泛用于电子产品的内包装,但其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研究以再生资源(废纸)为原料,生产产品内衬包装物——纸浆模塑缓冲材,并使其产业化,以替代发泡塑料包装物,改变发泡塑料包装物难降解所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实现“废弃物—产品”的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6.
针对农田塑料残膜污染的现状,本文提出在农用塑料地膜废弃物管理中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通过确立残膜回收处置的责任主体,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针对塑料地膜的特性,以及影响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绩效的一些因素,本文提出通过明晰责任主体和责任边界,以及合理的制度建设,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这一先进理念转化为先进制度,使其在农用地膜废弃物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7.
综述了微塑料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及我国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以及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影响,并从海洋生物摄食微塑料、微塑料与污染物的复合生态风险、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承载作用、微塑料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及对人类健康的风险4个方面探讨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指出,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的标准化、微塑料-污染物复合体的毒性效应机制、微塑料对人类健康风险的评估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
99.
水体中的微塑料会吸附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影响有机污染物和微塑料的环境归趋和生态毒性。研究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对于评价有机污染物和微塑料的环境赋存、迁移及生物有效性有重要意义。污染物在微塑料与水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Kd),是表征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能力的重要参数。实验方法难以逐个测定众多有机污染物的Kd值,有必要发展其预测模型。本研究搜集了有机污染物的线性溶解能关系(LSER)参数及Kd值,构建了可预测有机污染物在聚丙烯微塑料与海水、聚乙烯微塑料与海水、聚乙烯微塑料与淡水之间Kd值的LSER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R2adj介于0.794~0.903)、稳健性(Q2LOO和Q2BOOT分别介于0.763~0.863和0.720~0.804)和预测能力(R2ext和Q2ext分别介于0.886~0.971和0.825~0.954),能够用于预测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六氯环已烷和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Kd值。  相似文献   
100.
微塑料一般指直径小于5 mm的微小型塑料颗粒或碎片,海洋中常见的微塑料类型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由于形状、颜色多变,分子量大,结构稳定,粒径范围与浮游植物相近,海洋中的微塑料很容易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其他海洋动物等产生影响。微塑料还可以为病毒、细菌提供附着载体,影响浮游植物分布,进入海洋生物消化道或进一步转移到组织中对机体产生毒性效应,甚至通过捕食作用沿食物链传递,对高等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此外,微塑料可以作为海水中痕量化学物质的吸附载体,对生物产生联合毒性。根据目前对微塑料的研究进展情况,未来应加强对海洋微塑料分离、鉴定技术的研发以及海洋微塑料的生物毒性效应和生物传递效应机制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